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大气压冷等离子体(CAP)为皮肤病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该综述阐述了CAPs在皮肤病学治疗中的产生、运输和物理作用.介绍了几种最适合应用的等离子体源,这些等离子体源可在不产生任何电击或热伤害的情况下对皮肤提供多种物理作用.从关键活性物质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对其产生和运输机制进行了介绍和研究,其中重点分析了可以使活性物质穿透皮肤的“等离子体穿孔”效应,最后分析了CAP治疗某些最常见的皮肤疾病涉及的合理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热解煤制乙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等离子体状态下煤的热解研究.考察了煤挥发分、煤比能耗、供粉速率、淬冷等因素对等离子体热解煤制取乙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挥发分产率在25%~40%的烟煤有比较高的乙炔收率;随着煤比能耗的增加,煤的转化率和乙炔收率呈增加趋势;随着供粉速度的提高,煤的转化率和乙炔收率呈下降的趋势;适当的淬冷位置和淬冷速率对乙炔的生成有利。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Z冷等离子体强制冷却热蕊镁等离子体的方法,获得了镁的类氦离子在软射线区域的粒子数反转证据。并提出了一种简单、方便又能避开涉及绝对标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定量地给出了各种等离子体参数和软X射线激光的增益参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氧冷等离子体处理中密度纤维板,贴面后测定其不同氧冷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的甲醛释放量,并探讨氧冷等离子体处理降低饰面中密度纤维板甲醛释放量的机制。结果表明:经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后,饰面中密度纤维板甲醛释放量显著下降,下降率最大达33.14%。氧冷等离子体处理降低饰面中密度纤维板甲醛释放量的机制主要有:饰面中密度纤维板经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结合强度增大,增强了饰面材料对基材的封闭作用,减少了基材中甲醛对外释放的通道;氧冷等离子体改性过程中的抽真空工艺会使基材中部分游离甲醛被吸出,从而使贴面后的产品甲醛释放量有所下降;氧冷等离子体处理时产生的高能粒子及活性基团对甲醛具有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离子回旋频段内热等离子体介电张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离子回旋频段内冷等离子体和热等离子体介电张量表达式,计算得到了其分布,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更能反映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介电性质,在托卡马克离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相关研究中应尽量采用热等离子体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重度动物咬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急诊术后单纯使用常规外科抗菌敷料与联合外用嘎木朱尔对动物咬伤伤口的疗效差异,以明确蒙药嘎木朱尔的临床价值及治疗优势。指标包括引流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外周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伤口愈合等级以及伤口并发症。结果显示,外用嘎木朱尔散可促进动物咬伤(Ⅲ级暴露)的伤口愈合过程,对Ⅰ期缝合伤口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Ⅱ期缝合伤口可发挥显著的抗感染、抗炎作用,可显著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说明联合外用嘎木朱尔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外科抗菌敷料。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皮肤创伤愈合提供实验依据,最终为临床新应用提供依据,探究猪源纤维蛋白黏合剂(FS)其对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及其对创面皮肤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72只体重为160~20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白凡士林组和FS组,于背部制作直径为1. 5 cm的全层圆形皮肤切除创面,每组各24只,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白凡士林组和FS组则分别用医用白凡士林和FS涂抹伤口。术后3、7、14和21 d测量各组大鼠的皮肤伤口面积,计算各组皮肤创面愈合率;取术后7和14 d伤口皮肤标本进行HE病理组织学观察;并于术后7、14和21 d取组织进行酶联免疫法测定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蛋白含量。在术后3、7、14和21 d时,FS组的伤口愈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E染色结果显示在第7 d时FS组胶原沉积高于空白对照组;血管新生数亦高于空白组、白凡士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14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S组胶原沉积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血管新生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各组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第7、14和21 d时,FS组大鼠皮肤创伤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5)。说明猪源纤维蛋白黏合剂能有效促进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皮肤创伤治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 目的 为促进皮肤创伤愈合提供实验依据,最终为临床新应用提供依据,探究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FS)其对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及其对创面皮肤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体重为160-20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白凡士林组和FS组,于背部制作直径为1.5 cm的全层圆形皮肤切除创面,每组各24只,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白凡士林组和FS组则分别用医用白凡士林和FS涂抹伤口。术后3 d、7 d、14 d和21 d测量各组大鼠的皮肤伤口面积,计算各组皮肤创面愈合率,取术后7d和14d伤口皮肤标本进行HE病理组织学观察;并于术后7d、14d和21d取组织进行酶联免疫法测定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蛋白含量。