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审美与科技传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科学界和人文学者对科学审美的不同认识和视角,认为对一般个体的科学审美意识的研讨有功于聚焦科学人文的视线。为此,本文进一步论述了大众科学审美意识的获得与科技传播的关系,进而说明科学美育与科技传播二者的互动关系。文章指出,科学美育将对科技的良性传播起刮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是由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组织发起的中国近代一场深刻的民众科学普及运动.<科学的中国>作为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会刊,是中国科学化运动的喉舌和科技传播的重要刊物.<科学的中国>在传播内容和方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传播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了公众的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素养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科技黑箱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唯象的层次上,科技黑箱指能满足需求的商品或服务,其中的科技知识和其他要素被集成于某种框架之中,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晓,如同面对黑箱,只需按规程操作便可得到预期的输出。在理论的层次上,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和传播、交流知识的设施。提出科技黑箱这一概念,在理论上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以及知识经济。科技黑箱将成为技术哲学的重要概念。在实践上有助于推进技术转移和扩散,推进教育改革。科技黑箱还关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赶超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科技与社会(STS)的角度,探讨了公众不接受转基因科学表述、不信任转基因科学家的社会学与心理学因素。从社会学角度看,科学家在转基因传播中表现出知识强势,忽视了公众关切,科学信息与媒体传播之间存在错位,这些因素导致了转基因科学家在舆论上的弱势。从心理认知角度看,科学知识在公众形成转基因态度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而信任与价值则构成了影响受众接受科学信息的更重要的"认知通道"。由此,必须深刻反思现有的基于知识传播的转基因科普策略,把重点从"教育"公众转向系统性融合价值、信任与知识的公众参与科学模型上来。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探讨了以联合国系统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科学国际化的潮流中,因为拥有着与科学同样的不分国界的优势,而成为新的时代在全局上引导和协调世界科技发展这个重任的承载,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在:首先,作为全球协调中心的联合国系统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利用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对世界科技进行调控和评估,以把握科技发展方向,使之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其次,这有利于形成由国际组织在国际一级的面上引导和协调、由国家一级在线上管理和控制、由科技研究集体和个人一级在点上实施与开发,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科技发展立体交互网络;再次,促进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为大科学的纵深发展创造条件;最后,提高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加强对科技成果的国际保护,以利于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知识价值与知识共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科技传播普及与科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知识的灵魂。它是科学发展历史本身的产物。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是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和进取精神。在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科学精神的培育。培育科学精神是科技传播与普及的重要功能和使命。只有使公众逐渐领会和具备科学精神,才能更快地卓有成效地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才算达到了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且还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即科学文化。正是科学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传播成为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之一。本文从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的角度,对近代科学诞生以来教育的发展及其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科学文化对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倡导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对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是党中央制定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明智举措,它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战略一经提出,立即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科技期刊承担着传播科技创新成果的重任,同时也具有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科普责任。科技期刊承担科普责任不仅能够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公众对科技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期刊的影响力。科技期刊可以利用期刊自身以及诸多新媒体渠道开展科普工作履行科普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白春礼主任"科技名词规范化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科技的交流与传播、知识的协同与管理、信息的传输与共享,都需要一个基于科学的规范统一的科技名词体系和科技名词服务平台作为基础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根据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技术创新活动.在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交往形态和交往结构,由此而构成了不同层次的交往共同体:实验室交往共同体、产业交往共同体和消费交往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修辞作为一种实践在三个重要层面上参与了处于社会情境之中的科学。在科学交流部分,修辞参与了科学文本的制式化过程、同行评议、争论和理论选择;在科学家个人独白式的写作中,修辞发明协助构成了好的论证;在科学认知中,修辞贯穿了从个人经验到形成理论到确立知识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传播什么是科学传播的首要问题。结合两阶科学传播理论,对中美六家有影响的科技类博物馆网站进行内容调查,量化分析其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科学研究过程、科学工作心得、科学研究之社会意义五种类型内容。统计结果显示,中美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内容的丰富程度和科学传播内容类型上差异较大。美国科技类博物馆网站在实践上较好地达到了两阶科学传播观念层面的传播,对我国科学传播内容构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功能日益成为科技社会功能的核心,从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视角来看,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作用;对经济系统要素及其结构的优化作用;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协同作用.解决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5.
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于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和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知识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自主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流动的机制进行了透视和分析.基于对企业知识库的分析和对技术创新过程与知识联系的分析,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在企业知识库和技术创新过程之间,知识在技术创新过程内部的横向、纵向和交叉的流动,并认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信息技术是促进企业内外部知识充分流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科技思想是自主创新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马克思和恩格斯赞扬科学新发现并看到了使用新机器的作用,论证了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毛泽东主张自力更生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提出了自主创新的主要原则和体制保障;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明确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江泽民的科技创新思想影响了自主创新思想产生;胡锦涛全面系统的诠释了自主创新的内涵,建构了自主创新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开放科学及建构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技术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前者属于科学共和国"Republic of Science",后者属于技术王国"Realm of Technology",两者具有天生的互补性。开放科学作为一种非市场化的激励制度,提出一套基于优先权的报酬体制,强调在知识产权保护前提下追求创新知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对于催生高质量的研究和创新(Research&Innovation)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开放科学起源、发展与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重点从公共资助、累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分工四个方面,深入探究了开放科学建构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方法论的思想考古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洁  熊和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0):99-102,112
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与库恩的科学哲学分别在不同的知识领域揭示了知识话语的冲突机制,因而可视为思想考古学的两个来源.他们的研究存在几个共同的前提性观点:非连续性历史观、非中心化的主体观、实践性的知识观、不确定性的语言观和微观性的权力观.这些前提性观点使思想考古学成为当代学者分析与解读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科技资源共享是优化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科技资源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需求,提出依据科技资源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发展阶段,制定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将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地方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知识文明和创新意识的本质关联.今天,随着高技术日渐在社会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时代正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过渡.同时,创新意识已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知识文明和创新意识同步形成和发展,并非偶然,两者本质关联的纽带是知识观念之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