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利用相关系数及逐步回归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地温与降水的关系,并建立昆明周围地区(包括西藏一些地区)3个地温层(0.8,1.6,3.2m)对昆明降水的月预报方程。给出了月降水的拟合效果图和1992年、1993年各月昆明降水的预报。最终形成昆明地区《地温预报汛期降水系统》软件包投入试运行。 相似文献
2.
大气臭氧层变化与南亚高压活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亚洲地区 10 0hPa位势高度场及臭氧观测站的臭氧总量资料中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南亚高压移动与大气臭氧总量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当臭氧总量由最大距平值开始下降 1个月后 ,南亚高压在 10°N以北 ,15 0°E以西的范围内建立 .臭氧总量继续下降 3~ 4个月后 ,南亚高压出现北跳 ,其中 2 5°~ 33°N ,85°~ 95°E是北跳的一个关键区 .10 0hPa位势高度距平与臭氧距平呈反相关关系 ,且位势高度距平的最大振幅较臭氧距平的最大振幅超前 2~ 3个月出现 . 相似文献
3.
云南雨季开始和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1972~1979年间云南雨季开始和亚州地区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系。我们发现:(1)在与印度季风爆发相当的自春末到初夏的季节变化过程期间,亚洲地区存在一个季节变化的前期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云南进入夏季风降水。过程特点为:印度南端季风低空急流建立、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爆发,随后季风经缅甸影响云南,云南雨季开始。孟加拉湾季风建立均由一次较强的季风低压(或中层气旋)来完成,春末南支西风槽的活动也随之结束,在高空则表现为100mb上反气旋中心由25°N北跳到30°N,并且稳定。以上过程常在一星期内完成,是比较突然的。我们认为,云南季风雨开始是这个突变的季节变化的结果。(2)轨迹和水汽输送量的计算表明,云南雨季开始期的水汽来自西南季风的输送。此时,西南季风的水汽已可通过云南上空输送到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3)云南地区较强的大范围夏季降水常是西南季风和冷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探讨海温与大气降水的相互关系时,采用了非矩形网格点上的车贝雪夫多项式与不规则格点上的车贝雪夫多项式进行描述,取得了满意 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空臭氧变化特征及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TOMS、HALOE和SAGEⅡ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的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以及伊朗高原臭氧低值中心做了相应的研究,并且对两个高原臭氧低值中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夏季伊朗高原同青藏高原一样存在臭氧低值中心;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空臭氧含量的变化与同纬度带其他地区相比,在12~22km或120~30 hPa这个气层中减少最明显,在此气层中伊朗高原上臭氧的减少比青藏高原上的更厉害.进一步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亚洲上空位势场和位温的变化及其与臭氧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空臭氧含量的变化和南亚高压有着密切的关系.南亚高压正好处在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上空,夏季当南亚高压中心偏伊朗高原时,伊朗高原上空臭氧总量比多年平均值低,6、7月份随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的变化,伊朗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变化明显,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变化不是很明显.利用此区域夏季等位温面的变化对上述关系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年3月-2010年2月3年的CloudSat资料,2008年3月-2010年2月的TRMM_3B43资料,分析了东亚季风区(EMA)和南亚季风区(SMA)降水量的季节性差异、降水云的发生频率及宏观垂直结构特征(包括云层数、云厚、雨顶高度、冻结降水出现最大高度、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及云类型季节变化.结果表明,EMA降水云的出现频率随季节变化先降低后升高,SMA则相反,先升高再降低,夏季达到最大值.EMA降水云以单层云为主,云顶高度随季节有明显的起伏变化,SMA则以单层云与双层云为主.EMA降水云云厚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厚,冬季最薄;SMA云厚无明显季节变化,云厚发展高于EMA.两区域降水云均以深对流云及雨层云为主,但EMA降水云除夏季以深对流云为主外,其他三季雨层云占主导地位,而SMA则以深对流云为主,雨层云次之.从雷达反射率来看,降水云主要集中在8 km以下,雷达反射率在-15~15 dBz,降水云中雷达反射率随高度降低的趋势先增强后减弱,但SMA粒子增长速度较快,粒子累积带也大于EMA.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年降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起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6(1):81-86
