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祥 《甘肃科技》2002,18(5):55-55
现行高二级第二学期历史教材即《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二节标题是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 1848年革命。下设三个目标题分别是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1848年革命。纵观三目标题及其与本节标题有所不妥 ,节的标题应改为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及其瓦解 ,而各目的标题应分别改为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维也纳体系的动摇”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本书本节第一目标题为维也纳会议 ,讲叙了维也纳会议的背景、原因、概况、结果、评价 ,即法国大革命及其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扫荡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反法联…  相似文献   

2.
《菜园》用温婉的笔调书写了一个美的幻灭的悲剧。造成菜园里玉家母子悲剧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以及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追求,这是作者对时代的观照。沈从文作品中的现代性追求正是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相互纠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岐山推荐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托克维尔思想的热潮。通过对旧制度与大革命两个相关的概念的界定,把握二者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革命前法国中央集权下人与人之间彼此相似而又相互分离的社会状况,进而归纳革命后重归集权专制道路的两个重要因素——民众的奴性和革命性。对此,托克维尔认为自由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4.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详细论述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并深刻反思了法国大革命对旧制度的彻底否定和完全抛弃所带来的结果。近年来引发世界关注的阿拉伯之春在某种程度上与法国大革命有相似之处,思考法国大革命和阿拉伯大变局的前因后果以及自由和民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法国大革命仿佛一个漩涡把一代代历史学家和思想者席卷进去,但对大革命的认识却截然不同的分成两派。法国传统革命史学儒勒·米什莱(1798~1874):法国19世纪著名历史学家,热烈赞扬大革命,他利用大革命见证人的活史料,有血有肉地复活了革命场面。他同情忿激派与埃贝尔派,对罗伯斯庇尔有贬词。在《法国革命史》提到:法国大革命中的暴力并非人民本身天生残忍,一切都是那些煽动者、资产者、衣冠楚楚的绅士和王宫里发号施令者唆使的结果。米什莱的观点成为后来法国传统革命史学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给了法国大革命很多溢美之词,忽视了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许多负面效应,其实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被神化了的革命。大革命期间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就是所谓的革命恐怖活动。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但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理论不仅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和难以实现,而且一旦实施必将出现混乱和灾难。法国大革命留下了严重的社会后遗症,现在到了把法国大革命从神圣的祭台上撤下来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紧急关头,伟大领袖毛主席挽救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在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共产党人>发刊词》)又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8.
茅盾的小说《追求》对国民革命失败后一批青年的时代苦闷与追求作了书写,悲观和颓丧是其基调,青年们一个个在追求,但一个个都失败了,凄绝之情弥漫纸上。青年们的苦闷是有时代政治背景的,与戴望舒的诗歌《雨巷》、胡也频的诗歌《欲雨的天色》、蒋光慈的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等具有互文性。革命阵营对《追求》的批评是以宣传革命的有效性为标准的,但这并不是衡量小说的可靠标准。《追求》反映了当时青年较普遍的苦闷,并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声,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追求》的创作是有更具体背景的,《追求》的颓丧叙事有作者当时苦闷、颓丧心绪的投射。  相似文献   

9.
到延安以前,荒煤出过三部短篇小说集,二十多篇作品,忧郁色彩都很浓,这与他自身的忧郁症有很大关系.荒煤的忧郁症由来已久.童年时代,由于贫困生活的种种折磨,他已有了忧郁症."被卷进大革命风暴以后,尽管感到革命很艰苦,困难,但他脑子里终究还有个革命的憧憬和幻想,对革命成功还抱有朦胧的期望,当时他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认定全世界都要实现共产主义,美好的憧憬曾使他一度振奋,可是,"四·一二"骤然爆发的一场血腥屠杀,使得他狂热了一阵的对革命的期待和幻想都被鲜血淹没了.他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现代认识论的最科学形态,这种科学认识论创立过程从范畴的角度来考察.它经历了三个基本范畴,实现了二个重要转化而成立的.“三个基本范畴” 是指自我意识、异化劳动、科学实践.“二个重要转化” 是指从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论转化到异化劳动论.再从异化劳动论转化到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欧洲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期.法、德等国都处于大革命的前夕,不仅是无产阶级要创立自己的哲学,“新的”资产阶级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也纷纷在这个时期中形成.1942年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一书问世,1943年穆勒的《推论的和归纳的逻辑体  相似文献   

11.
《野蔷薇》是茅盾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内收《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等五篇,《创造》写于《动摇》之后,其余四篇写于《追求》之后;总之,这五篇小说均是一九二八、二九两年之间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大致是章静、慧  相似文献   

12.
中篇小说《一地鸡毛》以描写人物日常生活的烦恼达到对于政治体制结构的透视,创造了一个次政治文本,主人公关涉到的七组关系构成了文本的内在结构并因此而隐喻了人的生活现实:即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及其作为创造性主体的自我实现意识在这个稳定的结构中必然趋于幻灭。  相似文献   

13.
《法国民法典》体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所倡导的自由和平等的精神.但它并没有彻底割断历史,而是在革命的基础上对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妥协,尤其是在婚姻家庭法领域表现得十分突出,完全丧失了财产法领域以及债法领域中随处可见的自由、平等精神.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上旬,一个词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京报》、凤凰网等各路媒体的显示度集中暴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人民日报》使用了“新技术革命”的提法)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讨论和预测这个词汇可能对未来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出版类媒体也作为年度图书着重推介了2012年出版的一本探讨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新经济模式对未来世界产生改变的图书.一场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正在掀起.其实近两年随着3D打印等一些新技术不断被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其背后更为广阔的社会变革已经正在逐渐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5.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中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众所周知,自由,民主,平等原本并不属于同一逻辑范畴,虽然它们的定义在某些方面有重合之处。自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目标。大革命中,法国人把它当作了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相似文献   

16.
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的旗帜,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不仅将自由传播到欧洲各国引起了欧洲革命,而且也传播到东方各国。但是,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惨剧令世人感到恐怖和不安。中国的改良派认为法国大革命以自由为号召有其原因,虽然取得了很多自由成果,但是仍不免归于拿破仑专制,而中国不存在用法国式的大革命争取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8.
从作品主题,表现方法和社会理想三个方向对《瑞普·凡·温克尔》与《桃花源记并诗》中的理想追求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和思想倾向的差异,在作品中其各自的表达方式和理想追求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是一个幼年的党,它在成立后不久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中,理论上的准备是不够的,对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际也了解的不多,但是党从政治上领导和推动了这次大革命,对革命是有伟大贡献的。这次大革命后来是失败了,失败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考察革命发展和失败  相似文献   

20.
“寻幽探胜”,可以说是贾平凹生活的追求和爱好.从他的散文作品来看,无论是《对月》《品茶》,还是《读山》《访兰》;无论是《走三边》《登鸡冠山》,还是游《黄土高原》观《天上的星星》;无论是对《人病》的研究《关于树》的对话,还是对《闲人》《弈人》《名人》的描写;无论是《看人》《哭三毛》《念蒙万夫老师》,还是《祭父》《独白》《守顽地》……都是贾平凹这种追求和爱好的真实写照.从天上地下,漫漫环宇,到社会人生,群体个人;从外在人事的方方面面,到内心世界的角角落落,他都细细观察、细细刻划,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美妙的艺术世界.散文创作如此,在散文理论的研讨上,贾平凹也是如此.“寻幽探胜”,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善于提出别人尚未提出的,以形成自己独特新颖的散文观.理论、实践互相结合,创作、研讨齐头并进,这是贾平凹散文理论永褒绿树长青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