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aSAH患者152例,Hunter-hess分级在Ⅰ~Ⅳ级,发病5 d内进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术后通过TCD检测CVS严重程度。结果:发生CVS 69例,其中术前发生21例,术中发生13例,术后发生35例,CVS患者经处理后大部分缓解,但仍有6例发生脑梗塞,1例因大面积小脑梗死而死亡。结论:aSAH并发CVS仍是常见并发症,应重视aSAH合并脑血管痉挛的早期预测和治疗,才能彻底改善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与依达拉奉对动脉瘤性SAH及行夹闭或栓塞术后患者的脑血管痉挛预防和治疗,并评价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作用.方法收集动脉瘤自发性SAH行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术后患者76例,其中38例入院后使用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另38例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防治脑血管痉挛,观察两组患者14 d后临床有效例数、发生脑血管痉挛(CVS)例数、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例数及死亡例数,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的幅度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内,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CVS发生率、DCI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CVS及DCI的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EMS-9经颅多普勒检查脑供血,统计分析脑供血不足或脑供血增加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的各年龄段的发病率.方法用EMS-9经颅多普勒检查脑供血情况.结果临床检查脑血供共866例,有脑供血不足426例,脑血管痉挛供血增高403例,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大约是男性的6.3倍,脑供血部分增高部分降低37例.男女年龄相近.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查脑供血情况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5.
脑型肺吸虫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型肺吸虫病系因肺吸虫成虫侵入脑内,成虫在脑内移行排卵,破坏脑组织,导致脑组织水肿、肉芽肿和脓肿或囊肿形成,甚至机化、钙化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科自2001年6月-2002年6月收治2例,经手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疗效及有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86年6月-1996年8月间我院收治收的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放疗+化疗、手术+放疗、放疗+化疗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10.5个月及8.5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0.00%,40.00%及31.585,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P<0.05)。原发灶控制、卡氏评份≥60份、仅有颅内转移病人的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3.68%、25.00%及17.02%;原发灶未控制、卡氏评分<60分、有颅外转移的病人1年生存率分别为2.44%、0和4.55%,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法,可延生长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枕下正中入路,咬除枕骨大孔后缘形成2cm×3cm大小的横行骨窗,显微镜下切开硬膜,分离增厚和粘连的蛛网膜,松解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并行软膜下切除,重建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侧的小脑延髓外侧池交通,开放脊髓中央管口,必要时穿刺或敞开脊髓空洞,修补硬膜.结果: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平稳,无感染、无手术死亡.全组术后随访,MRI显示26例患者中5例空洞消失,脊髓接近正常;21例脊髓空洞腔缩小呈细线.结论:后颅窝扩大、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枕大池重建术,能有效地扩大后颅窝空间,饵除压迫及蛛网膜下腔粘连,恢复枕骨大孔区脑脊液循环通畅,是治疗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段元周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6):39-41
目的:探讨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脑室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侧脑室脑囊虫摘除术,9例行第四脑室脑囊虫摘除术,2例行侧脑室脑室镜脑囊虫取出术,2例第三脑室囊虫行药物驱虫保守治疗,术后进行脱水和抗囊虫治疗。结果:1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缓解,随访3个月~24个月未发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2例无颅内高压患者行药物驱囊虫保守治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MRI对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外科手术治疗是脑室型脑囊虫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脑动静脉畸型(脑AVM)可导致脑血流的异常分布,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脑AVM发生脑内出血和造成某些神经功能障碍以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的原因之一.由于脑血管内血流压力、流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技术的局限,一些学者借助于理论模型来分析脑AVM的血流力学特征.介绍了国外关于脑AVM血流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的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特点和缺陷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1.
应用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与对照组(静脉滴注尿激酶)30例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提示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而安全。 相似文献
12.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失败原因探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备中的失败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健康Wistar大鼠 ,线栓法制备MCAO(middlecerebralocclusion)模型 ,利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TTC染色判定梗死是否成功。结果 夏季的大鼠梗死成活明显高于冬春季 (P <0 0 5 ) ;体重在 2 70~ 2 80g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它体重的 (P <0 0 5 ) ;雌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P >0 0 5 ) ;插入长度小于 1 8cm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插入长度为大于 1 8cm的 (P <0 0 5 ) ;而麻醉也影响模型成功与否 ;还未发现有明显原因而死亡的大鼠。结论 最理想大鼠脑梗死模型制备是在夏季 ,体重 2 70~ 2 80g ,插线长度小于 1 8cm。 相似文献
13.
