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通过观察C-erbB-2、MMP-1、MMP-2、MMP-7和MTA1 5个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的表达和临床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75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标本中这5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5个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增高,达到差异显著(P<0.05);MMp-2、MMP-7、MTA1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1、MMP-7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正相关(P<0.05):C-erbB-2与MTA1、MMP-2与MTA1、MMP-7与MTA1、MMP-7与MMP-1、MMP-1与MTA1基因的表达差异高度一致(P<0.01).由此得出,这5个基因表达上调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协同发挥作用;MMP-2、MMP-7、MTA1可能是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侵袭、转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食管癌相关基因2(ECRG2)STR多态性与新疆汉族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在新疆地区进行了一个食管癌研究(食管癌84例,人群对照53例),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ECRG2 STR基因型.结果显示:ECRG2 STR呈多态性,可分为3种类型:TCA3/TCA3,TCA4/TCA4,TCA3/TCA4,在有转移的食管癌中分布为67.9%、7.1%、25.0%,在无转移的食管癌中分布为14.3%、44.6%、41.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χ^ 2=26.18,df=2,P<0.0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在食管癌中所占比例分别是32.1%、32.1%、35.8%,对照组分别是15.1%、49.1%、35.8%,两组总构成比有显著差异(χ ^2=6.10,P=0.047).由此可知ECRG2基因TCA3/TCA3基因型与TCA4/TCA4基因型比较,增加了患食管癌和发生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分辨熔解曲线法(HRM)定量检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FHITCDKN2A甲基化水平,并分析甲基化水平与食管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选取30例食管癌癌患者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提取DNA,进行甲基化修饰。将标准品DNA(甲基化DNA与非甲基化DNA相互的掺入)稀释成0,5%,25%,50%,75%,100%甲基化DNA,并进行重复性和灵敏性评价。应用HRM定量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甲基化水平,探讨FHITCDKN2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100%,80%,50%,30%,10%,0甲基化标准品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从右向左依次排列,待测基因在标准曲线上的位置即表示其甲基化程度。HRM最低检测限为1%,明显高于MSP结果最低检测限10%。在30例食管癌癌患者癌组织中,检测出存在FHIT甲基化的为36.7%。其中8例甲基化程度为0—5%,3例为5%—10%。CDKN2A甲基化的为100%,其中7例甲基化程度为0—5%,11例为5%—10%,12例为10%—25%。与正常组织比较,抑癌基因的甲基化与癌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讨论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病理级别以及甲基化与分化程度的关系,二者均无相关性。通过HRM技术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FHITCDKN2A甲基化程度的方法,FHITCDKN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但多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有望成为其早期发生发展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抑癌基因PTEN在新疆哈族食管癌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突变频率,探讨PTEN基因突变与哈族食管癌的关系。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以及DNA直接测序技术,扩增125例哈族食管癌石蜡包埋组织及70例新鲜哈族食管粘膜中PTEN基因的突变热点,即第5-8号外显子,根据构象改变检测其基因突变情况。125例哈族食管癌组织中PTEN基因第5及第8号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0.8%(1/125).3.2%(4/125),6、7号外显子未发现突变(0/125)。70例新鲜哈族食管粘膜中均未检测到任何突变(0/7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族食管癌中存在PTEN抑癌基因的突变,但突变率较低。PTEN基因突变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PTEN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PTEN基因mRNA在36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及相应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选取mRNA水平差异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bolt方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TEN基因mRNA在36例癌组织中有30例表达,阳性率为83.33%。其中癌组织表达量高于相应正常组织(TN)21例,占70%;癌组织表达量等于相应正常组织(T=N)4例,占13.33%;癌组织表达量低于相应正常组织(TN)5例,占16.67%。PTEN基因mRNA在正常组织中表达仅有9例。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相比,PTEN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TEN蛋白的表达在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中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PTEN基因的异常表达主要在转录水平,可能不是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主导基因,其对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胃癌和食管癌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各自特异性基因.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两种上消化道常见肿瘤胃癌和食管癌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在胃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34个.和21个在食管癌中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最后发现在两种肿瘤组织中都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有4个.另外,对这些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很清楚地将两种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区分开来.结论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高通量地筛选出肿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少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肿瘤组织,对将来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讨茯苓抗食管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为食管癌的临床诊治开创新思路.首先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茯苓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中鉴定候选药物作用靶点,接着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谱差异(GEO)数据库中下载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数据集,通过WGCNA鉴定出与食管癌紧密相关的基因,并将鉴定出的基因与茯苓的候选药物作用靶点进行比对,确定茯苓抗食管癌的潜在作用靶点,最后采用RT-PCR的方法对筛选出核心基因在人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共获得34种茯苓有效活性成分,及17个对应靶点,主要候选药物作用靶点为:CHRM1、NCOA2、PGR、ADRA1B、ADH1B、PTGS2.其中ADH1B为茯苓抗食管癌的潜在作用靶点.筛选出DLGAP5、MCM2、CCNA2、CDK1、TPX2、TRIP13、KIF23、KIF2C、CENPF、CHAF1A等10个核心基因,其中CHAF1A和MCM2的表达水平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影响.RT-PCR结果显示,CDK1、CHAF1A、TP...  相似文献   

8.
