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韶关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并且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分析目前韶关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当前为进一步加快韶关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文明旅游,应该着重围绕"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进行。一个目标,就是以发展生态文明旅游为目标;二个原则,就是以建设文明生态和发展文明旅游为原则;三个轴心,就是以大丹霞、大南岭、大南华为轴心;四个举措,就是造产品、造品牌、造环境、造市场;五个品牌,就是韶关旅游要打响森林、温泉、遗产、宗教、民俗五张王牌。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作为产业发展则相对落后.加快"长吉图"先导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选择.因此,要科学制定和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看力打追旅游精品,加快重点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智慧产业的发展内涵,通过分析我国智慧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积极规划,敢为人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发展平遥古城旅游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遥古城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促进古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古城的保护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制定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大力加强旅游营销的创新,提高古城的旅游知名度;应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旅游中来,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加强旅游协同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景区(点)的建设,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加强娱乐项目建设,增强旅游创收能力。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厦门市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岛内外一体化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加快旅游业发展。厦门要推动旅游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供旅游精品项目已迫在眉睫。鼓浪屿的历史文化与火烧屿的生态科技鼓浪屿之所以迷人,除了有天风海涛、花香鸟  相似文献   

6.
岳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但是岳阳当前的旅游经济还没有形成产业,在岳阳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如果要提升岳阳的旅游产业水平,带动岳阳经济的发展,就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整合旅游资源,发挥优势;做好"文化古城"的同时发展"城市旅游";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并加大宣传力度;针对旅游需求变化大力发展"体验游"和开发旅游产品发展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7.
方洁 《科技资讯》2010,(15):221-222
旅游产业是世界上年轻的、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青海省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业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尤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现象更为严重。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以其强大的杠杆效应来影响青海省旅游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使"大美青海"成为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新亮点,成为真正的"世界旅游之巅",同时也成为青海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几年的加大投入和加快建设,景德镇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内和省内其他地、市相比,旅游收入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与景德镇拥有的世界瓷都的金字招牌极不相称.笔者从景德镇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就加快景德镇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屈小爽  李小娟 《科技信息》2010,(36):378-379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河南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为进一步促进旅游和文化的紧密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关系。本文立足于河南省实际,从两大产业互动的模式、发展战略、互动途径三个方面,提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三五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摄影事业蓬勃发展,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文章以长江三峡地区资深摄影家长期跟踪拍摄著名旅游景观"巫山云雨"推动三峡旅游发展为例,提出摄影与旅游是一对"姻亲"关系,摄影通过记录再现、阅读传播等途径助推旅游,而旅游产业也为摄影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二者的亲密互助,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俊芳 《河南科学》2014,(1):139-142
以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在研究城乡统筹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综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构想.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统筹的关键切入点,途径在于资源整合、创新,任务在于产业融合、优化;城乡统筹的难题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全域旅游发展是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美丽中国之旅"建设是两者的结合点.基于城乡统筹视阈提出全域全产业链的"大城小镇嵌景区"旅游发展模式,并明确了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推进山岳旅游区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实现旅游产业合理布局。方法实地调研、实证分析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结果山岳旅游区旅游产业集群处于集聚阶段。结论山岳旅游区应大力引导和发展城镇型集聚区;适度发展和扶持社区体验型集聚区;谨慎发展度假疗养型集聚区。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旅游业实现平衡充分发展,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旅游业既存在城乡旅游发展、旅游产业结构、旅游消费市场等六个方面的不平衡发展问题,还存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旅游设施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发展不充分问题。因此,应从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企业培养、旅游业态创新、旅游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旅游业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海西高速铁路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开展高速铁路建设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可为福建省改善区域旅游发展的现状提供借鉴。高速铁路建设对于福建旅游业在开展省际旅游合作、实现省内旅游互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等方面有诸多影响。结合未来高速铁路建设的前景,福建省旅游业应从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打造旅游精品等方面实现对全省高速铁路建设目标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以梅州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从地方文献对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性、地方文献在旅游产业中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地方文献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地方文献与地方旅游业的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对西安旅游城市群进行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结果表明,西安旅游城市群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合作潜力大,提出各城市合作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构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屏南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屏南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在深入分析屏南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开发、配套设施建设、适游期、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屏南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ECFA等政策机遇,依托大型石化项目和闽台特色项目合作的快速工业化,推进漳浦县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完善和发展等机遇及旅游环境质量下降的潜在风险."十二五"期间,漳浦县快速工业化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支柱作用,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漳浦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树立起旅游业在漳浦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产业形象.在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可适时引入美国国家公园国家海岸理念,依托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整合滨海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建立国家火山海岸品牌形象,推进福建省旅游名县建设,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强县,打造海西重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国内旅游产业研究文献的分析与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989年至2011年内发表的文献共3159篇作为综述对象,综合运用定性描述和定量统计的分析方法,对旅游产业研究现有成果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旅游产业基础性研究、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地区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关联与融合、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出当前国内的旅游产业研究仍存在基础理论框架薄弱、研究内容失衡、新兴产业研究匮乏等问题,认为未来中国旅游产业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构建、地区旅游产业、旅游产业融合与关联性的探讨将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要靠对区域线性分布的旅游精品项目的共建与打造来推动,使旅游精品项目成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载体和最佳平台.西部地区也存在着不少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的发展契机,文章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