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孙艺铭 《科技信息》2010,(10):I0251-I0251
《茉莉花》是首家喻户晓的经典声乐作品,曲调优美流传广泛,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版本,有着丰富多样的变种,但仅以流传江南一带的《茉莉花》以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有着感情细腻的艺术气质最具代表性,即江苏《茉莉花》。那么笔者仅以江苏《茉莉花》为例,从语言音调的字词声腔、语言环境、语系等诸方面及音乐语言上的旋律、节奏、时值、音色、速度、音阶等要素进行探微,初窥音乐音调与语言音调之关系,审视其美。  相似文献   

2.
在《鱼丽》篇中可以看到巴楚音乐的元素,《鱼丽》、《南有嘉鱼》正是以巴楚音乐的特色,在“四夷间奏”中独树一帜而得以流传。当今湖北巴东、长阳的山歌、民歌都活跃在生产劳动或祭祀文化、节日庆典之中,成为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的三峡民歌与古代的《鱼丽》、《南有嘉鱼》有一种割不断的渊源联系。  相似文献   

3.
《论语》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它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到治国之道,小至日常生活。客观地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论语》。关于它的评价也都是仁者见仁:有人说它是圣人情怀,有人称它为王者之道,甚至有人传它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然而,笔者在读完这本书后也有一些冲动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即它的"修己治人"之学,笔者认为它是《论语》一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个诗歌总集,是一个民族从远古发出的第一段歌唱的旋律,是一部民族的心灵史。《诗经》的解读要从儒家的那种道德、修身的角度中解放出来,从民歌的角度理解"国风"。对现代人来说,要以诗心翻译《诗经》,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是唱谁的,谁唱的,唱什么东西,让《诗经》真正回到"诗"上去。  相似文献   

5.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百色等地区的民歌,《贼歌》是其中著名的一首。一般来说,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即具有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传承演变过程。《贼歌》也一直被习惯性地认为是在口头传承中慢慢丰富起来的民间口头文学。然而,田野调查得来的种种信息显示,《贼歌》很可能是一部由民间艺人一次性创作完成的作品,在其后的流传中基本保持了它问世时的面貌。这种非常态的民间口头文学形成与传承,与古壮文的运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今通行之大徐本《说文解字》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奉命校订,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其中变化自然难免,非《说文解字》原貌,使用前需仔细校勘。利用字书、韵书等文献对《说文解字》水部进行校订,可以解决它在释义和注音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浩"的释义"浇"应是"饶"的讹字,"沼"的释义"池水"之"水"当是衍文,""、""释义中的"云雨"应是"雨云"之倒文,""的反切上字"子"是"于"字之形近而讹等。造成这些讹误的原因主要有形近而讹、衍文、倒文等。  相似文献   

7.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8.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9.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0.
悦读时代     
《华东科技》2013,(7):78-79
四年一觉星际梦 作为曾经收视大热,票房上亿大获成功的《星际迷航》的续集——《星际迷航12:暗黑无界》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终于上映了,这部号称将携带着更多"原创的、独特的、更新的"元素强势回归的影片,究竟带来的是惊还是喜?  相似文献   

11.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 ,成为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嘹歌》的翻译整理版本有很多错误 ,最主要的是拼音壮文和翻译方面的问题 ,影响了《嘹歌》的学术价值的发挥和艺术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小易 《科技智囊》2011,(3):75-75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这一句继续在阐释易道功用。对于这一句,《周易正义》中有更详尽的解释:"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者,言易道如此,是故圣人以其易道通达天下之志,极其幽深也。"以定天下之业"者,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流传在裕固族地区的《格萨尔》史诗为分析对象,针对其目前所呈现出的"纯故事"特点,结合故事类型理论对其故事母题构成、故事母题特点、故事类型情节及情节概要、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进行了论述。从中窥见《格萨尔》史诗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以及裕固族《格萨尔》故事的全貌和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七志》、《七录》是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目录学家王俭、阮孝绪编撰的两部重要目录学著作,也是古典目录学史上的私家开端之作。它们上承《七略》体制,又有创新。二书的分类精神、目录体系以及丰富的史料为后世完善四分法和史志目录所借鉴吸取。通过对王、阮简介及二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凸显出《七志》、《七录》在古典目录学史上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6.
鄂南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宏篇巨制的结构在汉民族叙事诗中实属罕见,它对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叙事诗纯熟的结构技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发展的一面在于:《双合莲》作者在叙述完整故事的同时,穿插了很多流传在鄂南山区的民歌小调。这些民歌小调,在整合故事情节、用铺陈艺术构建作品结构的层次感和厚重感、拓展作品的篇幅、弥补中国古代叙事诗在表现人物心理手法上的欠缺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鄂南地区民间长篇叙事诗创作的蓬勃景观,与《双合莲》结构技巧的示范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草蛇灰线"是中国小说艺术中一个独特的创造,经由曹雪芹的意匠经营,将之发挥到一个超迈往古的神奇境地。结合《红楼梦》评点史料,梳理"草蛇灰线"在书中的作用,可将《红楼梦》之"草蛇灰线"分为隐线、隐喻、隐设三种。  相似文献   

18.
"主题先行"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学者贬低《子夜》的重要原由,所依据又大都是茅盾自己后来对于《子夜》主题的阐释。但茅盾在写作《子夜》时,是否真的清晰而明确地预设了这一主题?这一主题与《子夜》的文本实际又是怎样的关系?将两者作对照,会发现并不很吻合,尤其在吴荪甫形象塑造上。茅盾在写作《子夜》时,很可能并未清晰确立他后来所述之"主题",他的写作意图只是如《子夜》初版《后记》中所言"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解读文学作品,更应该从文本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作者自述出发。  相似文献   

19.
韩毓海 《世界博览》2009,(22):34-37
虽然历史不接受假设,但总有人用"假如"这样的句式来怀疑某些历史阶段的选择,那么,新中国六十年,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走过来?《世界博览》:有人说:如果建国初期中国不贸然参加抗美援朝,就不会被西方世界如此长期地封锁,新中国就不会与世界长期隔绝,这样我们的发展就会快得多,今天看来,抗美援朝究竟有什么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当时进行抗美援朝是否值得?我们今天所采用的一个普遍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20.
"窃听门"和此前的"报销门"进一步加剧了冷嘲热讽:政治家和政府是"一丘之貉"。窃听丑闻究竟意味着什么?现在还很难说。故事每天都在变化,越来越多的细节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被指涉及不法行为。最初触犯民众的事件,亦即《世界新闻报》的记者(或者调查员)入侵一个13岁的谋杀案受害者的语音邮箱、删除部分信息,以便接受来自其家庭成员的来电,现早已淡出到背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