兔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建立兔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20 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动物给予去甲肾上腺素(1mg/kg) ,间日一次,连续应用15 次,对照组动物给予生理盐水。结果证实模型组动物在发生心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上有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特点。同时模型组动物具有符合中医理论气虚血瘀证的表现,存在血瘀证的客观指标。本文较为成功地建立了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人类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环境因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正在日益增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80%以上,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占血管闭塞的43%,针对这一情况对MCAO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的研究,首先需要建立简便有效的动物模型,而制备模型的方法很多.目前,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被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它具有不开颅,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并可准确控制缺血和再灌注的时间,因此应用范围广泛.但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模型的成功复制,现就模型的制备、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HX抗栓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测药物对脑含水量、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脑指数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分数(5mg/kg,10mg/kg)的CHX抗栓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治疗组大鼠的脑含水量、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脑指数.结论:CHX抗栓注射液对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钩藤散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家犬20只,随机分为5组,麻醉后股动脉插管、经压力换能器连接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连接MFV-3200型电磁血流量计;打开腹腔寻找十二指肠,3个实验组经十二指肠注入高、中、低剂量的钩藤散浸膏,阴性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入尼莫地平(2 mL/kg),分别测定给药前、后脑血流量、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变化,计算脑血管阻力。结果实验各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在给药后150 min时脑血流量显著高于(P<0.05)、脑血管阻力显著低于(P<0.05)正常对照组,180 min时有极显著差异(P<0.01或P<0.001),210 min时仍有效。结论钩藤散可明显增加脑部的供血,减少脑血管阻力,从而改善脑部营养,防治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治愈率44.3%,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率30.3%,总有效率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塞通注射液对脑血栓形成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注入不同刺激性液体建立小型猪胃溃疡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摸索并建立小型猪胃溃疡模型。方法使用三种不同刺激性液体通过胃管灌入小型猪胃内,3 h后处死取材,石蜡包埋及冷冻切片,用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与照相。结果用95%乙醇灌胃后,肉眼观察幽门附近胃黏膜皱襞较完整,色淡红,表面光滑,局部显示有轻微充血、水肿和深红色,镜下显示胃粘膜上皮和胃小凹较完整,但有部分上皮肿胀,出现轻微损伤;用无水乙醇灌胃后,肉眼观察幽门附近胃黏膜皱襞虽较完整,但黏膜暗红颜色的深度和面积均比95%乙醇灌胃模型有明显增加,镜下显示胃黏膜上皮受损,明显变薄,但仍残留少量上皮组织,胃小凹变短,出现明显破损的溃疡面;用36%的冰乙酸灌胃后,肉眼观察胃内壁隆起呈明显白黄色,呈严重缺血坏死状态,镜下显示胃溃疡组织黏膜上皮层损伤严重,部分区域黏膜上皮层完全消失,暴露出固有膜组织。结论用冰乙酸灌胃是比较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肌型血管生物学模型的同步问题, 采用追踪控制的方法, 根据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理论构
造了适当的混沌同步控制器, 使驱动鄄响应系统在全局范围内达到同步效果, 并对驱动鄄响应系统的同步误差进
行了仿真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系统的同步误差渐进趋近于 0, 说明可通过控制系统使痉挛状态下的血管与正
常状态的血管达到运动同步, 从而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为血管痉挛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快速、有效地建立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方法。方法1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组(n=8)和假手术组(n=7),两组均饲喂高脂饮食,14周后结束实验,对颈总动脉和其他血管节段(胸主动脉、主动脉根部和腹主动脉)作病理观察,计算内膜增生面积/内弹力膜围绕面积(%)、平均内膜厚度/内弹力膜围绕面积半径(%)和最大内膜厚度/内弹力膜围绕面积半径(%),以评价斑块大小;确定病变组织形态学分型(美国心脏协会推荐)以评价斑块病变严重程度。测定实验前后的动物血脂水平。结果高脂喂养14周,在兔主动脉各血管节段中,斑块尺寸由大到小顺序:胸主动脉〉主动脉根部〉腹主动脉。胸主动脉虽在单纯高脂作用的各血管节段中斑块尺寸最大、病变进展最快,但仍主要停留在以内膜细胞外脂质池出现为特点的过渡性病变,较少发展至以脂质核心形成为特征的进展性病变。球囊损伤术使病变最轻微、进展最缓慢的颈总动脉斑块尺寸明显超过胸主动脉(P〈0.01),并使其发展为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结论在高脂饮食基础上,球囊损伤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建立以脂质核心形成为特征的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兔模型,为进一步探究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成机制及干预措施提供了适用的动物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