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信息报备工作,有利于严格耕地保护,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统筹土地资源,促进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1990~2010年城市扩张卫星遥感制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同一数据源的陆地卫星TM和ETM+影像,首次从1990,2000和2010年基准年图像上以人工解译方法为主获得我国所有城市20年间建成区分布范围,最后由专人按统一标准,对照三期城市数据逐个修改完成并建立了中国城市扩展数据库.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在过去20年间呈指数增长了2倍多;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东北较高,转变为2010年东南沿海的江苏、广东、山东、浙江领先的格局;我国城市化所占的土地主要来自耕地,大约有17750km2的耕地被城市化,而且21世纪最初10年比20世纪最后10年增加了近1.5倍;20年来,我国城市扩展速度最快的省份是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对2009年超过50万人口的147座城市单位建成区面积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和人口分析表明,建成区经济效益高的城市由沿海城市辅以部分资源型内地城市组成,而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主要由内地资源型城市组成;东部沿海省区建成区的经济效益低于中部和广东等省区.这个数据库将对研究我国城市建成区变化规律及其对耕地和其他用地的转化趋势、模拟城市发展动态、研究城市发展与我国人口增长和迁移的关系以及与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国土资源利用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人地矛盾也日趋凸显.文章从技术的角度,针对路线设计指标中的视距,对公路建设中合理节约用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方法, 分析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地下水位时空变异性的影响. 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克里格插值拟合三工河流域1978, 1987和1998年地下水位时空变异性特征, 结合遥感解译生成的1978, 1987和1998年三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分类图, 叠加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关系. 结果表明1978~1998年20年间无论是平水期还是丰水期, 整个绿洲地下水补给量变幅并不显著, 而地下水位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均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化, 并且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流域地下水水位整体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33.4%), 空间自相关距离为17.78 km. 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区域均是土地资源开发加剧的区域, 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建设及工矿用地土地资源的开发. 研究反映出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地下水资源时空变异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对于合理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 维护绿洲的稳定性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区域土地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与提升的科学基础.本文通过对已有LUCC数据与成果的再分析,研究了高原整体LUCC时空特征、典型区LUCC的时空过程及典型类型的变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结构稳定,一级地类变化面积比例低于7%,并以单次变化为主,土地覆被状况总体改善.近年来高寒草地覆被状况整体好转、局部退化,林地恢复良好,耕地基本稳定,建设用地显著扩张,裸地轻微减少.人口较为密集的河湟谷地与"一江两河"地区,建设用地、耕地、人工林地等增加明显;藏北高原和三江源等牧区,超载过牧和生态建设的作用均有体现;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区土地覆被类型多样、变化复杂,并表现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较强的敏感性.高原土地变化研究中还存在现有数据产品数量不足、精度不高,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加强野外监测和遥感技术的结合,关注LULC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变化特征,同时注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转化和类内渐变,使高原LUCC研究更好地服务于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娟 《科学之友》2005,(24):29-30
提出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趋势及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解决集体建设用地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需水过程和城市土地利用单元的类型密切相关,不同建设用地类型对水资源的需求强度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8类城市建设用地与3类主要城市需水过程的空间关系建立了分布式城市需水预测模型.以厦门市为对象进行模型的应用研究,通过PEST软件(parameter estimation)率定了建设用地单元上的需水参数,分析了参数的合理性,预测了厦门市2020年城市的需水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厦门市2020年的城市需水总量将达到36657万吨,比2014年增长24.17%;居民用地和工业用地的需水强度大于其他建设用地类型,厦门岛内居民用地的需水强度远大于厦门市其他行政区居民用地的需水强度.厦门市城市建成区需水量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不同用地类型上需水强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受到世界瞩目.基于国家资源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平台动态更新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集以及人工建设不透水地表(ISA)空间数据集,在国家尺度监测21世纪初(2000~2008年)人工建设用地与不透水地表的增长.结果表明,我国21世纪初8年间受新一轮国土开发战略、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全国人工建设用地与不透水地表面积分别以3468.30,2212.24km2/a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08年不透水地表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0.86%.2000~2008年城市用地扩张速度是20世纪90年代的2.18倍,以1788.22km2/a的平均速度扩张了2000年面积的43.46%,其中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以1348.85km2/a的速度增长了2000年面积的53.30%.总体上,8年间中国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京津冀、珠三角与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以及西部地区属于快速增长的区域.8年间,我国七大流域地表水环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不透水地表增长的潜在影响,而且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大于10%的子流域面积显著增加,集中分布在海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到2008年我国国土流域面积的14.42%不同程度地受到不透水地表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受到世界瞩目.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平台动态更新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集以及人工建设不透水地表(ISA)空间数据集, 在国家尺度监测21世纪初(2000~2008年)人工建设用地与不透水地表的增长. 结果表明, 我国21世纪初8年间受新一轮国土开发战略、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全国人工建设用地与不透水地表面积分别以3468.30, 2212.24 km2/a的速度高速增长, 到2008年不透水地表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0.86%. 2000~2008年城市用地扩张速度是20世纪90年代的2.18倍, 以1788.22 km2/a的平均速度扩张了2000年面积的43.46%, 其中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以1348.85 km2/a的速度增长了2000年面积的53.30%. 总体上, 8年间中国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京津冀、珠三角与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以及西部地区属于快速增长的区域. 8年间, 我国七大流域地表水环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不透水地表增长的潜在影响, 而且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大于10%的子流域面积显著增加, 集中分布在海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 到2008年我国国土流域面积的14.42%不同程度地受到不透水地表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筑容积率: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附属建筑物也计算在内,但应注明不计算面积的附属建筑物除外。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基底面积之和与规划建设用地之比。绿化率: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绿地率:指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