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2007年9月才接触到<中国科技术语>.起因是我构思一篇<推荐使用的煤炭科技名词>,在上网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中国科技术语>.随后给<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发邮件询问一些投稿事宜,很快就得到张晖编辑的回复,令我很感动.作为一名作者,我为<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能在第一时间给作者答复所深深折服,因为我也耳闻目睹作者将稿件投出去后,有的杂志社两三个月无任何音信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Internet的定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我非常高兴地欣赏了《中国科技术语》的新面貌和新内容,由于你们的辛勤努力和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使刊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衷心祝贺你们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3期刊登了《关于“碳”与“炭”在科技术语中用法的意见》,对其中的“几点说明”和“特例1”,我提出以下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您好!我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专业是结构工程,研究方向是建筑材料。近日,我在贵刊2008年第4期上看到了《有关二次资源术语的翻译》(作者:王保士)一文,受益良多,但是,该文中有一处值得商榷。在第53页的表1中,作者将“粉煤灰”译为coalash,此举与标准规定和学术习惯相悖。文献[1]中,粉煤灰是用燃煤炉发电的电厂排放出的烟道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术语》2007,9(5):58-58
2008年正值《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创刊10周年,改刊1周年。为了回馈广大热心读者和作者,刊物特向全社会征文,主题为“我与《中国科技术语》”。体裁、字数不限。来信、来稿均可。参与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于2008年年初举办的刊庆庆典活动,获奖文章也将有机会刊登在刊庆纪念专刊中。热忱欢迎广大读者热心参与,畅谈自己的想法,与更多朋友共同分享您与《中国科技术语》的故事。来信、来稿请发送至编辑部邮箱:csttj@263.net.cn,并注明“刊庆来稿”。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科技术语研究》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科技术语》加入商务印书馆期刊方阵的第一年。这一年,我和她经历三次“亲密接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您好!我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专业是结构工程,研究方向是建筑材料。近日,我在贵刊2008年第4期上看到了《有关二次资源术语的翻译》(作者:王保士)一文,受益良多,但是,该文中有一处值得商榷。在第53页的表1中,作者将“粉煤灰”译为coalash,此举与标准规定和学术习惯相悖。文献[1]中,粉煤灰是用燃煤炉发电的电厂排放出的烟道灰,  相似文献   

8.
读者和作者朋友,握在您手中的,已是最后一期的《科技术语研究》。从2007年开始,刊物将由《科技术语研究》正式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刊期也将由现在的季刊变为双月刊。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术语》2007,9(2):63-63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收到你们的《中国科技术语》第一期,非常感谢。读了这期文章,深感不仅是刊物名称的改动,也看到内容的拓宽与提高。可以说篇篇文章都有可读性。其中采访魏寿昆院士的文章,使我学到了知识,也看到百岁老科学家为国家科技事业不懈奋斗的可贵精神。《百岁未老名词情》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感情真挚,题目也好。但“名词”意义似宽泛了点,用“术语”是否更贴近文章的内容?没有想好,姑妄言之而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拜读《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5期36~38页《地理学概念的规范和更新》一文,其中38页第18行蔡运龙教授提及台湾学者表达为“地境”,疑为笔误,应是“地景”。兹补充本人意见如下,提请各方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正值《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创刊10周年,改刊1周年。刊物特发出了主题为“我与《中国科技术语》”的征文,得到读者朋友们的热情支持和参与。现特辟“刊庆专栏”选登部分来文。  相似文献   

12.
读者和作者朋友,握在您手中的,已是最后一期的《科技术语研究》。从2007年开始,刊物将由《科技术语研究》正式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刊期也将由现在的季刊变为双月刊。自《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内部刊物)到《科技术语研究》(季刊),再到即将出版的《中国科技术语》(双月刊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5-6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期刊编委会。《中国科技术语》副主编潘书祥、刘青,王有志、王存忠、任胜利、刘民、李竞、李亚舒、李志江、吴国庆、周明锚、周定国、赵凯华、曹黄强、雷震洲、樊静、潘云唐等编委和专家,以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潘书祥副主编主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术语》自1998年诞生至今已历10载。今年4月,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院士特为刊物题写了贺词:“规范科技名词术语,促进科技创新应用。——贺中国科技术语创刊10周年。”给予刊物发展极大的鼓励和支持。4月29日,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在康铭大厦隆重举行了《中国科技术语》创刊10周年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值此《中国科技术语》创刊10周年之际,作为热心的读者和作者,笔者向刊物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贺10年间刊物所取得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我非常高兴地欣赏了《中国科技术语》的新面貌和新内容,由于你们的辛勤努力和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使刊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衷心祝贺你们取得的成绩。我也祝贺通信科技名词发布试用。读了雷震洲主任的文章后,感到通信名词委员会非常认真审定每个名词,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7日,《中国科技术语》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编辑部提出的关于2009年的工作总结、期刊未来的发展思路及2010年编辑部工作重点的工作报告,讨论了编委会的职责、期刊审稿方案、栏目设置和版权页优化方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春,笔者应《科技术语研究》(现名《中国科技术语》)之约,拟写了《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以下简称“探源”)与《台风和飓风的异同》两文,分别在《科技术语研究》第8卷第2期和第3期上刊出。本为应差而为,未料反响颇多。近日网搜发现“探源”一文流传更广,颇为忐忑,盖因“探源”涉及之台风命名表又有更替者,  相似文献   

19.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才感到问题有些大了,应该讨论讨论。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术语研究》2009,(1):21-22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科技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从1991年到2008年分九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815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十批新词99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