四种原发恶性肿瘤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重PCR、PCR-SSCP和序列分析方法,对31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食管癌、12例胃癌、9例乳腺癌共68例原发肿瘤组织标p16进行在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的缺失率分别为16%(5/31)、,20-%(3/15),8%(1/13),0(0/9),2例突变:一例食管癌在第130位氨基酸密码由AGA变为ATA,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异亮氨酸,一例肺癌第140位氨基酸的CGG处的C缺失,导致移码突变,p16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多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为确定食管癌发生的潜在机制,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关键基因.染色体维持6复合体(Chromosome maintenance 6 complex,MCM6)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上调,但是,它在食管癌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利用GEPIA数据库,研究MCM6基因在正常食管组织和癌性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食管癌中MCM6基因有明显的高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M6蛋白在正常食管组织及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发现食管癌中MCM6蛋白有明显的高表达水平.用卡方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发现本院78例患者MCM6表达与食管癌肿瘤大小有显著相关性.通过集落形成试验,确定MCM6能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肿瘤生长试验证实了MCM6在小鼠食管癌进展中的促进作用.通过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检测MCM6与PCNA的相关性,发现MCM6与PNCA基因和蛋白呈正相关,进而推测MCM6可能通过影响PNCA的表达促进食管癌的增殖.综上所述,MCM6可能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表达上调基因EC45 cDNA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别食管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利用抑制削减杂交和反式Northern高密度点杂交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一个在70%(18/26)食管癌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命名为EC45.通过放射杂交技术将其定位于3p12-3p11.2.通过筛选食管癌cDNA文库获得全长EC45cDNA(1987bp).EC45编码204个氨基酸,与核糖体蛋白l15的开放阅读框100%同源,但与5'非翻译区和3'非翻译区均无同源性.16种正常成人组织Northern杂交显示EC45均有表达,其转录本大小为2.0kb.以上结果提示:编码核糖体蛋白L15的EC45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氩气刀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食道癌梗阻的治疗效果及其优势。方法:经内镜采用先用氟脲嘧啶局部化疗,后用氩气刀局部烧灼,治疗晚期食道癌梗阻15例,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本组晚期食道癌梗阻病例用氩气刀加局部化疗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氩气刀加局部化疗,能使食道管腔内梗阻的肿瘤组织短期内坏死脱落,使食道管腔通畅,以达到饮食改善增加寿命的目的,其方法简单、安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Many genes may be involved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Several known oncogenes, including c-myc and c-erb-B2,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structural alteration and aberrant expression in NPC. Here, we constructed a tissue microarray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c-myc and c-erbB-2 oncogenes at the DNA and protein levels using 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nd to define the diagnostic, prognostic importance of the genetic changes. Results showed that amplification of c-myc and c-erbB-2 was not found in NPC. Polysomy 8 and 17 were observed in 43%-50% and 20%-27% of NPC tumors, respectively. Overexpressions of c-myc and c-erbB-2 oncoproteins were detected in 53.6% and 54.5% cases of NPC with polysomy 8 and 17,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myc and c-erbB-2 staining and the clinical stage. But overexpression of c-erbB-2 was associated with polysomy 17 in NPC.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hromosomal polysomy, not gene amplification, may b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c-erbB-2 oncogene in NPC.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基因水平探讨肺癌影像学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及计算机图象系统测定手术病理证实之33例肺癌标本中癌基因erbB-2,bcl-2的表达水平,系统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肺癌的某些影像学征象如肿块大小、三级支气管受累、胸膜受侵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均与其癌基因erbB-2、bcl-2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而且这两类基因的表达对其影像学征象的影响呈现相互抑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基因组最常见的修饰方式,它存在于生物体正常的生理过程,DNA异常甲基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该文综述了癌症中存在着的DNA的异常甲基化现象,即抑癌基因的高度甲基化,低表达,及癌基因的低甲基化,高表达,检测这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可以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高龄食癌贲门癌 12 例, 均合并进行性营养不良和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切除+ 胃食管吻合 10 例(包括根治术和姑息手术) , 探查造瘘 2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83.33%, 3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基本接近文献大宗病例报告.行切除术后病例随访均获得满意生存质量. 结论: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应得到积极的手术治疗,高龄不是手术禁忌症.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呼吸系统和营养不良,应在术前得到积极治疗和改善,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高龄食管癌、 贲门癌手术治疗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术后生存率, 更应重视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原位癌病变的基因改变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原位癌病变中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缺失和异常表达。说明原位癌中的这些分子水平的变化与浸润癌已无本质的区别,有的只是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早期确诊食管穿孔,减少纵隔脓肿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吞服泛影葡胺食管造影及纤维食管幢检查。结果:通过对16例早期确诊为食管穿孔的病人及20例未及时确诊的病人比较二者纵隔脓肿发生率分别为6.75%和95%,二者死亡率分别是6.75%和50%。结论:食管穿孔早期诊断可明显减少纵隔脓肿发生率,并且降低病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亚硝胺类化合物诱导小鼠食管发生病变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在亚硝酸钠(NaNO2)和N,N-二甲基苄胺(N,N-Dimethylbenzylamine)混合物诱导小鼠食管病变过程中,定期取小鼠食管,一部分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另一部分提取组织DNA做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检测基因组甲基化修饰的改变。结果在亚苄混合物诱导的小鼠食管癌变过程中,全基因组甲基化修饰是逐渐降低的,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保持一种稳态。此时组织病理学才发生光镜下可见的改变。说明全基因组甲基化修饰的逐渐降低可能是亚硝胺类化合物诱导食管发生病变的途径之一.这种基因修饰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食管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microRNAs, a class of small non-coding regulatory RNAs, are involved in oncogenesis and cancer developm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berrant miRNA expression occurs in breast cancer and i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Some miRNAs might act as suppressor genes or oncogene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novel markers fo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nd as prognostic factors. Here we present a review of recent discoveries on miRNAs involved in breast cancer tumorigenesis,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食管狭窄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一直以来都是外科棘手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文章综述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形成机制、狭窄分级以及在预防、治疗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