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焦娜 《科技信息》2010,(16):3-3
本文以产生于土家族地区的八宝铜铃舞为研究对象,从八宝铜铃舞的舞蹈主要动作、肢体动作、常见的脚下舞步以及舞蹈的动态特点等方面分析土家族文化凝结在艺术形态中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2.
舞蹈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舞蹈通过舞以尚美、舞以塑体、舞以启智、舞以修德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德、智、体、美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体现。因此,舞蹈作为艺术审美中最具独特美感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舞蹈教育是综合艺术,有利于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修养;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感、提高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自古也就有国家、社稷,以舞见兴衰的说法,舞蹈教育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  相似文献   

4.
赵建 《科技信息》2013,(26):337-337,339
拉丁舞是以人自身的形体动作为物质手段,通过充满生命活力的韵律,抒发人内心感情的身体活动,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拉丁舞可以使学生的感情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意志得到锻炼。反过来说我们的感情也可以让拉丁舞得到升华,两者比较有极其相似之处,即都是强调舞蹈艺术律动的抒情功能。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它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的心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品质、感情。舞蹈从内而外的对人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舞之以心,动之以情。舞蹈主情,感情是舞蹈艺术表现最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舞蹈是艺术之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起源于人的生命,是生存、劳动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经验的积淀;是情感的宣泄。舞蹈作品总是以情动人。情与志是相联系的,情动则为志,有了思想就会有感情。而舞蹈又是形式感很强的一门艺术,舞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体动作,即"情动于中而形于体"。舞蹈的意蕴和本质总是从人体动作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表达舞蹈作品的思想与情感,本文就是以此而展开阐述的。  相似文献   

6.
陈炯伶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63-164
手臂是表现舞蹈的重要媒介,对于美感的表达和思想艺术的传达具有重要的作用.手臂是平衡躯体、协调其他肢体完成复杂舞蹈动作的重要肢体,是演员塑造舞台形象的重要载体,具有超强的内涵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缅甸的音乐、舞蹈艺术、是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传统的。缅甸古典剧是音乐、歌唱、舞蹈、戏剧的综合艺术,和我国的京剧相类似。它是缅甸歌舞艺术中极重要的部份。缅甸的古典舞,差不多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八世纪是缅甸文化最兴时的时期之一,即骠国皇朝时代。当时的首都是缅南中部的勃古,古典舞就在这地区流行发展。后来国都遷到曼德勒,古典舞的重心也移到缅中了。缅甸最早的古典舞叫“土圈舞”,即在地上围一圆圈跳舞的意思,后来才成为室内的舞蹈。像这次缅甸联邦文化代表团艺术家在北京表演的“单人舞”是较早的古典舞的一种,达种舞蹈,演员要受过严格的训练,舞蹈的步伐和动作可因演员临时即兴有所发展,但手势、身姿异常讲究。每一手势、身姿正如京剧一样都代表一定意  相似文献   

