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Diabetes)的临床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临床上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结合系统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联合二甲双胍的相互作用及治疗糖尿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数据挖掘分析表明,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用药中,黄芪、茯苓、山药、丹参、葛根、白术常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共检索到常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96种,中药成分、二甲双胍及糖尿病三者交集靶点共204种,AKT1、MAPK3、MAPK1、RELA、TP53为核心靶点,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中药成分:华良姜素、Garcinone-B、葛根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对接结合能低,对接模式稳定。中药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共同作用于胰岛素抵抗、内分泌抵抗等糖尿病发病机制,共同发挥治疗糖尿病作用,中西医联合用药具有增效减毒的特点,可为中西医联合用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1目的对具有适应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时应用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让2型糖尿病人得到合理的指导,以提高疗效、增强患者治疗糖尿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谢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1):109-110
目的:观察早、晚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早、晚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口服降糖药,分别测定治疗3个月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血脂、体重、血压.结果:加用口服药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血压、血脂影响不大.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二甲双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降糖药物,降糖药独树一帜,文探讨其优势及前瞻性。对二甲双胍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结果二甲双胍能减少IGT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T2DM的血糖,可降低糖和血红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诱发心肌梗塞的风险,可作为肥胖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者的一线用药。并因不良反应少,而使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结论早期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是必要和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孟帮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1):88-90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诺和锐30(A组)和诺和灵30R(B组)治疗4周,以空腹血糖(FBG)控制在6~7mmol/L、餐后2h血糖(PPBG)控制在7~10mmol/L为达标.4周结束时两组均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1)24h血糖最低值(分布):血糖〈5.0mmol/L,A组95%发生于0~3Am;B组80%发生于0~3Am,13%发生于午餐前.(2)24h血糖最高值(分布时段):血糖〉10.0mmol/L,A组100%分布于午餐后;B组47%分布于午餐后,35%分布于早餐后,18%分布于晚餐后.两组血糖最高值及两组血糖〉10.0mmol/L分布于午餐后的百分比两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72h动态血糖监测A组有4人共发生5次低血糖,B组有9人共发生14次低血糖.结论:(1)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T2DM患者应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可较理想控制全天血糖.(2)动态血糖监测显示血糖漂移情况:A组漂移幅度比B组小;(3)A组早、晚餐后血糖控制优于B组,午餐后血糖稍差于B组.(4)A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 相似文献
6.
麻建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5(5):1116-1120
为了探究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浸出液联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本文采用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对INS-1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采用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联合用药对血糖和胰岛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联用具有抗INS-1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糖尿病大鼠治疗过程中,检测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可知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联用能有效控制血糖,效果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明显.HE染色也显示联合用药能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且比二甲双胍或白花丹参单独使用的效果好.免疫组化染色中,与糖尿病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Bcl-2蛋白量增加,Bax蛋白量减少.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联用具有抑制胰岛B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释放的作用,同时促进血糖摄取和利用,能起到很好的降血糖作用.白花丹参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辅助药物能有效提高二甲双胍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7.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22-126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二甲双胍及其两者联合治疗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根据所入组别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二甲双胍治疗及其联合治疗1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多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疗效的差异.结果:12周后各组患者的BMI,FBG及2hOGTT,HbA1c,INS,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HDL-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二甲双胍组与运动干预组比较,治疗后FBG,2hOGTT,HbA1c,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运动干预组患者BMI,TC,TG,LDL-C的下降程度及HDL-C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运动干预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后BMI,FBG,2hOGTT,HbA1c,INS,TC,TG、LDL-C下降程度及HDL-C的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及运动干预组(P<0.05).结论:单纯运动干预与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的控制疗效相仿,强化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及血脂,而二甲双胍联合运动干预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功能及体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运用拼合原理将常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与有降糖活性的香豆素拼合,并根据前期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设计了溴取代香豆素二甲双胍类化合物,合成方法是以香豆素为原料。分别经溴加成、脱溴化氢、氯磺化、缩合四步反应得到了两个新的3-溴代香豆素二甲双胍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结构均经IR、^1HNMR、MS鉴定。 相似文献
9.