结果 在术后3 d、7 d、14 d和21 d时,FS组的伤口愈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在第7d时FS组胶原沉积高于空白对照组,血管新生数亦高于空白组、白凡士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14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S组胶原沉积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新生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创面组织中HY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第7 d、14 d和21 d时,FS组大鼠皮肤创伤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结论 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能有效促进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皮肤创伤治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关键技术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新型高效非热源性杀菌技术,在食品杀菌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从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技术的背景、杀菌机理、食品冷杀菌关键技术应用及技术装备国际研发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低温等离子体在生鲜类及热敏性食品的大规模开发及应用方面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用于分析多层磁化等离子体介质板的电磁反射、吸收和传输系数的新技术———散射矩阵法(SMM).在这个分析技术中,冷的、稳态、碰撞、磁化的非均匀等离子体板被模拟成许多层.每层中的等离子体具有固定的电子密度,但整个层中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剖面满足实际的分布函数.在极限情况下,本文结论与已有文献的结果相一致.在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为抛物线剖面分布的情况下,分析了它的电磁反射特性随非均匀等离子体参数和等离子体介质板厚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经典化学分析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研究了碳纤维经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表面酸性基团的变化。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酸性基团增加了3.4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O/C原子比提高1倍,冷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如处理时间、气体流量、压力及输出功率等对碳纤维表面酸性基团的变化有重大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还探讨了氧冷等离子体氧化碳纤维表面的反应机理及其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作者认为,碳纤维表面处理所产生的酸性基团,是提高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平面分层冷等离子体模型基础上,采用WKB方法求解垂直入射面电磁波动方程,研究了电磁波与等离子体传播碰撞吸收过程中电磁波能量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显著地影响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碰撞吸收衰减;等离子体有效碰撞频率不同,电磁波吸收衰减峰值不同,最大吸收位置所对应的入射波频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非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介质板的电磁反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用于分析多层磁化等离子体介质板的电磁反射、吸收和传输系数的新技术-散射矩阵法,在这个分析技术中,冷的,稳态,碰撞,磁化的非均匀等离子体板被模拟成许多层。  相似文献   

14.
冷等离子体对聚酯(PET)表面改性的XP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工作气体的冷等离子体对聚酯(PET)进行表面改性,并用XPS分析方法研究PET表面的组成和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探索冷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机理和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无磁场的尘埃等离子体中 ,由冷的尘埃颗粒和热的电子和离子组成的尘埃等离子体 ,对于有限的小振幅的非线性波的运动可以用KdV方程描述 .对由 2种不同温度离子的尘埃等离子体中的弱二维尘埃声波 ,得到了它所满足的KP方程 .并且发现 ,在横向扰动下 ,弱的非线性孤立波在尘埃等离子体中是稳定的 .在这个系统中既存在压缩孤立波又存在稀疏孤立波  相似文献   

16.
非均匀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的隐身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非均匀冷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的隐身性能。通过研究电磁波在多层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建立广义反射系数公式,基于此公式,将非均匀冷等离子体均分成多层,每层可看作密度均匀分布,采用递推迭代的方法可得到从等离子体覆盖金属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进而分析其回波损耗。数值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厚度及密度是影响目标隐身的主要因素,增大碰撞频率、增加厚度可增大频段内的电磁波衰减,增加线性分布等离子体密度的最大值,能改善电磁波的最大衰减并提高有用衰减频段的中心频率。因此,统一优化等离子体覆盖物的相关参数,可以实现金属目标的最佳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17.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1月8日报道:为了避免伤口出现疤痕, 英国萨里郡哈斯莱梅雷(Haslemere)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又不结下疤痕的飞沫状物质。 人的皮肤被刺破划伤后, 破坏了使皮肤具有强度的一种称为骨胶原的物质。但人体能自动修补伤口, 一种传宗接代的进化物质可能迅速地起作用, 即重新产生出骨胶原物质。这种新生的骨胶原排列成薄薄的骨胶原带状物对伤口进行快速修补。而当皮肤细胞重新在这种新生的骨胶原上生长时, 就产生我们常称为疤痕组织的、不太柔软的疤痕, 而不是生长出正常的皮肤。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冷等离子体波的色散关系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频率区域回旋波的性质,由此得到高、低两种磁场位形下微波ECR等离子体的传播特性,并利用回旋阻尼机制对共振区位移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聚磷酸铵(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在稻秸/HDPE(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中的相容性,采用氨气冷等离子体对APP进行预处理,研究处理功率(100、200、300 W)和处理时间(1、2、3 min)对稻秸/HDPE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极限氧指数(limited oxygen index, LOI)测试结果表明,APP经过氨气冷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LOI均高于未处理试样; 当处理功率100 W、处理时间3 min时,LOI达到最大,为30.5%,较未处理时增加了10.9%。力学性能测试与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氨气冷等离子体预处理APP对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影响不显著,处理功率对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木卫一等离子体环中冷热离子的轨迹来分析离心力对冷热离子作用的大小,说明冷离子在离心力的约束下沿着磁力线来回反射,不可能进入木星大气层,而离心力对热离子运动的影响不大.木卫一等离子体环主要由高密度的冷等离子体组成,因此还需要一个能使冷离子离开木卫一等离子体环进入木星大气层的机制,使它能够引发木卫一尾迹极光的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