8.
儿童舞蹈艺术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它不仅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处处闪耀着儿童的心理特征,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体验和审美追求,给儿童一种强烈的新奇感、诱惑感和亲近感,从而在儿童中形成一种追求美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奏的连续运动中塑造形象的艺术,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运用舞蹈对老百姓进行美育,既能培养他们的内心美感,也能塑造他们的外形之美,同时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健身活动,舞蹈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独特而多重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舞以中华民族特色为底色,富含深厚民族文化基因,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育作用。当代舞以现实生活为基调,以“非限定性”为表现形式,抒发现代情感、美感,通过舞蹈带来的艺术美来培养人、感染人。从美育视域分析当代舞与古典舞的时代特色、艺术特点,把古典舞“形、神、劲、律”神韵的四大元素融入当代舞中并使之吸收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深入融合,达到实现艺术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杨玉珠 《海峡科学》2013,(10):72-73,75
激情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是融合了各个舞蹈种类特征的一种舞蹈.近年来,广大群众不仅创造了激情广场舞蹈,还发展了激情广场舞蹈.激情广场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艺术形式,是其它艺术活动不可替代的广场艺术.激情广场舞蹈活动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文雅、活跃多彩,有助于弘扬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提高艺术品位,尤其是对创建和谐社会的促进是相当明显而有效的.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依靠全民参与和主动创造,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激情广场舞蹈在促进和谐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中突显了其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青春魅力》的编排融入贵州民族舞蹈的服饰元素、舞蹈元素和舞龙舞狮动作,形成了具有贵州少数特色的健美操,丰富了健美操舞蹈内容,让观赏者感受到健美操独特的魅力.将健美操与我国传统民族元素相融合,形成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健美操,是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为流传的芦笙舞、摆舞、跳歌等舞蹈,是拉祜族社会生活中一种较为集中的文化体现。拉祜族舞蹈集宗教、礼仪、娱乐、艺术为一体,每一个舞蹈所表现的形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泉州民间舞蹈部分存在一舞多形现象,如《踢球舞》,有梨园踢法、民间踢法,不断发展变异并出现在大型广场舞中。一舞多形并存共舞蕴含泉州民间舞蹈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踢球舞》等舞蹈中可看出泉州民间舞蹈与南戏、南音的关系,球手的动作则吸收南少林武术元素,其舞蹈功能的选择推动泉州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深刻反映出泉州民间舞蹈所包涵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新颖的舞蹈这次重访巴厘,使我最感满意的,是看到极为丰富多彩的巴厘舞蹈艺术表演。从原始的祭神舞蹈、民间流传的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具有崭新内容的“青年舞”、“纺织舞”、“农民舞”、“渔民舞”和“交谊舞”,都看到了。对巴厘的舞蹈艺术我虽是个爱好者,却是外行。由于过去看这方面的艺术表演较多,因此比较之下,使我惊叹巴厘新舞蹈艺术成长的迅速!当我们到达巴厘的那一天,作为接待委员会主人的布格尔先生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见面晚会。晚会是在亚非作家执委会会场外露天舞台上举行的。按照传统习惯,巴厘舞蹈一般都在广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境内发现的史前舞蹈岩画的分析,可以了解中国原始舞蹈艺术的产生、种类、特征、功能等情况。对我国史前岩画的分布和表现形式做了概述。我国原始舞蹈主要包括生产舞、性爱舞、娱神舞、战争舞等四大类。第三部分通过岩画从三个方面对我国原始舞蹈的外部特征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对我国原始舞蹈的功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凌艳芬 《科技信息》2013,(12):311-311
<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国古代舞蹈文化是这宝贵财富中的一颗明珠。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舞蹈,如《百兽率舞》是模拟鸟兽动物的原始舞蹈动作和欢庆胜利以及狩猎生活的再现;《葛天氏之乐》是原始社会的三人操也叫三人舞,它反映了先民们的原始宗教意识——即对天地祖先的崇拜。除此以外我国发现最早的舞蹈形象,是青海大通县"上孙家赛墓地"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文陶盆"。西周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产生了乐舞,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雅乐"、"雅舞",使舞蹈进入宫廷。汉代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二高峰,《百戏》使各类文艺同舞蹈串演,舞蹈有了简单的故事。在这时期产生了许多好舞蹈,如《巴渝舞》、《盘舞》等,  相似文献   

18.
安代舞与民族体育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代舞是蒙古族传统舞蹈形式,经过时代的演变,现今的安代舞的动作与体育项目动作相近,对强身健体,愉悦心情有积极作用.民族地区的体育课教学应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德才兼备,体能健全,适合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建构健康的审美心理,许多高校开设了一些审美类的课程。但由于舞蹈教学对学生乐感、节奏、韵律、模仿、软开度等几方面进行挑选,很多自身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被排除在舞蹈教学之外,使学生丧失了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审美能力的机会。为了充分利用舞蹈讲究形象芙、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美是舞蹈艺术的精华这一审美特点,笔者提出了通过舞蹈艺术鉴赏教育来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路,并对高校如何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提出了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大量舞蹈岩画表明,萨满乐舞是产生于氏族部落社会母系制时代的一种古老宗教艺术,至史官文化中期,该乐舞的结构、形式及表演程序等已得到规范,并固定下来。萨满乐舞对蒙古族民间古乐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现代蒙古族民间的安代、铃鼓、盅碗等乐舞,其旋法律动、调式调性、动作形态和舞蹈姿态等风格,仍带有明显的萨满乐舞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