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CDMA蜂窝系统中的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MA蜂窝系统由于存在“听力”问题而影响了定位效率,TDOA/AOA混合定位方法可以解决这 个问题B提出了一种TDOA/AOA定位方案,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提出2种定位方程的解算方法:Taylor级 数展开的LS估计和JKalman滤波。仿真结果表明:TDOA/AOA混合定位的性能要优于TDOA单一定位; 基于Kalman滤波的定位算法性能优于TaylorG级数展开的LS估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蜂窝网络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衰减因子的基于Chan氏算法的TDOA/AOA混合定位方法。利用最陡梯度算法把衰减因子加入到TDOA测量方程中,并结合AOA估计值,利用Chan算法进行混合定位,通过不断的迭代更新衰减因子,最大限度的消除非视距误差,使得TDOA测量值接近真实值,以提高定位算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数字蜂窝系统中的基于时间的定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然后讨论了几种常用的无线定位方案,并较详细地介绍了基于时间的两种方案TOA及TDOA的定位算法,并指出了在无线定位技术中遇到的几个难点,介绍了部分的解决手段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蜂窝系统中无线定位系统的选择,包括基于移动台的定位系统、基于网络的定位系统以及混合定位系统.分析了几类常用的无线定位方法的确定以及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分别阐述了GSM和CDMA两种蜂窝系统中无线定位的应用特点,最后还介绍了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移动应用需求,推导三维空间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算法、Taylor级数展开法和查恩(Chan)算法3种经典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算法求解过程,通过仿真模拟分析3种算法的不同特点,确定移动定位场景下的最佳算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采用Kalman滤波中递推估计思想,减小噪声干扰产生的误差,提升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测距精度,进而获得三维空间中性能优良的TDOA算法。测试试验表明,改进后的Chan算法有效且性能优良,定位误差最大为10~30 cm。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传统Chan算法进行目标节点位置估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最陡下降算法SDA(Steepest Descent Algorithm)的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AOA(Angle of Arrival)融合算法,通过迭代消除由NLOS(Non Line of Sight)误差引起的误差因子,达到有效提高定位精度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结合SDA的TDOA/AOA融合算法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下可以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和定位稳定性,相对于传统的基于Chan算法的TDOA/AOA定位算法,定位精度提高28%.  相似文献   

7.
对基于CDMA技术的3G系统中容量性能分析、接纳控制、负荷控制等有关无线资源管理方面内容作了论述,并指出各自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在NLOS条件下无线定位的精度,采用多种测量值混合定位的方式,提出了一种TDOA/AOA最速下降混合定位算法.该算法以加权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以最速下降算法为最优化方法.然后,以几何结构的单反射圆盘模型进行仿真,分别利用TDOA/AOA最速下降混合定位算法、TDOA/AOA泰勒级数混合定位算法以及单纯的TDOA泰勒级数经典算法对无线通信网络中不同的定位环境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当参与定位的基站数目分别为3,4,5,6,7,反射圆盘半径分别为200,300,400,500,600,700m时,与后2种算法相比,TDOA/AOA最速下降混合定位算法的均方差、平均误差及最大误差均较小,即该混合定位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且参加定位的基站数目越多,这种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GPS/INS组合系统在高动态运动目标定位中的应用。根据组合系统建立状态方程,GPS观测量构成观测方程。自适应滤波过程中,通过观测数据对观测噪声进行估计,再用Sage-Husa算法在对动态噪声进行估计的同时实现状态滤波估计。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这种滤波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字蜂窝系统中的基于时间的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介绍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然后讨论了几种常用的无线定位方案,并较详细地介绍了基于时间的两种方案TOA及TDOA的定位算法,并指出了在无线定位技术中遇到的几个难点,介绍了部分的解决手段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智能天线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定位中的运用,使信号来波角的测量成为可能,提出在基于TDOA/AOA定位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松弛变量,采用反复叠代的方法,消除了大部分NLOS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精度.因此,这种方法适合于未来移动通信定位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无线定位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A-GPS和TDOA定位技术有着各自特点.通过分析A-GPS和TDOA基本原理、定位方法,借鉴了Kleine-Ostmann数据融合模型,提出了针对A-GPS/TDOA/混合定位技术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方法进行移动通信终端定位时,由于无线通信信道存在着噪声干扰、非视距传播、多址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移动通信终端定位精准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TDOA/AOA)时间测量值的卡尔曼滤波器改进设计移动通信终端进行定位。利用卡尔曼滤波器抑制和消除TOA/TDOA测量值中NLOS误差,然后通过BP神经网络在时间更新预测阶段及测量阶段对标准的卡尔曼滤波器进行修正,将预处理的TOA测量值输入到修正后卡尔曼滤波器来实现TODA/AOA移动通信终端混合定位,最终确定移动终端的具体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卡尔曼滤波器可以提高移动通信终端定位的精度,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导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设计“CDMA 捷联惯导(INS)”组合导航系统。该系统利用INS数据进行参考轨迹确定。CDMA独立数据采集,在INS参考位置基础上提取到达时差(TDOA)信息,用TDOA算法精确定位,校正INS积累误差,实现隐蔽性好,抗毁能力强,经济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干扰源测时差定位的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奈曼一皮尔逊准则的到达时间差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去噪特性,在低信噪比环境下,能够准确估计接收信号的TDOA参数,为提高卫星干扰源定位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法;通过选择最佳小波基函数对接收信号直接进行加权处理,减小了传统小波变换过程中的运算量,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靳丽君 《江西科学》2012,30(3):400-402,405
为了克服传统的移动定位技术存在的缺陷,通过AOA定位以及TOA定位方式的结合,提出一种单基站AOA/TOA混合定位的方案,对方案中在NLOS条件下存在的TOA误差提出了Wylie和卡尔曼滤波2种消除和抑制误差方案,并对2种误差消除方案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后的结果能更好的逼近移动台的真实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7.
在TDOA无源定位方法中,定位精度一直是最根本的问题,一个完整的定位解应包括一个最可能定位点坐标和一定误差条件下的定位边界,且定位性能与系统内监测站的布局有关.作者对一种概率定位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满足实际工程要求.大量试验与仿真表明,改进后的算法降低了运算复杂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已经成功运用于无线电网络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ulti-stage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cheme by modifying the conventional multi-stage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er (PIC). At each stage, it first converts the interference-cancelled outputs from previous stage into the a prior information, in terms of which the bit mean values are computed and the multi-access interferenee (MAI) for each user is evaluated, and then an interferenee cancellation is performed to obtain furthe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To reduce the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wegive an approximation expression for bit mean value. The performance over AWGN channel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PIC. The user number K= 7 and spreading factor N= 13 are chosen as simulation parameter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IC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ventional PIC both with 2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C) stages, at bit error rate of 10^-3 , for example, about 3 dB performance gain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PIC. It is also shown that our proposed PIC with 1-stage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PIC with 2-stage in performance, which is of practical value because PIC with fewer stages can bring about shorter processing de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