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决裂纹面可能发生的接触摩擦问题,精确求解裂纹尖端附近应力,提出了一种逐点Lagrange乘子法.将Lagrange乘子逐点转到局部坐标系下,采用Gauss-Seidel迭代法求解法向乘子和切向乘子,并在求解过程中对切向乘子的约束进行修正,待所有点的乘子求解完成后再将其变换到整体坐标系下迭代求解位移.与传统接触算法相比,该算法无需对总刚度阵求逆,降低了求解规模.利用该算法计算了压剪作用下中心裂纹板以及纯剪作用下中心界面裂纹板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吻合良好.随后考察了Comninou接触模型在远场纯剪作用下不同摩擦系数对位移场、接触区和裂尖附近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对裂尖正应力影响较大,忽略裂纹面接触摩擦作用,应力强度因子可能被高估.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一类抽象发展型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唯一性,引入了服从Tresca法则的粘弹性摩擦接触问题,给出了问题的抽象变分不等式形式,说明了其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3.
对一般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给出了弱增广的Lagrange函数,利用变度量法求得下降方向,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一维极小化问题,再通过一维搜索求得问题的解,并证明了此方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4.
三维摩擦接触问题算法精度和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回顾了摩擦接触问题的现有解法,包括Lagrange乘子法、惩罚函数法、增广Lagrangian乘子法,线性互补模型及互补类非线性方程组方法等,尤其是近期关于非线性方程组方法的系列研究结果:(1)三维弹性摩擦接触问题互补类非线性方程组的光滑化解法;(2)将其推广为非光滑解法;(3)三维弹塑性摩擦接触问题增量方程和算法,非线性方程组方法解法基于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严格地满足接触条件,并用随机数产生的接触柔度矩阵证实了算法的收敛性,由于每个接触点对的未知数只有3个,不合任何人工变量,同时,算法有局部二次收敛率且计算效率很高。为了考察以增广拉格朗日法为代表的工程中流行算法的精度和收敛性,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弹性摩擦接触问题算例,证实了通用程序ANSYS的增广拉格朗日法是近似的并且不能保证收敛。  相似文献   

5.
邵菲菲  邵茹 《科技信息》2011,(12):I0192-I0193
非线性Lagrange函数是经典Lagrange函数的修正形式,是基于非线性Lagrange函数而建立的求解优化问题的对偶方法。由于对偶方法对原始变量的可行性没有限制,因此非线性Lagrange方法在求解约束优化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的非线性Lagrange法,以期达到较系统了解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的非线性Lagrange法,为寻求在理论和计算上均具有优越性的非线性Lagrange函数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摩擦接触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变分不等式,一般的变分不等式对应力,表面力及位移是利用应力-应变关系,应变-位移关系逐个进行求解,而混合变分不等形式则可同时求解应力和位移,这是混合变分不等式的优点.王烈衡[1]曾以混合变分形式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求解无摩擦弹性力学问题.本文以弹性力学问题中的双边摩擦接触问题为背景,讨论了第二类混合变分不等形式和能量泛函的极小值问题,并对它们的等价性进行了研究,接着用有限元法求双边摩擦的弹性接触问题以及近似解的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7.
根据Perzyna粘塑性模型,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建立了高温(火灾)下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全耦合变分原理,给出了原理应用的有限元列式。,该原理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表达形式规范,可以为数值手段实现,为混凝土结构在高温(火灾)下考虑损伤累积的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参变量变分原理采用了现代控制理论的极值变分思想,将本构关系化为状态方程控制着泛函的变分,是一种有效的求解非线性问题的方法,本文在弹塑性损伤基本方程基础上构造了弹塑性损伤分析的势能泛函,对损伤演化方程和加载函数近拟处理,导出了状态方程,指出求解弹塑性损伤问题归结为求解在状态方程控制下的势能泛函数极值问题,由此建立了弹塑性损伤分析的参变量变分原理;变分原理物理意义明确,并给出了参变量变分原理实施的有限元列式,易于计算机编程实现,文中对一算例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求解弹塑性耦合损伤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接触问题可靠度分析的随机有限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接触问题可靠度分析的随机有限元法,建立了可靠度计算的基本公式,研制了电算程序。通过两子结构接触问题可靠度分析算例,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收敛快,精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大型复杂结构的接触问题可靠度计算,并可推广到三维多子结构的接触问题可靠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摩擦接触系统的建模与求解问题.将系统方程组的多极边界元法求解归结为变分问题并证明其等价性.在系统最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严格凸二次函数建立系统的二次规划模型,证明其最优解存在且唯一,并给出模型求解的最优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求解只带有不等式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连续可微精确增广拉格朗日函数法,并讨论了它的精确性质.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适当的假设下,通过对这个增广拉格朗日函数在原问题变量和乘子变量的积空间上进行一个单一的无约束极小化,即可获得原约束问题的解,从而可以有效地使用标准的无约束极小化方法求解不等式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非线性规划中的一种近似增广拉格朗日函数,建立了基于这种增广拉格朗日函数的对偶映射和相应的对偶问题,得到了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强近似对偶和弱近似对偶结果.我们的结果推广了一些已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Solution for the Frictional Contact Muitipole B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highly nonlinear problem of frictional contact. A programming model, multipol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was developed for 3-D elastic contact with friction to replace the Monte Carlo method. A numerical example shows that the optimization programming model for the point-to-surface contact with friction and the fast optimization generalized minimal residual algorithm (GMRES(m))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nalysis of such problems rel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BEM.  相似文献   

