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批式发酵优化条件基础上,通过对流加补料方式、补料速度等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包括产酸率、转化率、发酵周期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优化条件。在最优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L-缬氨酸产量达52.45g/L,糖酸转化率达34.97%,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培养。  相似文献   

2.
对补料方式、补料速度等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以及产酸率、转化率、发酵周期等的影响和补料分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L-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优条件。在最优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10L罐L-亮氨酸产量达29.47g/L,糖酸转化率达21.47%,结果明显优于分批发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初糖浓度、葡萄糖及氮的补加方式在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对其产酸率、转化率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L-异亮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L-异亮氨酸产量达21.96g/L,糖酸转化率达15.34%.  相似文献   

4.
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初糖浓度、葡萄糖及氮的补加方式、补加玉米浆和溶氧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中产酸率、转化率、发酵周期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L-缬氨酸产量达52.71g/L,糖酸转化率迭26.8%。  相似文献   

5.
运用BP神经网络对L 色氨酸的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并预测,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比较精确地模拟菌体生长、底物消耗以及发酵产酸3个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在L 色氨酸发酵的模拟与预测中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代谢流分析方法研究了磷酸盐对Escheriehia coli TRJHL-色氨酸发酵中后期胞内代谢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中后期添加4.0g/LKH2P04时,与不添加KH2P04相比,L-色氨酸合成的代谢流增加了19.3%,而副产物Lac、HAc和Ala的代谢流仅增加了6.0%、7.8%和6.8%.与添加8.0g/LKH2P04比较,副产物代谢流的增量明显减少,说明磷酸盐的过量添加会使EMP途径代谢流量超过TCA及L-色氨酸合成支路的代谢能力,从而导致副产物的生成增加,L-色氨酸生物合成的转化率相对降低.因此,在L-色氨酸发酵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磷酸盐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酵母分批流加发酵的补料控制进行研究,在识别模型中引入加权矩阵,使识别更适合于发酵过程,识别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树脂上的吸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单组分等温吸附平衡,分别采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拟合吸附平衡数据.料液初始pH值介于3.5~6.5时,pH值对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而料液中过多H+存在会降低氨基酸在树脂上的吸附量.当温度处于25~40℃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树脂的吸附量略有下降.在不同的pH和温度下,分别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平衡数据,其平均相对误差在3.63%~4.93%范围.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以色氨酸为原料,经羧基酯化、氨基Boc保护、甲基化反应、脱保护基及酯的氨解等关键反应步骤,最终合成了五个色氨酸衍生物的简单合成路线。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五个色氨酸衍生物分别是色氨酸甲酯、1-甲基色氨酸甲酯、色氨酸甲酰胺、色氨酸乙酰胺及色氨酸丙酰胺,五个色氨酸衍生物的化学结构经1H-NMR谱确证。本研究中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收率较高,可用于作为吲哚生物碱的合成中间体原料,为寻找与开发新的活性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谷氨酸棒杆菌FC22(Phe-+Tyr-+5MTr)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定向选育出具有磺胺胍抗性目的突变株FC523(Phe-+Tyr-+5MTr+SGr).通过正交实验对FC523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温度、pH和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摇瓶积累L-色氨酸最高可达8.6 g/L.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已建立的谷氨酸发酵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到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小,全局收敛性最小。通过与实际发酵过程比较,较好地反映了谷氨酸补料分批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GAF对味精发酵液的絮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两种无毒絮凝剂GAF和壳聚糖对味精发酵液的絮凝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絮凝剂联合絮凝味精发酵液效果好,发酵液OD值降至0.045,除菌率98.5%。同时对壳聚糖的絮凝机制进行研究,得出:低粘度、高氨基含量的壳聚糖效果显著。此外,应用本联合絮凝剂作用于酵母发酵液,效果极佳,透光率达100%,除菌率为96.8%。  相似文献   

13.
D-葡萄糖酸钠对D-核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草芽孢杆菌转酮酶缺陷突变株不能以 D-葡萄糖酸为唯一碳源生长 ,但其作为 D-核糖的前体则是有效的。固定碳源总量 ,利用 D-葡萄糖与 D-葡萄糖酸钠混合碳源发酵 ,在12 0 g/ L的 D-葡萄糖酸钠浓度时 ,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发酵在 4 0 h时结束 ,D-核糖产量达 18.8g/ L ;在 30 g/ L的 D-葡萄糖酸质量浓度时 ,发酵 72 h,D-核糖产量达 6 8.5 g/ L。  相似文献   

14.
以抗癌药物L-天冬酰胺酶生产为应用背景,针对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耗氧问题,研究了氧载体对发酵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几种氧载体的筛选,认为正十二烷最适合该发酵过程。随后以产物L-天冬酰胺酶活性、菌体浓度以及溶氧水平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氧载体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实验表明,发酵基质中5%正十二烷的添加量为最佳浓度,这种氧载体的加入,明显地提高了发酵介质中的溶氧水平,改善了供氧条件,增加了菌体浓度,提高了L-天冬酰胺酶发酵水平,在优化条件下,可使发酵液最终酶活提高21%左右。  相似文献   

15.
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目前产销量最大的生物农药,其发酵过程是工业生产的关键步骤,本文对培养基成份,pH值、氧气、温度、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8篇。  相似文献   

16.
17.
添加剂对烷基多苷脱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H2O2为主要脱色剂,以可见光的吸光系数为指标,对烷基多苷粗产品进行脱色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同时,实验得出:三种物质组成的复合汪厍剂国2体系中能显著提高脱色效果,消除单纯H2O2脱色产生的异味;且,脱色后产品对碱,热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溶氧对丙酮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选育的高产丙酮酸菌株TorulopsisglabrataTPl9,在3种供氧方式下,研究了5L发酵罐上的丙酮酸发酵过程,比较了3种供氧方式下丙酮酸发酵、菌体生长、葡萄糖消耗和副产物的生成。发酵48h丙酮酸最高产量为65.1g·L-1;转化率为58.6%,生产强度为1.35g·L-1·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