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矿相学、岩石学、矿物学等方法对地虎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特征、黄铜矿与黝铜矿典型剖面产出特征等进行探讨。得出地虎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白云母、黄铁矿、方解石、磁铁矿、褐铁矿等。  相似文献   

2.
黄泥坑金矿为近年在钦杭成矿带南段广宁-罗定断裂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基础研究几近空白。主要对黄泥坑金矿矿石和围岩进行系统显微岩相-矿相学研究,并结合SEM-EDS形貌和成分分析,查明其矿物生成序列,为限定其矿床成因提供证据。研究表明,黄泥坑含金石英脉型矿体产于绿片岩相变质的寒武系水石组砂岩中,主要的围岩蚀变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主要矿石矿物包括银金矿、毒砂、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辉钼矿和硫锑铜银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碳酸盐矿物、金红石、磷灰石、锆石和独居石等。根据矿物相互穿插交代关系和化学成分差异识别出了4个主要成矿阶段:(1)绿泥石-绢云母化阶段;(2)黄铁矿-毒砂-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黄铁矿-毒砂-银金矿阶段;(4)碳酸盐化阶段。其中银金矿呈颗粒状和裂隙状产出于黄铁矿和毒砂之间,主要出现在黄铁矿-毒砂-银金矿阶段。黄泥坑金矿矿床地质及矿物生成序列与造山型金矿一致,初步认为黄泥坑金矿为钦杭结合带南段的一个典型的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3.
赵留升 《科技资讯》2014,(26):238-239
本文通过研究灵宝东闯金矿床围岩蚀变及矿石矿物,讨论了该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蚀变分带情况及矿石矿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其中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以多金属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为主。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则以石英、绢云母、绿泥石为主。矿石中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较少,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为等形式赋存于矿石中,粗粒金相对较多,细粒和显微金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4.
地虎铜多金属矿位于从江地虎—翁浪—摆容韧性剪切带上,赋矿地层为下江群甲路组地层,围岩蚀变强烈,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和绿泥石化,其次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矿石矿物主要在热液成矿期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生成,矿体形态受该剪切带及其之上的次级褶皱联合控制,蚀变体控制着含矿带和含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5.
西藏邦布造山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邦布金矿为一处典型的碰撞造山型金矿,成矿主要与区域内巨厚石英脉密切相关.矿床主要发育四期成矿阶段:石英-粗粒硫化物阶段、金-细粒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和胶黄铁矿阶段,前两个阶段为主要金成矿阶段.通过手标本样品统计、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等综合技术对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自然金成色为750 ~931,Au/Ag为11.3~17.6.矿石中金的粒度以细粒金、微粒金为主.主要赋金矿物有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自然金主要呈裂隙金、包裹金形式嵌布在硫化物和石英中.  相似文献   

