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投资者心理与套利的有限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为基础,运用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偏差心理模型研究了套利的有限性和投资心理给套利者造成的套利风险。模型的结果表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偏差心理会限制套利者的套利行为。最后,利用这一研究结论解释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所谓的“基金黑幕”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为基础,建立了基于过度自信心理的风险溢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建立了基于亏损概率的套利风险模型和基于期望损失的套利风险模型,研究了套利的有限性和投资心理给套利者造成的套利风险。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会限制套利者的套利行为。 相似文献
3.
基于投资者行为的DHS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S模型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拥有私有信息和公开信息的两类投资者的自信心理与行为结果的依赖模式,该模型将投资者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过度自信心理和自我归因偏差心理纳入其中,对大量的市场异常现象进行了解释,本文分析了投资者不同时期受自我归因偏差影响下的自信程度,并给出动态DHS模型的亏损概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管理者自大假说,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和分析CEO过度自信和CEO权力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支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CEO权力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强化了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在不同CEO权力强度条件下,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CEO是否过度自信条件下,CEO权力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投资者不知道风险资产的收益均值,并在过度自信的影响下,根据观测到的风险资产价格来推测其收益均值的真实值情况下的最优消费投资决策问题.将行为金融理论中过度自信这一重要的认知偏差纳入经典的最优消费投资问题中考虑,建立了部分信息下的最优消费投资决策模型,并运用随机动态规划原理得到了最优消费投资策略.在CRRA效用函数下发现,因风险资产收益均值的未知而导致的投资者套利需求为负,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由于金融市场中信息的不完全,投资者过度自信时,其投资于风险资产的绝对值最优比例不一定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往实验研究表明,个体在制定决策时往往会表现出过度自信的行为特征.在广告费用与订货量的联合决策报童模型中引入了个体过度自信的行为特征,为在随机需求情况下的过度自信零售商建立了广告与订货量的联合决策模型.证明了在需求依赖于广告投入时,过度自信零售商的广告费用高于理性零售商.讨论了过度自信零售商和理性零售商的信念期望利润和实际利润对比变化情况.最后,结合数值例子,对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实验分析的方法探索不同风险态度时,股东对过度自信CEO的最优薪酬合同设计问题.通过建立股东和过度自信CEO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并构造具体的数值实例解出最优薪酬合同后,在实验室的环境下控制CEO的风险态度及过度自信程度,检验理论模型中的最优解是否实现,从而为股东设计CEO的薪酬合同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学习效应,股东和CEO的选择都向最优行动收敛,而且都显著水平地选择了理论预测的最优行动.最优的薪酬合同设计是,当CEO风险厌恶时,对低过度自信和高过度自信的CEO提供的薪酬分享系数较低,而中过度自信CEO的薪酬分享系数较高;当CEO风险中性时,对低过度自信和中过度自信的CEO提供的薪酬分享系数较高,而高过度自信CEO的薪酬分享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9.
查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20(1):107-109
人们参与某项活动本来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或责任,而这项活动受到奖励时,人们就会逐渐认为,自己参与这项活动必然得到奖励,一旦这种外加的奖励取消,人们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便会下降,从而减少乃至停止参与这项活动,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过度理由效应”。过度理由效应的产生会使教师高尚自觉的行为降低为以获得奖励为目的,会让教师产生盲目服从的心理而阻碍创造精神的发挥,制约着教师健康积极兴趣的培养,制约着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创业企业家过度自信是影响创业绩效的核心变量,也是国外创业研究屡屡涉及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研究对此还缺乏必要的关注。为了推动国内创业研究和相关理论的整合研究,率先从创业企业家过度自信的本质、概念内涵、潜在影响以及如何校正过度自信对于创业绩效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行为金融的框架下,通过基于过度自信心理和自我归因偏差心理的展望价值模型,研究了马科维茨“期望收益-方差”投资原理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和展望价值最大化选择准则会使得投资者拒绝接受“期望收益-方差”投资原理。 相似文献
12.
王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7):102-103
首先对行为金融学的涵义及其产生的背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而后对行为金融学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实践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萌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姚娜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6,9(5):64-66
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在实证与标准金融理论不断背离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将心理研究结果引入经济分析,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因此它将会在资产管理、投资决策以及公司财务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我国的金融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分析方向。 相似文献
14.
管永昊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5):118-119
在回顾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财政理解的线索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与矫正政府失效,指出公共财政需要处理政府与市场、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等几个关系,提出了建立“政府-财政-市场”的分析框架以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5.
岩石爆破理论与工程综述及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岩石爆破理论与工程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岩石爆破理论,数值计算,爆破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及最新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爆破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周东洲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7(4):58-62
IPO折价是国内外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国外的研究中,采用前景理论来解释IPO异象主要开始于2002年,前景理论分别解释了IPO折价问题和IPO公司长期表现弱于市场的问题。这些解释,主要是依据前景理论指出的人们更关注财富的变化,而不是财富的水平,以及前景理论的效用函数和概率加权函数。文章对中国股市存在的IPO异象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中国股市也存在大幅的IPO折价,这种折价可以部分地使用前景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并不是现代金融学理论所假定的交易"理性人",而是具有明显的"过度自信"、"羊群效应"、"处置效应"、"政策依赖"等非理性特征的非理性交易者.由于非理性交易者具有强化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的双重效应,在一定市场条件下,当非理性交易者对股票收益的预测偏差在一定范围内时,非理性交易者的增加可能引起股票溢价,也可能导致股票折价,而当其预测偏差超出一定范围后,非理性交易者的增加才会大大推动股价的波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