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紧张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于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地位,迅速借助1990年8月爆发的海湾危机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予以实践,显示了争夺战争中的领导地位、维护地区利益和分担战争责任以及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的特点.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在战争中的辉煌胜利更加推动了这一构想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国际新秩序激烈斗争的几点看法一个新的千年已降临,当人们再次审视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发现围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一轮斗争正日趋激烈。或许历史总有惊人相似的一幕,十年前的海湾战争曾引发冷战结束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第一场大较量。而20世纪末,一场科索沃战争又将以“主权与人权”关系大辩论为主轴的新秩序之争再次展示于世人面前。格局是国际秩序的现实基础,国际秩序则是格局的原则体现。秩序一旦建立就呈现出相  相似文献   

3.
张敬 《世界知识》2011,(5):45-45
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上,中国正日益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新世界的轮廓正在形成。美国的新保守派构想了一个单极世界,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占据着支配地位。这种构想已经开始黯然失色,因为中国的崛起标志着一种多极化的国际新秩序日渐形成,各闯将以一种比较民主的方式来决定圈际事务。  相似文献   

4.
关于海湾战争的前景,有一点可以肯定:伊拉克终将在军事上失败。然而,一个更加重要而更难确定的问题是:美国及其盟国会不会在政治上赢得这场战争?也就是说,通过海湾战争能否在中东建立起稳定的力量均衡,能否在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之间确立一种新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盟友到仇敌:美国和萨达姆的伊拉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湾战争以前伊拉克曾经是美国的盟国。美伊关系嬗变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历史上的盟国关系,两伊战争期间的密友关系,海湾战争前的挑衅与纵容关系,海湾战争后的敌对关系。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消灭了自己曾经的盟友,这也符合美国一向奉行的外交政策标准。通过分析美国和伊拉克从盟友到仇敌关系的嬗变特征可以看出,美国选择盟友的原则是利益需求,而不是道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老百姓以及善于投其所好的中国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发生在中东的战争。如果说1991年海湾战争时中国百姓关心的是美国的武器有多先进,那么这次关心的则是国际石油价格还能再涨多高。尽管反战游行一浪高过一浪,但美国似乎“矢志不渝”,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2月中旬,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现货价格突破了36美元/桶。第二次海湾战争无疑已经成为悬在世界经济之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全世界石油消费者都在受战争消息的煎熬。那么,战争打起来,油价是否必定继续上涨?中国百姓和企业又如何感知国际油价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想把建立“中东新秩序”作为它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试验。它一步一步地设计了这个试验,但每一步都遇到了困难和牵制。  相似文献   

8.
围绕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目标,构筑一个安全网络和一个经济网络,配套一系列相应措施。21世纪日益临近之际,美国正在预谋下个世纪的全球安全战略,各路谋士纷纷献策。美国政府从实力地位出发,先是在布什当政时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继而克林顿政府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布什和克林顿两届政府推出的国家安全战略异曲同工,其核心目标都是要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确保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连续  相似文献   

9.
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建立所谓“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已有好几个月了,但其具体内容一直没有更多论及。今年6月18日,即欧安会首次外长会议召开前夕,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柏林阿斯彭学会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外交政策演说,题目叫做“从温哥华到海参崴的欧洲一大西洋联合”。从这篇政策声明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魏岳江 《科技潮》2005,(8):46-47
海湾战争模拟结果:“4天计划”或“100小时战争”的作战方案 据透露,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即利用美国RDA公司开发的军团战斗作战模拟系统,对地面作战的战斗和指挥计划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这个作战模拟系统获得了俗称“4天计划”或“100小时战争”的作战方案。战史研究者发现,海湾战争最后决战的一幕——“沙漠军刀”行动,与传统战争不同,这次地面作战行动对于它的计划者来说,一切似乎都在掌握之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石油从一般性商品跃为战略性物质。美国借战争之机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大国,提出"十四点原则"意欲争霸世界,海湾丰富的石油资源引起美国的"关注"。战后,美国政府积极支持本国石油资本向海湾地区扩张,迫使中东霸主英国签订"红线协定",插足伊拉克,打破了英国对海湾石油资源的垄断。  相似文献   

12.
高奇 《科技信息》2012,(15):192-192
伊拉克战争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之后又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情报战贯彻始终。美军充分发挥侦查情报系统的优势,将高技术侦察手段与传统侦察手段高度结合,对战场实施全方位侦察和监控,情报侦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在二战后逐步确立的霸权地位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尼克松政府顺应世界潮流,作出缓和对华贸易管制政策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美国为维持其世界霸权,保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制定了优势主导战略。为实施这一战略,美国多次发动针对中小国家的战争,妄图围堵其他大国,防止潜在的战略挑战者的崛起。但这种扩张政策是非理性的,它只能导致美国实力的无谓消耗,结果可能适得其反,美国建立世界帝国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印尼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美国将印尼作为其在亚洲反共反华战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再到肯尼迪,美国相继对印尼制定了专门的政策,用以服务干美国的亚洲及全球反共战略。美国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势必会影响到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苏加诺时期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两国关系表面上友好的背后,在美国因素的作用下,隐藏了许多的矛盾,这为1967年10月两国中断外交关系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拉丁美洲在美国的冷战战略中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冷战初期,美国没有给拉美提供政府援助而是让垄断资本去自由开发;古巴革命的冲击和拉美人民不满情绪的高涨迫使肯尼迪政府推出了“争取进步联盟”,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美国政府对拉美政策再无大的突破,里根政府再一次把意识形态因素提上了议事日程;冷战的结束更使得拉美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大大下降。意识形态、冷战进程、历史积淀和控制手法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政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兰切斯特战争数模的基础上,引入了战争选择压的概念,使兰切斯特模型可以适用于现代战争条件,提出了正规战、游击战和混合战的一般模型,使用这些模型,可以计算和预测战争。结果表明,如果美军想彻底摧毁塔利班,需要7个半月的时间;而美军委想取得新海湾战争的胜利,要付出伤亡约6.9万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肖黎明  陈诚 《科技与经济》2014,27(3):106-110
"美国学派"也即美国国民经济学说,将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归纳为5个:生产率立国、保护性的关税、国内市场、利益和谐、国民银行。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南北战争后的高关税政策、广阔的国内市场、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与新技术、新发明及科学在工业中的日益普及推动了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及质的飞越,也使其成为新一代的世界霸主。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重新审视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转变发展思路,寻求适于自身特点的崛起之路,对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末,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了“艾森豪威尔主义”,它是美国当局为填补英法势力撤出中东而形成的所谓“力量真空”,镇压中东在二战后兴起的民族民主运动,同时以中东亲美国家为基地,与苏联展开争夺而出台的外交政策。它并没有考虑中东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严重违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东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下很快夭亡。艾森豪威尔主义产生及夭亡的背景与过程,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踏上海权之路伊始,美国极力避免挑战海军强国,通过与法国的私掠战、第二次英美战争以及南北内战锻炼了自己的海军队伍。19世纪末,利用英国受困于欧洲的有利国际形势,美国通过在大西洋采取守势,向太平洋扩张,实现了海权的振兴。美国的海权发展历程表明,只有在适宜的国际环境下,应“天时”而动,才能突破海权强国的围剿,实现海权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