6.
那哥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赋矿地层为青白口系甲路组和乌叶组,矿体产于近东西向的F2断裂破碎带中,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和闪锌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白云母、方解石、绿泥石等。通过采集与成矿同期的白云母样品进行Ar—Ar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成矿年龄为413Ma,说明那哥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加里东期,成矿作用与区内所谓的地幔柱活动无直接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7.
低品位双重难处理金矿石工艺矿物学及浸金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所用矿石来自我国云南某金矿,该矿含金2.4 g/t,砷0.97%,碳1.47%.它是典型的低品位含碳双重难处理金矿石,浮选精矿-氰化提金,金浸出率为10.43%;浮选精矿-焙烧-氰化工艺,金浸出率为46.52%,属于极难浸金矿.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白云石、方解石、伊利石黏土矿物等.金的赋存状态绝大多数是"不可见金",主要为次显微、超显微的包裹金以及胶体金.金主要包裹于毒砂和黄铁矿晶体中.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少为银金矿.矿石金回收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包裹金,矿石含砷、碳质以及黏土矿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井下的详细勘查和显微镜下鉴定,对广西龙湾铅锌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矿区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结构主要为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其次为固溶体分离作用、结晶物质重结晶作用和压力作用形成的结构.同时将成矿期次分为沉积成岩期、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是矿床的主要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将成矿划分为五个成矿阶段,分别是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阶段、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氧化物阶段.矿物的生成顺序为黄铁矿1-闪锌矿(黄铜矿1)-方铅矿-黄铁矿2-黄铜矿2.最终确定龙湾矿床为受构造活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叠生改造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
四川巴塘县夏塞银多金属矿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塞银矿位于川西义敦岛弧造山带燕山晚期绒依措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是一个超大型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矿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矿体产出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主要为脉状、透镜状和浸染状;容矿岩石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的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和板岩;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银矿物和硫盐矿物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成矿作用可划分为三期四个阶段;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和花岗岩,矿床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岩浆期后成矿流体浅成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10.
大马尖山铜钨多金属矿赋存于石英斑岩体附近100 m范围近南北走向的断裂带中,赋矿岩性以下志留统下段(S11)粉砂质板岩为主,其次为下志留统上段(S21)千枚状砂质板岩.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产出,走向较稳定,形态变化甚大,矿体两端贫中间富,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辉铜矿、蓝铜矿、斑铜矿、白钨矿、黑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砷矿物主要为毒砂,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其次有块状构造、脉状构造、斑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及皮壳状构造.矿化体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毒砂化等.研究认为,本矿床成因为与石英斑岩有关并由构造控制的中高温—低温热液硫化物充填—交代铜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西天山四种典型岩石类型的岩石学特征和含矿性分析 ,认为糜棱岩中相对富集金、银、铜 ,并且砷也较富 ,在区域寻找金、银、铜矿方面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火山碎屑岩对金、铜等成矿有利 ,但此类岩石中铜、金分布存在不均匀性 ,在一些具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等现象的韧性剪切带 ,极可能呈富矿层位 ,这类岩石应是该区寻找铜金矿床的主要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12.
粤桂边境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成矿条件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位于广东廉江县与广西博白县的交界 ,是一个以银为主 ,含有金、铅、锌等伴生有益组分的银多金属矿床。研究表明 ,前寒武系—寒武系变质岩系是银金矿床的主要矿源层 ,其具有的高Ag和高Ag/Au比值特征 ,为本区形成以Ag为特色矿床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燕山期英桥花岗岩为成矿热液的形成和活动提供了热源 ,驱使以大气降水含有岩浆热液的混合水循环并对围岩混合岩和花岗岩进行淋滤 ,形成成矿溶液 ;多期次活动的庞西垌—金山断裂带不仅为花岗岩浆活动提供通道 ,而且使两侧岩石产生节理和裂隙 ,有利于热液的循环、淋滤和定位 ,并直接成为矿质沉淀的场所 ;含矿断裂的热液围岩蚀变作用是矿床最后定位的决定性因素 ,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In hydrothermal deposits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alteration, including potassic alteration (altered minerals are potassic feldspar and biotite), sericitization, silicification, argillazation, chloritiza-tion, carbonification and propylitization, but most of them belong to post- or pre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except silicification formed during the mineralization period. Silicifation occurred in hydrothermal deposit formation from high, moderate temperature to low temperature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early, middle and middle-late stages. The early stage is featured by form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accompanied by mineralization of Sn, W and Mo, while the middle stage was formed under 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of Cu. The middle-late stage is characterized by moderate-low temperature and varied mineralization of Cu, Au, Zn, Ag, Pb and U.  相似文献   

14.
The Maoling gold deposit, one of the large gold deposits in 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NE China, is an arsenopyrite-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with a resource of approximately 25 t Au and an average Au grade of 3.2 g/t. Six arsenopyrites closely related to Au mineralization of the Maoling gold deposit are dated by Re-Os technique and define a Re-Os isochron with an age of 2316±140 Ma,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era rather than in the Indosinian period as some early researchers suggested. High initial ^187Os/^188Os ratio of 1.32±0.48 indicates a crustal derivation of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of the deposit, which may be derived from rocks of the Gaixian formation of the Liaohe Group. Furthermore,the result also implies that the age of the Gaixian Formation in the Maoling district is older than 2316±140 Ma.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镇源金矿成矿溶液的组分特征.水化学类型.金的存在形式及淀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金的矿化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归来庄金矿床综合化探金异常的地质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多元信息,对归来庄金矿床综合化探金异常进行地质统计学研究,主要作了如下工作:利用协同克立格法研究化探元素W, As, Sb对Au异常和Au成矿的影响,利用指示克立格法研究g(Au/Ag)对形成Au异常的贡献,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水金矿床是近几年在西秦岭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国内外十分罕见的矿化特征极为独特的金矿床。本次研究通过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计算分析,自矿体中心向两侧或远离破碎带,蚀变强度减弱。矿化蚀变带内SiO2明显富集,CaO、CO2明显迁出,Fe2O3也有所富集,说明金矿化与硅化、方解石化和赤(褐)铁矿化关系密切,Au矿化强度与Sb、Ba成正相关而与Sr、Pb成负相关,可作为找矿的直接标志,围岩蚀变带的规模和强度可间接指示金矿化的规模及强度,对于在大水金矿区指导找矿、提高金矿成矿预测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用此作为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具有指导找矿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结合矿床地质背景和矿化作用特征。对矿化蚀变带的地球化学规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不同的矿化蚀变作用阶段,矿化蚀变带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元素对的含量比值都是有明显区别的。钨矿化阶段热液富集W、Ca、Mg、Be、Sr、Mo,矿化指示元素为Ca、Mo;金锑矿化阶段热液富集冬Au、Sb、As、Ag、Cd、Be等,矿化指示元素为As、Ag、Cd。为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重要的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江武义金(银)-萤石矿床,属燕山晚—末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期构造活动的多期次脉动特征,导致了成矿的多期、多阶段性的演变特征与规律。这一新类型金(银)矿的发现与研究,对指导金(银)-萤石矿床的找矿实践和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