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阿罗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开始,经济学家们逐步地把人力资本、制度、环境、信息资源等内生于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结合内生增长的视角分析认为.安庆市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发展人力资本、加强制度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增长的世界难题 50年来,各国经济学家一直在探索一个“经济增长率之谜”。这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长期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这个经济增长理论的“世界难题”,现有的各种经济理论学派先后提出了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知识积累与专业化学习和资本+非熟练劳动+人力资本书新思想(如专利)构成的多元要素决定论;1996年发达国家依据信息社会的特征,提出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一.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的现实意义 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依靠技术进步创业的历史。以科技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已成为深圳特区今后经济腾飞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已被人们逐渐理解。对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作用的研究,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技术进步测算方法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并已形成多种流派。其理论体系和计算方法,各有各的见解。无可否认,科学技术愈是发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愈是巨大。由此,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测算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科研人员总数、当年到位资金和投入工作量作为科技投入指标,以专利授权数、发表科技论文数和培养博士及硕士数作为区域科技计划效率评价的科技产出指标,基于DEA前沿生产面,将技术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两项指标,分析了甘肃省2007-2011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绩效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虽然资源配置效率上升对科技计划效率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甘肃省国家科技计划效率总体呈下降势,下降原因主要归咎于技术进步指数偏低。  相似文献   

5.
以IT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虽然创造了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人类经济增长的奇迹,但网络经济的泡沫及其破灭又使很多经济学家相信新经济增长的周期不会很长.靠什么来领跑未来经济?以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为旗帜的生物技术将承担新新经济的主演.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对我国科技计划的挑战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技术创新在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技术创新的根本性源泉是产业R&D.不过,受其正溢出效应的影响,产业R&D经常会出现投资不足,结果限制了技术的持续创新.为此,世界各国都将补贴或资助产业R&D作为最重要的技术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学家南亮进指出:“通过弄清日本为什么能成功地引进技术,可以解开日本经济增长的秘密。”此文正是为了探索这个秘密。技术革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美国经济学家索罗分析1909年到1919年美困经济增长原因表明,实质上国民生产总仇增加的87.5%要归功于技术进步。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也是在充分利用战前、战时、战  相似文献   

8.
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肯德里克在一篇分析美国竞争力的文章中指出,1929-1978年间,美国生产率的增长中有40%来自技术创新,12%来自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即共有52%是由技术进步获得的。根据统计和测算,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本世纪初为5-20%,本世纪中叶上升到50%左右,80年代上升为60-80%。技术进步的贡献已明显超过了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它能够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使现有的投资和劳动力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有可能创造超常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科技投入及其管理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科技投入的现状、成效、问题与任务 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和技术在各国经济、政治、安全等诸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正在成为很多国家提升竞争力的国家战略;政府科技投入机制和相关政策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动向;科技投人管理更加强调"顶层设计、统一规划";政府科技投入产出目标更加强调本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Denison因素分析法和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指出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差异.简要介绍Solow的余值法和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在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讨论,并结合实际数据对中国1979-2000年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结论表明:资本投入的增长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技术进步也为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依靠科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建设创新型国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进自主创新最活跃的群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无论是在加快经济增长、促进就业,还是对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都肩负着使命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约束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经济发展的技术对外依存度大、资源生态问题严重是制约这一目标实现的几个突出问题。对这些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有助于增强战略设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龚绍林 《华东科技》1997,(10):22-23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是加快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提高企业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战略选择,且必须要有资金投入为支撑条件。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技术进步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新阶段,如何进行资金运筹这一重要课题,以建立推进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资金保障体系。 一、资金投入的客观要求 现代企业发展已由生产管理导向、市场营销导向进入技术进步导向新阶段,技术进步已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属于决定性的主导地位。现代企业技术进步的新特点,决定了对资金投入的巨大需求。现代企业技术进步具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1.企业技术开发规模增大。为了寻求技术优势,促进经济增长,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大规模技术开发计划,通过  相似文献   

15.
张锐 《广东科技》2002,(5):10-13
以IT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虽然创造了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人类经济增长的奇迹,但网络经济的泡沫及其破灭又使很多经济学家相信新经济增长的周期不会很长。靠什么来领跑未来经济?以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为旗帜的生物技术将承担新新经济的主演。  相似文献   

16.
安徽生态省建设是从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协调一致的角度规划经济发展,提供资源、环境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有利于消解发展的瓶颈制约;生态省建设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模式代替传统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运行于依靠技术进步内生增长、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有利于跨越式发展在更高层次展开.  相似文献   

17.
在1983年,美同经济学家Rosenber异倡导打开创新这个像经济增长一样神秘的黑箱(Rosenberg 1983).1988年,欧洲经济学家Dosi(1988)对创新的经济学研究进行了系统深人的总结.他们当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国际主流经济学界正在酝酿一场打开创新黑箱的大风暴:利用创新代替技术变化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创市内生增长理论(即新增长理论),关注创新聚集的经济学涵义.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费效率作用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GT方程和基于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测定法,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及其能源消费效率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能源的大量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的效应微弱.重庆要实现能源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必须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及其对能耗的节约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张帅 《科技信息》2013,(9):227-228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利用索洛模型,通过数据对资本、劳动、技术技术进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出了各个要素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通过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比较得出了技术进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通过预测,技术进步在未来十年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并对目前新疆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子分离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余值法”对山东省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因子进行了分离测算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增长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技术进步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第二,劳动增长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投入增长,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相对较低,山东省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制约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质量与经济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