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目前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对结合太极养生功进行太极拳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在动作套路和呼吸方式上有着相通之处,在练习中可以互补,结合起来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套路和健身原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将健身气功引入太极拳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实验教学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太极拳教学班级进行了引入健身气功的教学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练习中可以互补,结合起来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套路和健身原理,从而有利于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技击意识的培养对太极拳教学效果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课的研究、示范、练习等教学过程中引入技击方法,使之与拳式的教学有机地结合。通过教学中的对比实验和研究,结果显示技击练习对太极拳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表现在能增进对太极拳拳式和拳理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效率,便于他们记忆,且不易遗忘。同时能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58名大学生进行17周的实验控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数理分析,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分进行实验前后的综合评价.结果:实验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3个实验组、性别层面无显著性差异存在.实验控制后,实验组和安慰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样效果地得到改善,说明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是因为增强的心理作用提高了对练习密度的重视而改变的,而且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大学生的练习密度的加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得到改善.建议女大学生要更加注重对自我的鞭策,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作为一种合乎生理、心理和体育原理的运动项目,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健养生、预防疾病的功效显示出了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本文从太极拳的健康文化、新课改标准、太极拳的创编意义、太极拳的教学价值等方面分析了太极拳教学从中学开始普及的原因,并提出了此后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几点建议,旨在让太极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在教学中完成新时代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规律太极拳练习对下肢机能的影响,为预防或延缓老年人下肢功能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0名普通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6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和对照组(无规律运动),完成16周前、后下肢本体感觉、肌力、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等测试.结果:与实验前相比,1两组受试对象下肢肌力均有提高,但太极拳练习组等长60°肌力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变化.2实验组受试对象左、右膝关节运动觉有显著改善,对照组左、右膝关节运动觉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两组受试对象膝关节左、右侧三维位置觉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3两组受试对象左右侧闭眼单腿站均有提高,但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4实验组受试对象下肢闭眼走直线偏离中线长度实验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1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改善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机能.2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但对平衡机能的影响不显著.3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机能,应科学应用到大众健身中,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32名女性老年太极拳锻炼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配合呼吸太极拳训练,研究其对老年人肺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用力肺活量(FVC)具有很明显的提高;第一秒肺活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提高不明显.养生太极拳练习对于老年肺功能下降人群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老年人肺功能敏感指标.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对于老年人的一秒率有改善,但提高的幅度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到受试者都是女性老年人,维持其肺功能不让其明显衰退已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了.  相似文献   

8.
杨艳  傅晓 《科技信息》2010,(28):I0271-I0272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衰老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探讨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体质的影响,我们对反映体质健康水平的有关指标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太极拳练习的中老年人,其体脂百分比下降,去脂体重增加,体力加强,心肺功能显著性提高。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练习,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机能状态和健康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老年肌肉萎缩、维持身心平衡和防止摔跤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太极拳运动锻炼对中老年人体质健康的作用,随机选择实验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进行太极拳运动锻炼2年以上.测两组体重指数、体质指数、静态心率(HR)、血压、空腹血糖(BS),血脂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等指标.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锻炼组体重指数、HR、血压、BS、LPO均低于对照组组(P〈0.01);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1).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体育教学设计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选取2所中学初二和高二946名学生进行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男生和女生运动素质提高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在强迫、敌对、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波动性和总分方面有显著改善.结论: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设计能有效地促进中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对西藏高校403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一新生进行调查,探讨心理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前测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在后测中,实验组的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的得分;(2)随着时间的变化,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但相较于控制组,实验组通过大学生心理导向课程的学习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更加明显的提升。实验表明在西藏高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能明显提升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有利于促进藏族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与成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提出通过学校体育调节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方法.方法:将1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效果.结果:经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组在糖尿病知识水平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上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阐明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并进一步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与评价对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和效果。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对石河子大学2000级2700名新生进行为期两年多的性健康知识教育。对干预研究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教育,项目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观念和行为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总的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前的48.32%上升到71.06%,提高了22.74个百分点。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项目教育的内容和采用的专题讲座、同伴教育、主题班会和咨询服务等方式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也是受学生欢迎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仍低于普通学生.在针对聋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指导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近年来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逐渐增多,并且研究开始由论辩型转变为实验型,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转变为将方法实际运用到聋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由关注聋生心理健康教育转向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工作指导思想,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实践效果,以辽宁科技大学2010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实践.实践研究表明: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身体形态更具美感;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青年常模比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在德育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并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 ,提出了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职院校的篮球课教学,通过教学实验研究了运动教育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班实验后与实验前心理健康的总均分及躯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应付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自责、求助因子得到显著改善,学生状态焦虑显著降低,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运动模式的实施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