系统评价黄连素和二甲双胍二联用药治疗二型糖尿病的疗效.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CBMdisc、万方数据库,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实验,合计包括共86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87例,对照组477例.在降低FBG、PBG、LDL-C、Hb Alc、TC、TG方面和升高HDL-C方面,黄连素和二甲双胍二联用药作用优于单用二甲双胍,黄连素和二甲双胍二联用药治疗二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好的疗效.但本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并设计严格的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洪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84-85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新诊断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日1次;B组给予二甲双胍0.5g,日3次;C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日1次,二甲双胍0.5g,日2次.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和ISI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和联合治疗组FPG、2hPG、HbA1c、HOMA-IR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3组IS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新发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探索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择取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摸球法随机划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56±0.41)mmol/L和(8.44±1.18)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72±1.19)mmol/L和(8.28±1.08)mmol/L,对比无差异(T=0.804 0、0.632 6;P=0.4238、0.5288)而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18±1.31)mmol/L和(7.18±2.17)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26±0.27)mmol/L和(6.46±0.18)mmol/L,均低于对照组(T=4.350 2、2.091 3;P=0.000 0、0.0398);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满意度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满意度为75.0...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用诺和锐与诺和灵R治疗的疗效。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与诺和灵R组,每组均为43例。诺和锐组采取诺和锐治疗,诺和灵R组实施诺和灵R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诺和锐组患者胰岛素用量较诺和灵R组少(P0.05),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间较诺和灵R组短(P0.05);诺和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诺和灵R组低(P0.05)。妊娠期糖尿病采取诺和锐治疗,其控制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诺和灵R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2型糖尿病早期使用诺和灵R与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后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观察A组诺和灵30R(27例)与磺酰脲类药物(32例)治疗2型糖尿病2月后对FBG、PBG、HbA1c及胰岛功能的影响,并分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2月后,A组诺和灵组血糖下降幅度更为明显,C肽值明显高于B组磺酰脲类药物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使用诺和灵R有良好的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建议及早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艳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5)
目的:观察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4个周期,观察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BMI、WHR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达英-35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组比达英-35组FSH、T、LH激素水平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达英-35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比单独使用达英-35效果更明显,临床应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马吲哚、二甲双胍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腹型肥胖患者,随机分成二甲双胍治疗组、马吲哚治疗组和二甲双胍、马吲哚联合治疗组,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血TG、CHOL、HDLF、INS,比较各组对腹型肥胖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①马吲哚、二甲双胍及联合治疗三组间治疗后的体重、BMI、腰围/臀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较单独有药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后各组的TG、CHOL及FINS均有下降,HDL有缓慢上升(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其它两组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马吲哚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腹型肥胖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选取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给予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用药,为期3个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C肽、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改变情况,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磷酸西格列二甲双胍联合用药使患者的FPG、2 hPG、HbA1c、血脂、体重指数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空腹C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无低血糖发生。结论:磷酸西格列二甲双胍联合治疗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少,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一种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较好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DM)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脂素(Asprosi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42例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合格瑞列奈治疗组(联合组)和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71例.治疗12周后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和血清Asprosin、LDL-C、MCP-1水平.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84.51%)(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Asprosin、LDL-C、MCP-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低血糖)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能明显改善DM患者血糖指标,下调血清Asprosin、LDL-C、MCP-1水平,其疗效明确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5):612-612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的徐国恒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内分泌科郭晓慧教授,阐明了二甲双胍抑制脂肪分解的效应是该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的细胞生物学基础,也表明脂肪组织是二甲双胍作用的新靶点,有助于加深对二甲双胍类降糖药物药理机制的理解。据悉,研究论文已发表在8月份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分子内分泌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不同质量浓度5-FU及两者联用干预后LoVo细胞的存活率;联合指数(CI)法评估二甲双胍、5-FU的协同效应;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药物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Mcl-1、Bak、Bcl-2、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和(或) 5-FU对LoVo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P0.05);浓度为1.25 mmol/L的二甲双胍与5-FU联用干预24、48、72 h的LoVo细胞与单独应用5-FU干预的LoVo细胞相比,细胞的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5-FU联用24、48、72 h的CI值均小于0.7;浓度为1.25 mmol/L的二甲双胍可增强质量浓度为12.5μg/mL的5-FU抑制LoVo细胞集落克隆形成的作用(P0.05);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双染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为(24.38±0.76)%,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11.79±0.39)%和5-FU组(16.23±0.46)%(P0.05);联合用药组Mcl-1、Bcl-2的蛋白表达的下调程度和Bak、Bax的蛋白表达上调程度较二甲双胍组和5-FU组更明显(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增强5-FU诱导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cl-1、Bcl-2和上调Bak、Bax有关.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伴随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二甲双胍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5%蔗糖饮水和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伴随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二甲双胍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给予高脂饮食和5%蔗糖水喂养68 d后进行糖耐量实验,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抗氧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TG、TC和FF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二甲双胍组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糖耐量异常、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MDA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和SOD活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5%蔗糖饮水能改善大鼠的厌食症状,加上链脲佐菌素的小剂量注射和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伴随高脂血症和抗氧化损伤。二甲双胍具有降糖、降脂、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伴随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的阳性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