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不同颗粒尺寸、不同含水量砂土体系的电化学阻抗谱图,利用Z-View软件拟合与解析其等效电路,分析电路参数与颗粒尺寸、不同含水量的变化关系,并研究了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砂土的电化学阻抗谱呈准Randles模型,其等效电路元件包括:孔隙溶液电阻、固-液界面电容、电荷转移电阻、扩散阻抗。Bode图中阻抗模值随着频率、含水量及颗粒尺寸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当含水量相同时,孔隙溶液电阻基本相同,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固-液界面电容呈增大趋势,电荷转移电阻、Warburg扩散系数呈减小趋势;当颗粒尺寸相同时,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固-液界面电容呈增大趋势,孔隙溶液电阻、Warburg扩散系数呈减小趋势。研究结果对电化学阻抗谱理论在岩土工程性质方面的应用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交流阻抗谱法测试质子交换膜质子电导率的原理与等效电路.并以Nafion117膜为例介绍了采用交流阻抗法测试其电导率的测试夹具及测试平台的设计和搭建,给出了Nafion117膜的交流阻抗谱图以及膜质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采用交流阻抗法测试质子交换膜的电导率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测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以LSS(Liquid-Solid-Solution)方法制备出形貌均一的BaF_2纳米晶为样品,将金刚石对顶砧技术与交流阻抗谱测量技术集合起来,用高压原位阻抗谱测量技术对纳米BaF_2进行高压下的电学性质的研究,研究其电荷输运过程中的传导机制,得出纳米BaF_2的载流子既包含离子又包含电子,同时给出了不同高压相的拟合电路.利用等效电路对纳米BaF_2的交流阻抗谱进行拟合,得出的拟合曲线与测量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用掺杂稀土的方法制成了抗热冲击的氧化铝载体。研究了稀土在氧化铝中掺入深度对阻滞氧化铝相变、延缓烧结和生成低表面积化合物的效应。对十种稀土的效应进行了比较。提出一种分两步掺杂的技术,可获得甚为满意的结果,所制得的含镧氧化铝在1000℃热冲击2小时后仍为γ-相,1200℃热冲击2小时后仍为δ—相,而未掺杂的氧化铝在相应温度下分别为γ+δ-相和α-相。这类含镧氧化铝试样在800,1000,1200℃热冲击2小时后比表面积仍可达230,126,28米~2/克,而相应的未掺杂氧化铝分别为150,77,8米~2/克。对掺杂稀土的氧化铝的孔径分布、表面酸度、表面化学活性等作了综合考察,证明它和纯氧化铝没有明显的差异,故认为这类载体可能在催化剂制造工业中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谱图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研究图的结构性质如何由图的谱性质反映.割点数是图的重要结构参数,讨论了单圈图的割点数和谱半径之间的联系.在刻画了给定割点数的单圈图中具有最大谱半径图的结构基础上,延续这一讨论,刻画了在某些情形下,给定割点数的单圈图中具有第二大谱半径的图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钛合金Ti-22Nb、Ti-22Nb-2Cr、Ti-22Nb-2Fe和Ti-16Nb-2Fe的相组成。以0.9 %NaCl水溶液为电解液,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钛合金的电极电势和电化学阻抗谱的演变规律,进而评价了元素和相组成对钛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元素和Fe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Ti-Nb合金的β相稳定性。固溶时效处理后的Ti-16Nb-2Fe合金中析出了等温ω相。具有单一β相的钛合金显示出了良好的耐腐蚀性,Cr元素或Fe元素的添加使其耐腐蚀性得到改善。α"相和ω相会破坏钛合金表面的钝化膜,导致其耐腐蚀性变差。  相似文献   

7.
线图在图的谱理论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一些整谱图,运用一种全新的广义线图算子方法,构造出了一系列无穷多个新的整谱图.  相似文献   