本文对北京地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关系,通过长系列(1841 ̄1992年)资料统计计算,初步探讨其规律性,根据实测资料统计结果,对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的组合关系,提出4个“型期”类型,可为进一步预测和建立数据模型打下基础,同时,亦可为北京地区进行年降水量的长期预报,提供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近47a(1960~2006年)完整而系统的副高特征指数资料和重庆34个站点的汛期(6~8月)降水量资料进行相关普查,得出副高脊线、北界位置与重庆汛期降水之间都存在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当西太平洋副高偏北时,重庆汛期降水将会偏少;而当副高偏南时,该地区的降水将偏多.因此,重点讨论副高南北位置的变化与重庆汛期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副高南北位置的异常对应着欧亚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从而影响重庆乃至中国的汛期降水.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越赤道气流是否会对云南大气热源振动有所影响,以及云南省初夏大气热源同降水的中短期振荡及其相互关系,笔者对1920年和1981年云南省降水、大气热源作了功率谱分析,初步得到以下几点结果:①云南省降水低频振荡(R=8,T=7.8天) 同大气热源没有共同周期,而在高频振荡区(R=10~11,T=5.6~6.2天)有共同周期。②云南省初夏大气热源影响降水,而降水释放的潜热又使大气热源得到了加强。③南海大气热源与云南省的大气热源在R=7,T=8.9天处有共同的振荡周期。④越赤道气流在低频(R=7,T=8.9天)处影响南海大气热源的波动,进一步可影响到云南大气热源的振荡。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因子分析和谱分析方法,探讨昆明地区臭氧总量变化与降水的关系,揭示了臭氧和降水间各自存在的变化周期的相互联系,分析了影响降水、臭氧总量状态变化的主因子及这些主因子的周期,为认识昆明地区氧总量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些事实。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天气学方法对云南雨季发生的旱涝进行分析,指出大型环流调整异常,会导致某地区的降水异常,从而发生旱涝的现象,然后用数理统计,通过电子计算机逐步回归处理,建立具有一定实用意义的用于预报旱涝的雨量计算方程。 相似文献
14.
云南雨季的开始及其季风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低纬高原的云南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侧,南接中南半岛,东南临南海,西南频孟加拉湾,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从降水的时间分布来考虑,云南的雨季和干季特别分明。由于每年夏季风来得早迟不一,故造成云南雨季的开始也有早迟之分。雨季开始的早迟对云南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近几年来有不少气象工作者从季风环流的角度来研究云南雨季的开始。有的认为“印度西南季风环流建立后,我国降水过程增多,西南及长江流域雨季开始”。有的又认为“云南雨季开始与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的爆发关系密切,而与印度西南季风的爆发没有关系,其水汽几乎完全由孟湾西南季风所输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达日站1956年-2005年近五十年1月、7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的统计,着重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对达日县近五十年来的气候异常变化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研究本地区未来的气温和降水异常变化状况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相信这对研究果洛州乃至整个青海南部地区的气候异常变化状况有所帮助,并为改善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川渝地区47个台站1981—2000年夏季日常观测降水资料和同期副高特征指数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夏季降水和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降水带是随副高脊线和北界位置北抬而向北移动,随西伸脊点的西进东退而变化,降水偏多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副高北侧边缘水汽输送带附近,而副高本体控制区域往往降水偏少;多雨年,副热带高压为经向性,强度较弱,位置偏东偏南,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水汽输送;少雨年,副高为纬向性,强度较强,位置偏北,西伸明显,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水汽的输送。 相似文献
17.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
基于1960—2017年4-9月中国东部地区气象站雨季日降水数据,利用百分位阈值法确定每个站点不同强度的降水事件,定义同一站点相邻同强度降水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静默时间,研究各站点降水事件静默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站点的日、候、旬尺度下静默时间概率密度函数均呈幂律分布,其分布具有无标度特征,表明日降水系统为现实世界中的自组织临界系统.当阈值的百分位不超过0.7时,降水静默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基本一致,与阈值无关;当阈值的百分位超过0.7时,越极端降水事件的静默时间概率密度函数与幂律函数越吻合. 相似文献
18.
热带季风气团的活动对云南雨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物理量假相当位温θse的变化与云南雨季开始的关系.研究表明θse能很好地描述热带季风气团的活动属性,随着季节由春到夏的转换,热带季风气团移动的路径是向北向西的,孟加拉湾地区向北的水汽输送强弱对云南地区的夏季风建立早迟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利用θse配合云南地区的降水定义了云南地区季风建立的气候标准和年际标准.提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能否利用对流层上层θse的变化来预测云南雨季建立. 相似文献
19.
20.
韩渊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2):0
云南是我国第二热带作物垦殖基地.对云南热带~南亚热带区域的认识,在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曾经有过广泛的讨论,发表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其中有的已在生产中起了作用.经过二十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遭受过挫折.今天,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少走弯路,有必要对该区域作进一步的讨论.本文是根据笔者1978年4月下旬~6月上旬在云南南部作实地考察和调查访问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