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致远 《科学》2007,59(5):3-4
万物之本自古引人遐恩。东方的阴阳五行及元气说,西方的四元素及原子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但毕竟均基于思辨。直到19世纪才有实验根据,20世纪步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探索万物之本好比剥洋葱,剥了一层又一层。  相似文献   

2.
奇异珍贝     
贝类史话 从远古时代的洞窟绘画、彩色古瓶和古寺里大钟上的各种贝类图像,可以推测,西方人对于贝类的认识和使用起源很早,在古希腊时代以前就有了。到了15至16世纪,西方许多达官贵人对美丽的贝壳的爱好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他们不惜重金去收购,使各种贝类材料的使用大大增加。而我们的祖先对于贝类的观察和利用,远在石器时代便已开始,在北京附近周口店山顶洞口发现的顶部被磨成圆孔的贝壳可以推溯到5万年以前。 陕西斗鸡台墓葬内贝类文蛤的发现,证明距今2000—3000年前,那时人们已利用贝壳作为流通货币。此外,我国古籍…  相似文献   

3.
汪晓勤 《大自然探索》1999,18(4):113-117
19世纪上半叶,西方学者对中国数学知之甚少。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第一次向西方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文献以及大衍术,开方术,天元术等中国数学成就,指出它们的世界意义,反驳当时西方学者对中国数学所普遍持有的错误观点,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伟烈亚力成了西方中国数学史领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10,(2):53-53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西方美食家主张用红葡萄酒搭配红肉,但不宜搭配海鲜。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这种建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一些红酒和鱼等海鲜的味道会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5.
谁是神秘巨石雕像的主人 1722年4月5日.这天是西方的复活节,荷兰舰队司令雅克布·罗格文指挥3艘军舰航行在南太平洋的东部时发现了一座无名火山岛,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复活节岛.  相似文献   

6.
张菊生 《科学之友》2005,(12):87-88
“加加林不是第一位宇航员?说胡话呢吧。”您一定会这么说.但西方人并不这么看。2005年6月,德国某著名报纸在一篇介绍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文章中.非常严肃地提到,在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上天之前.苏联就有人在空间轨道上看到了地球!几十年来,这个话题在西方世界经久不衰,甚至还有人拍出了看上去有凭有据的电影。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活动发生了一次伟大的转折。两种古老的自然现象突然敞开了自己神秘的大门,人们眼前呈现出一幅深不可测、无比辉煌的景象。在这一百年,人们揭示了电和磁的一系列重要规律,创造了驾驭电磁能量的技术,它的意义可以和50万年前人类发明用火相提并论。 电和磁的发现 电和磁是人类最早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中国人最早认识的是天上的闪电,西方人最早认识的是附着在物体上的静电。一直到18世纪,人们对电的了解仍然非常少。电学领域的研究,仅仅限于摩擦起电和静止电荷的相互作用。 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  相似文献   

8.
一份调查报告,况且是西方的报告,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日本人的智商平均比西方人高7分,这使整个西方世界目瞪口呆.由此就可以说“日出国”之子是天才呢?还是必须找些理由来解释最近发现的这种智商优势呢?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生活在城市里的鸽子常常被贬为“有翅膀的老鼠”。言下之意,就是鸽子完全依靠人类施舍的面包屑及其他食物苟且偷生,彻底失去了与大自然的联系。然而最近的一项发现再次证明,这种对鸽子的诽谤其实是毫无道理的。当受到饥饿难耐的猎鹰追捕时,鸽子的野性暴露无遗。科学家观察了至少1800次游隼(猎鹰)袭击鸽子的个案。  相似文献   

10.
刘钝 《自然杂志》2019,41(4):294-298
1869年门捷列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除了把当时所知的全部63种元素按原子量大小分组(族)排列外,还在表中留下一些空位,预言了与硼、铝、硅类似的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随后的20多年内,这些空位相继被新发现的元素填补。1877年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听到了门捷列夫的预言与元素镓的发现这一故事,联想到发现海王星的经过,由衷感叹西方科学的精致与功效。  相似文献   