14.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Solution for the Frictional Contact Multipole BEM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roductionElastic friction contact problems require accuratetracking of the movement of objects before and aftercontact and the interaction during contacts and correctsimulation of the frictional behavior between the con-tact surfaces.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1,2]is well suited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variation of thefrictional contact conditions since the highly nonlineareffects only occur on the contact surface. For nonlinear frictional contact, various approacheshave been …  相似文献   

15.
利用凝聚函数对二次规划问题的等价形式进行带参数的磨光,并对参数方程的解曲线进行离散化追踪,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该算法具有大范围线性收敛和局部任意阶收敛.  相似文献   

16.
用微分代数方法求解凸二次规划问题,先把凸二次规划转化为带障碍项的凸规划,然后用微分代数方法求解,结果表明微分代数方法求解凸二次规划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考虑带有二次约束的一般二次规划问题的求解,当约束条件为非凸二次函数时,对原问题中的某个二次约束进行凸二次松驰,或在原问题的约束条件中增加一个球约束,使得原问题的可行域包含在松驰二次规划问题的可行域内。采用椭球剖分策略剖分可行域为小 椭球,用投影次梯度算法解松驰二次规划问题的拉格朗日对偶问题,从而获得原问题的一个下界。原问题最优值的一个上界可从迭代过程中的可行点得到,并在迭代过程中得到调整。该算法或在原问题最优值的一个上下界相同时终止,得到原问题的整体最优解;或产生一无限序列,其任一聚点都是原问题的整体最优解。  相似文献   

18.
把Q为正定矩阵或半正定矩阵推广到Q为亚正定矩阵,利用时滞投影神经网络模型和李亚普诺夫函数的特性,给出判断这种特殊二次优化最优解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说明了该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求解二次规划的一种 Karmarkar 变型算法,证明了它的收敛性,建立起一种线性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一般二次规划(QP)常用Fletcher算法或简约梯度法求解,只能得1个K-T点,未必是整体最优解.根据求解线性互补问题全部解的整标集法,文中提出求解二次规划的整标集法,即将(QP)转化为线性互补问题,求出全部互补可行解,得到(QP)的全部K-T点,通过比较得整体最优解.此法不需初始可行点,简便可行,适用于一般二次规划.结合算例将整标集法与Fletcher算法、简约梯度法进行比较.该例用此法求解得7个K-T点,且目标函数值相差甚远.另一例具有无穷多个K-T点.算例表明:对于小规模问题,此法优于Fletcher算法和简约梯度法.文中还提出二次规划可分解的条件,据此可将一类规模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规模较小的问题,降低了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