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工作阶段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可以从构建适宜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环境以及实施有利于提升个体创新能力的微观组织工作措施两方面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和分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工作阶段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动态     
河南省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下发了《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2011-202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哈尔滨市将实施“人才高地”工程,鼓励、支持科技人才来哈创业。为吸引科技人才来哈创业,哈尔滨市将对从事国家、省、市重点研究课题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在科研立项、科研启动经费、工作条件、配备助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市青年基金、归国留学人员基金等4项基金要逐年增长,支持自主选择研究课题,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专家,联建开放式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与此同时,鼓励和支持在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  相似文献   

4.
陈俊 《河南科技》2012,(13):14-15
<正>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河南省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河南省全面实现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创新型河南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1.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据河南省科技厅统计,2006—2010年河南省拥有的R&D活动人员在科技活动人员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1.27%、63.60%、63.37%、58.32%和55.09%,年均增长7.34%,超过同期全国R&D人员平均6.07%的增长速度。其中,2010年河南省R&D人员数量达到14.4万人,绝对数量居中部6省第一,占中部地区R&D人员的23.54%。近年来,河南省加快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启动实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而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也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各项经济指标提升和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推进人才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才收益分配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环镜下,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工资收入分配上体现人才的价值属性,是促进科技人才不断激活其内在的创造潜能的关键.从“现益”和“助益”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专利权转让和科研项目承包、知识报酬激励、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科技人才收益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河南省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河南省全面实现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创新型河南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需要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论述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阐明了如何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9.
化学专业本科生早期科研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和开展本科生早期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我国高科技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本科生早期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性实验研究、实践操作与科研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成果,分多个路径设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自主性、实践性、能力性,创新性、突显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成效显著,为师范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建立了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大批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而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其创新能力及培养质量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企业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这种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加快高校研究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2].  相似文献   

11.
林风霞 《河南科技》2023,(22):148-152
【目的】重点探讨我国综合型科研人才成长面临的机制制约,为我国构建综合型科研人才成长机制、优化综合型科研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提出了综合型科研人才这一概念,并界定了综合型科研人才的内涵与素质特征,指出支持综合型科研人才成长对我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点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综合型科技人才成长面临的机制制约。【结果】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管理机制、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人才培育培训机制等的不完善不利于综合型科研人才的健康成长。【结论】构建综合型科研人才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构建评价与激励机制、健全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完善培育培训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正>"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在科技领域更是如此,在创新发展的时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科技水平的高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我国要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  相似文献   

13.
图说     
《河南科技》2011,(19):4-5
<正>图18月29日,国内最大的数字出版云计算中心--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正式在天津空港经济区上线运营,并对外向用户提供服务。图28月30日,我国首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0英尺自升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在大连正式建造完工。图39月14日,微软展示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8。河南省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张志杰 《河南科技》2023,(8):145-149
【目的】从科技人才的个体层面出发,探讨政府支持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方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366份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方法分析政府支持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政府支持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政府支持与科技人才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政府支持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政府应完善相关创新政策,营造宽松的创新文化氛围,支持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激励科技人才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社会化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那种“就人才论人才”,独立地看待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的观念是不行的,而必须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划相衔接。如何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有力支撑创新型河南建设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是河南省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关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这个系统化工程,笔者认为应满足以下几点需要。  相似文献   

16.
焦玲 《河南科技》2010,(5):23-2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也是胡锦涛主席科技思想的内涵和实质.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并以此为指导,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自此,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原则。从本质上说,自主创新既是我国各种问题的集合点,也是化解我国发展问题的制高点。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自主创新战略的理论研究和解释都显得薄弱,自主创新的意蕴尚未真正揭示。  相似文献   

18.
<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也是胡锦涛主席科技思想的内涵和实质。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并以此为指导,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一、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视点     
<正>刘延东: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营造创新良好环境"科技奖励是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有力杠杆。要继续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切实办好国家科技奖,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形成推进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合力,把发现、培养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奖励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世界一流科学家、工程师和科技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加快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追求,其中高水平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则影响到国家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导师制的开展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抓手,以园艺专业为例,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阐述导师制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对于提升园艺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中的成效及不足,以期为高校园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