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文献对二维风险模型做了研究.文章进一步推广了二维风险模型,考虑了两种风险的相关性对破产概率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二维相关风险模型,定义了模型相对应的三种不同的破产概率,研究了在两种索赔相关的情况下,二维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文章运用一维风险模型的相关理论得到了二维相关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满足的不等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析的概念, 分析了风险管理的体系结构和风险管理模型, 重点对风险模型中的风险范围确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估计、风险处理、风险接受/验收、风险信息收集与通信等进行了分析. 最后, 介绍了风险管理标准及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完整的多毒素食品风险评价模型,本文以关系属性的数学表述和机体系统论模型为基础就建立食品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理论探索,从人、食品双方面的因素出发将食品风险评价4个阶段涉及到的变量整合到一个模型之中,形成了一个多毒素地域性食品风险水平评价模型框架,利用独立作用效果经验公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考虑食品质量检验、主观因素对食品风险评定的影响完善了模型,引入了模型风险不确定度的评定.同时将联合毒性分为两类,统一了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本文为建立具体评价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风险评价技术在输油管道上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其中W. Kent Muhlbauer提出的管道风险模型比较成熟的,W. Kent Muhlbauer风险模型中对于海底输油管道的危害因素、泄漏影响等也评价也做了详细的论述。本文详细介绍了W. Kent Muhlbauer海底输油管道风险模型,并以甬沪宁海底输油管道为例分析风险模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经典的Lundberg-Cramer风险模型和Fang and Luo's风险模型进行了推广.考虑了常利力下双复合泊松风险模型.模型中保费和理赔到达计数过程均为齐次Poisson过程.借助鞅和递归技巧,获得该风险模型的最终破产概率的指数型上界.  相似文献   

6.
混合双险种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典风险模型(Lumdberg-Gramér风险模型)和基于进入过程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一类新的混合双险种风险保险模型.在该模型中,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两种风险分别由上述两种模型描述,利用鞅方法给出了该模型的破产概率以及它的一个上界估计.  相似文献   

7.
q-风险模型是Q-风险模型的推广,而Q-风险模型又是经典风险模型的推广.在Q-风险模型中,索赔时刻是一个规则Q-过程的跳跃时刻,而索赔计数过程是马尔可夫到达过程(MAP)的计数过程,Q-风险模型被一个环境过程控制.环境过程是一个规则Q-过程,它取离散的实数值.实际问题中,环境过程可以取连续的实数值.因此,需要将环境过程Q-过程推广为q-过程,并进一步将Q-风险模型推广为q-风险模型.证明了q-风险模型的伴随2-维和3-维随机过程都是时齐马尔可夫过程,并求出了它们的初始分布和转移概率的显式表示式.作为q-风险模型的特殊情形,对Q-风险模型获得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从动态、系统的角度探究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风险对策选择问题.梳理装配式建筑项目中主要的风险问题,并建立基于多智能体仿真(MAS)技术的风险控制机制.采用MAS技术构建风险对策选择模型,建立了Agent间的交互关系及参数设置.选取实际案例中的风险对策代入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从动态的角度考虑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风险,更加贴合实际情境,且能够准确地衡量不同风险对策的实施对项目目标的影响,有利于合理选择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9.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与传统建筑项目相比具有更多、更复杂的潜在风险.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DEMATEL和TOPSIS模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4M1E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从人员风险、机具风险、物料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等6个方面建立风险因素清单;运用DEMATEL模型求解风险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从而确定风险因素的权重,兼顾了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根据TOPSIS模型的运行原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风险等级.针对3个具体的项目案例展开评价,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建筑节能技术的风险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节能技术项目分析和选择,对其风险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引入模糊集合理论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建筑节能技术风险的系统评价.结果 根据建筑节能技术风险层次关系,形成风险体系集合;在评价前提下,构建了节能技术一级风险因素评价模型和风险体系综合评价模型;从最大隶属度、加权平均和模糊分布的角度,综合得出评价结果.结论 通过模型应用研究,表明建筑节能技术风险评价模型具有系统评价风险的合理性和真实反映风险程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工具的模型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在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工具中进行模型管理的实用方法,改进了模型库组织结构,使用模型文件库统一管理模型文件组,模型字典库记录模型特征以及模型文件组属性,嵌入式DSS语言简化了模型的调用及模型对数据的存取方法,利用临时文件使模型部件与数据部件之间的接口规范化,保证了模型接口的统一,实现了模型的动态组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Weibull生长曲线模型对2个工程实例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常用的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地基沉降情况,预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因此,相对于指数模型和双曲线模型来说,Weibull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更适合于作为地基沉降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生物滤池废水处理过程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一个生物滤池的多组分、多物种综合动态模型.该模型能动态描述进水及反冲洗过程对生物滤池状态和处理效果的影响.模型主体由4个子模型组成,即组分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传质扩散模型、滤池过滤模型和反冲洗模型.将4个子模型合理耦合,即可对生物滤池净化过程进行数学模拟.  相似文献   