8.
利用金刚石对顶砧装置,测量了BaTiO_3纳米晶高压下(最高压力达35GPa)的交流阻抗谱.给出了晶粒和晶界各自对电输运性质的贡献.在高压相,晶界对总的电输运性质起主导作用.三个结构相晶界电阻的差异源于结构相变引起的晶界微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9.
利用金刚石对顶砧技术测量了高压下纳米CaF_2的阻抗谱.得到了不同压力下纳米CaF_2的阻抗Nyquist图.给出了等效电路模型,利用模型对纳米CaF_2不同压力下的阻抗谱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得出纳米CaF_2应为离子和电子混合导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与内部阻抗的关系,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来研究电池内部电子转移过程的阻抗特性.结合适当的等效电路和理论模型对电池的阻抗谱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池的内部阻抗主要来自至少3个方面:高频区域为铂和电解质界面的阻抗;中频区域为电子在二氧化钛薄膜中的传输和复合阻抗;低频区域为电解质内部的扩散阻抗.其中电子在二氧化钛薄膜中的传输和复合阻抗是影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内部阻抗的主要方面,电解质的扩散对电池内部阻抗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快中子核次临界的多群蒙特卡罗计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给出了用多群蒙特卡罗方法计算核裂变系统有效增殖因子、中子通量能谱和啊子泄漏谱等的方法,对球快中子核裂变系统进行了多群蒙特卡罗次临界计算。以连续光滑曲线的形式给出了中子通量能谱和泄漏谱,谱图清晰地显示了符合中子输运规律的精细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由邻接谱确定的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图G的关于邻接矩阵的同谱图都与G同构,则称G是由其邻接谱确定.本文给出一类由它的邻接谱确定的树.  相似文献   

13.
1 实验及结果实验时测最吡啶银胶系统中掺入不同浓度KCl溶液时的散射谱。银胶未加样品时呈黄色,与吡啶溶液的体积比为6:1.上述系统中掺入不同浓度的KCl水溶液0.5mL,并在加入KCl5min后,分别测量其散射谱。图1给出了1×10~(-2)M吡啶银胶系统中掺入KCl后的散射谱。曲线A,B,C对应所加KCl浓度分别为0,3×10~(-4)M,6×10~(-4)M。由图可以看出:对比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数值求解一类偏微分方程的两种全离散格式.x方向一种采用Legendre谱方法,第二种采用Galerkin谱方法,t方向用拉普拉斯的数值逆求解.第二种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精度高,便于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分散第二相SiO_2材料掺入A_2BX_4型Na~+离子导体(Na_2Mo_(0.1)S(0.9)O_4的离子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O-2含量为4m/o时电导率出现极大(σ=2.14×10~(-4)Ω~(-1)cm~(-1),在315℃时),同时给出了绝缘第二相材料能够提高母体电导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几类整谱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德龙  周红卫 《广西科学》2003,10(3):165-168
研究二部半正则图的补图、二部补图的特征多项式公式,给出几个特殊图类的谱,得到几类整谱图的充要条件及一些新的整谱图类。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压力下的原位阻抗谱测量技术,研究了晶界对粉末ZnS电阻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11 GPa处,ZnS粉末的电阻主要是由于晶界引起的.对于岩盐相的ZnS,其残余电阻也是来自于晶界的影响.在14 GPa处,阻抗谱由双半弧变成一个椭圆型半弧对应于ZnS粉末的高压相转变.  相似文献   

18.
镁合金在含电解质水溶液中较差的耐腐蚀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其工程应用。该文以开发一种有效改进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加工工艺为目的,采用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对铸态AZ91镁合金的耐蚀性进行改性处理,并分析了微观组织细化对镁合金耐蚀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电化学实验分析发现,加工处理后镁合金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水溶液中的极化阻抗Rp提高了约1倍。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是因为镁合金中的第二相β-Mg_(17)Al_(12)的形态和分布的改变影响了镁合金的腐蚀过程。一方面,细化的阴极相β-Mg_(17)Al_(12)增大了阳极与阴极的面积比,弱化了镁合金中严重的电偶腐蚀倾向。另一方面,大量细小的第二相β-Mg_(17)Al_(12)在腐蚀过程中再沉积在镁合金的表面形成保护层,显著抑制了α-Mg基体的腐蚀扩展。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锡超微粒子气敏薄膜的复数阻抗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蒸发法制备了二氧化锡超微粒子薄膜,测量了薄膜的阻抗谱,验证了超微粒子薄膜的内部模拟等效电路。研究了温度、还原性气体以及热处理对阻抗谱的影响,并用氧吸附理论和晶界热垒理论定性地解释了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20.
敏化TiO_2多孔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通过改变β-CD的添加量,水热法制备多孔二氧化钛粒子,用XRD、N2adsorption-sorption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这些颗粒制备出不同微观结构的纳米TiO2多孔薄膜,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光电流工作谱研究其敏化纳米TiO2多孔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β-CD的加入量逐渐增加,电极的阻抗弧半径和TiO2/电解质溶液界面的转移电阻Rct数值逐渐变小、电容CPE数值及光电流IPh逐渐增大,当β-CD/TiO2=40%时,上述几个参数均为最佳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