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八旗组织中,汉军与满洲在政治权利、经济待遇、社会生活与舆论宣传等领域的差异是非常突出的。乾隆时期令汉军出旗为民是旗内满、汉差异发展之极致,也是“首崇满洲”这一根本政策支配与驱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上看,八旗制度的形成,与满洲封建化的过程大体同步,两者互为表里。换言之,八旗制度是它的外壳,而封建领主制是它的内核,八旗制与封建领主制铸为一体,赋予它一种特殊的标记,形成了以八旗制为特征的封建领主社会。这种社会之所以独特,就在于它是一种“披着军装的封建领主社会”,其特征似可概括为:“一套组织,两种土地,三个等级”。所谓“一套组织”,就是指八旗组织;所谓“两种土地”,就是指旗地和庄田;所谓“三个等级”,就是指满蒙汉贵  相似文献   

3.
子弟书是清代流行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满族说唱艺术。它的产生、发展及衰微直接受到清代八旗制度的影响。对其进行细致的梳理,将有助于研究满族文学独特的民族性。本文主要从子弟书与八旗制度的关系、子弟书的思想内容入手,揭示子弟书中蕴含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4.
佐领在满语中包括牛录(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和牛录额真(八旗基本单位首领)两层含义,是清王朝八旗的基层组织。近年来关于佐领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集中于对佐领编设及发展概况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佐领的研究成果作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5.
梳理清朝(后金)后妃的民族成分组成,阐述了康熙朝后妃民族成分的复杂化、多样化。康熙朝后妃中不仅有满人还有蒙古人和汉人,不仅有出身高贵的满洲八旗贵女,也有出身低微的满人包衣宫女和汉女。通过对后妃民族成分的分析指出继满(后)妃之后蒙(后)妃、汉妃的出现与清朝所推行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康熙帝在贯彻“满蒙联姻”的同时,也提倡“满汉一家”,加强对蒙古族和汉族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归旗制度是满洲统治者为防止驻防官兵丧失本民族特性、渐染汉习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却在要求归旗的同时,也默许了一些驻防官兵居留驻防地。满洲统治者于此间流露出的无奈之情,乃是时势所限。而归旗制度的废止,却为满族不同社会群体的形成,尤其是分布全国的驻防群体的形成拓平了道路。是清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官方文书传递、官役公务往来时的食宿交通,以及与军事物资的运输有关的邮驿体系,伴随着清王朝走完了它的全部历程,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所制定的一整套的邮驿制度,与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制度一起对国家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清朝政府为管理边疆地区,建立了一整套的行政体制,在西藏建立了驻藏大臣制度,与此同时,也建立了邮驿体制,这是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联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清代入藏驿站及西藏地方内部驿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官方文书传递、官役公务往来时的食宿交通,以及与军事物资的运输有关的邮驿体系,伴随着清王朝走完了它的全部历程,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所制定的一整套的邮驿制度,与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制度一起对国家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清朝政府为管理边疆地区,建立了一整套的行政体制,在西藏建立了驻藏大臣制度,与此同时,也建立了邮驿体制,这是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联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顺治、康熙两朝,在招民垦荒政策的推动下,民人渐次涌入东北地区。清廷主要采取设立州县的方式对其进行安置,落户入籍的民人遂成为区域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亦有部分民人被八旗组织所接纳,成为八旗辖治下的各类旗人。不过,厉行旗民分治、维护以满洲为核心的旗人利益是清廷的既定国策,当民人的移入危及到旗人之时,满洲统治者便放弃积极的招民政策,并最终在东北推行严格的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要从构建和谐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入手,研究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特殊性。在构建和谐社会时,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个性、生态理念、文化因素等特殊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基本的法律制度,以营造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法治环境。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以执行好现行有效的法律为手段,通过努力营造好的执法环境,追求好的执法效果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盛京文化虽然包罗万象,但它的核心文化主要表现在八旗军事文化、八旗文人文化、八旗教育与科举和以满族文化为中心的多民族文化融合方面。从这一角度进行论述,重点阐述了清代盛京文化的主要内涵和特色,以及这种文化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当代少女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彭学军、陈雪、笛安等作家的小说为例,借鉴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考察其中的少女形象、故事情节,从乡民文化、前工业文化、大众文化三个方面,解析中国当代少女成长小说文本中的文化语境特征,诠释其中的文化意蕴。作家们表现了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少女们各具特色的身心特质,揭示了她们真实的和潜在的生存境遇,给成长中的少女以引领和慰藉。  相似文献   

13.
载泽是满族亲贵集团中的重要成员。在清末立宪运动中,载泽曾奉命出国考察宪政,建议慈禧太后早日实行君主立宪,以中兴国运。宣统时期,载泽又转而反对立宪,明显保留意见。载泽在宪政问题上的前后变化实际上反映统治危机向皇室集团内部延伸的现象。年龄结构以青壮为主的满族亲贵集团最终在重重危机中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试论乾隆帝对"国语骑射"之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中叶,满洲人长期置身于汉地社会和都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其“国语骑射”的本领在逐渐丧失。乾隆帝为挽救“国语骑射”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仅收到一定成效。然而,正是在满洲统治者的一再宣谕倡导下,“国语骑射”深刻影响并规范着满洲人的日常生活与行为,进而成为满洲共同体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清代笔记中存留着大量的伶人史料,对于伶人地位、伶人交往,以及伶人的艺术面貌、精神面貌等,均有生动而详实的记载,为我们研究清代戏曲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通过对笔记中关于伶人生存环境的史料的钩稽整理,勾画出了清代伶人处境、伶人地位,以及伶人社会交往等层面的大致情貌,认为清代伶人的生存境况是在受到等级偏见、社会变革以及时代风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并表现出一种心理期待与现实境遇间的巨大落差。  相似文献   

16.
满族由一个尚武民族向文化民族的过渡,至清代嘉庆、道光时期格局概定。对满族文学事业创益良多的铁保,是一位典范的北方民族诗人。他在诗歌、文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艺术上擅长表露雄健阳刚精神魂魄、凸现满洲民族诗人浪漫狂放气质的特征,是相当突出的。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延续的,清代的西部开发是中国自先秦以来开发西部的集大成者。借古筹今,研究清代的西部开发,将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有着资鉴作用。文章分清代中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对清朝的西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开发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18.
清代实行的是银钱并举的双本位货币制度,银钱比价作为货币问题的核心,是所有经济社会矛盾的焦点。银钱比价的演变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更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1901—1911年作为清末较为特殊的政治时期,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银钱比价的波动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司统治富宁长达六百多年,跨元、明、清三个朝代;土司制度对富宁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研究土司制度对研究富宁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清代前中期,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广泛介入城市的经济、社会保障和市政建设等领域,成为城市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清代前中期城市行会等民间机构之所以承担了大量的城市管理职能,既是清代前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