14.
软件人情感控制广义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大系统控制论中广义模型化方法,建立了软件人情感控制的广义模型. 提出了行为受理智和情感共同控制的观点. 从功能上将软件人情感控制模型划分为感觉模型、思维模型和行为模型,并给出了感觉模型、思维模型、行为模型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思维模型和行为模型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文模型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水文模型在进行水文规律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具有一定物理成因机制并易于推广应用的新安江模型(三水源)、SACRAMENTO模型、TANK模型等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和基于GIS和RS的TOPMODEL模型、SWAT模型和SHE模型等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各种模型结构各异,构思各有特点.应理性的看待这两类模型,汲取它们建模思想的精髓,以推动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GM(1,1)模型在长江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GM(1,1)的原息模型、新息模型和等维新息模型及残差修正模型的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长江水质预测的等维新息模型和残差修正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原数据的趋势,发现两模型在数据突变点附近有明显差别,其数据说明残差修正模型在细节方面更接近实际,其结果体现了数据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定量评价和不断提升三维地质模型的质量,在明确研究区研究目的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多个关键指标,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准确权重,并且依据研究区开发阶段及地质资料数量和质量制定合理的标准,利用实际模型与标准进行对比,得出各个指标的实际得分,通过低分项找出模型的不足,最终经过累计得分定量评价三维地质模型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竑  刘文炜  梁冕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3):171-173,177
分析较适合于南宁市发展的恭城模式、弄拉模式、"三高"农业模式和有机农业模式等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并根据循环经济原理进一步改进完善生态脆弱区域的弄拉模式,优化其产业结构.结合南宁市不同生态区域特点,提出应在南宁市生态良好及一般地区重点推广恭城模式和"三高"农业模式,在生态条件恶劣地区推广经过改进完善的弄拉模式,在较为封闭的区域重点推广有机农业模式,逐步建立南宁市农业循环经济基础框架,真正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在南宁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Caco-2细胞吸收转运模型(模型Ⅰ)和吸收转化模型(模型Ⅱ)对铁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效果.用不同浓度,pH的硫酸亚铁溶液及稻米分别处理两种模型的Caco-2细胞单层22 h后,测定两种模型细胞铁吸收差异.结果表明Caco-2细胞铁蛋白形成量随铁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模型I高于模型Ⅱ,当铁浓度≥25μmol.L-1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细胞铁蛋白形成量和转运铁量均与pH呈负相关,两模型间达到显著相关(p0.05).模型Ⅰ和模型Ⅱ均可用于膳食铁生物有效性评价,高铁浓度时,模型Ⅰ效果优于模型Ⅱ.  相似文献   

20.
采用Pandit Wu方法对并条纱条进行建模分析 ,提高了建模过程的程序化水平 ,可迅速建立在线预测模型。研究认为 ,并条纱条可以用AR(n)模型及ARMA(m ,n)模型进行预测控制 ,且模型的阶次一般为 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