11.
无限空间和生命永恒邵水浩摘译卡尔·荣格在把他的一本书题名《现代人在寻找心灵》时,他就示意标题的意思是当真的。荣格发现宗教信仰和实践的稳定衰退招致了最严重的后果。因缺少一种满足的神话,西方社会已进入一种持久的精神危机状态。”他认为关于起源的一种解释对人...  相似文献   

12.
铅笔古今谈     
在人们的印象中,毛笔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物,而铅笔则是西方传入的东西。据说,古希腊、罗马人用金属铅制成条棒、刀剑等式样,用来划线作标志,是最初的铅笔雏形。14世纪,荷兰、意大利、德国都有使用金属铅书写的的记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帕都亚举行的一次外交使团的会议上,公开使用了铅笔,铅笔才为上层社会所接受。里斯本商会通过决议,由名牌大学出资建造铅笔工场,于是铅笔有了“合法身份”,从此走向千家万户。1564年人们在英格兰的昆布兰附近的一棵大树下发现了石墨,后来把它做成笔芯,用木板夹起来使用,这算是最原始的石墨铅笔…  相似文献   

13.
王端廷 《科学》2001,53(5):46-50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依此逻辑,另一说法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中国没有现代工业文明,因而中国不可能产生现代艺术.但是,工业文明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仔细考察西方现代艺术,就会发现,现代工业文明就孕育在现代艺术的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14.
马峰  於平 《科学之友》2010,(1):155-157
通过对王原祁和莫奈的生平、历史背景的了解,剖析了两个画家在艺术上的追求及其创作技法等特点的不同,在对其艺术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又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艺术比较及结合,来反映笔者对当前东西方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最古老长笛     
《科学之友》2009,(8):13-13
1999年,美国一名青年在北达科他州一河床处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距今6600万年的鸭嘴龙化石。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成像和化学技术对其皮肤进行研究,他们吃惊地发现,这只鸭嘴龙的皮肤居然与鸟类以及鳄鱼类似。  相似文献   

16.
红蓝化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40亿年的"光化石" 化石、遗迹对于不少学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对象和知识来源.生物学是一例.三叶虫、始祖鸟、恐龙化石、北京人头盖骨等,都昭示着生命进化的奇妙过程,也印证着达尔文进化论这一伟大学说.历史学是一例.甲骨文的发现,以确凿的证据打破了西方学界对中国商朝存在与否的傲慢怀疑,印证了太史公<史记>的信史地位.而1980年发现的大兴安岭嘎仙洞石刻祭文,竟然与<魏书>的相关记载几乎丝毫不差,魔术般真实地再现了一段上千年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知识就是力量》2007,(2):80-80
一个民族的衰落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战争,二是瘟疫。古人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祖先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代价。在1840年西方的文化进入中国以前,这个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是由中医学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新星和长江大洪量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现,新星是长江大洪水的一个重要根源。这项发现建立在三方面的基础上。第一,它通过了置信水平为99.9%的数理统计检验。第二,长江近400年来最大的二次洪水以及本世纪来的前十位大洪水都是出现在新星爆发之后,长江历史大洪水的实际情况与本发现相符。第三,根据本发现,我们成功地预报了1996年的长江大洪水。实践为本发现提供了一次令人信服的验证。文章分析了新星爆发后作用到地球的各种辐射,并提出了我们的见解。本发现是人类千百年来对大洪水根源不懈探索的重要突破,为预测长江大洪水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君亮 《科学》2006,58(5):9-9
在太阳系的大行星中,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就为人们所知,对于这5颗行星,就谈不上谁是哪一颗行星的最早发现者。1781年3月13日,英国人赫歇尔观测发现了天王星。1845—1846年.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威耶经过计算发现海王星。1930年美国人汤博发现了冥王星。自此便有9大行星之说,并一直沿用至今。实际上,它们的正式天文学名是“行星”,只是在1801年及以后发现了谷神星等一批小天体.并冠以学名“小行星”之后.才对上述9个天体有了“大行星”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1978年,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第一次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珍稀青蛙。由于这种青蛙十分罕见,科学家直到最近才又找到这种青蛙并对其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这种青蛙没有肺,是通过皮肤进行呼吸。这也是首次发现无肺青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