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与VOF多相模型对扭曲斜切型挑坎进行水气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模拟了挑流水舌的空中形态,水舌挑距,水舌挑高,以及水舌速度分布、湍动能k与湍动能耗散率ε的分布情况.数值模拟成果与模型试验观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可以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壁面局部扰动作用下,应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探讨了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形成的一种理论模式.数值结果表明,固壁表面某个局部位置存在的某种局部扰动能激发出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的相干结构,其形成机理的许多方面与直接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相符,且演化规律和特性与壁面局部扰动的强度、结构分布及加入到近壁区域内的局部扰动的能量多少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关键性参数在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成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壁面局部扰动不仅给出了激发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形成机制的一种理论方法,而且也完善了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产生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许多自然现象出现时,如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地震、大陨石落地、大气湍流、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台风、磁暴、极光、冰雹等等,都可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与人类有关的  相似文献   

4.
缩放型喷嘴产生的空化射流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tandard k-ε,RNG k-ε和Standard k-ω湍流模型对缩放型喷嘴内部湍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及质量流量测试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RNG k-ε湍流模型最适合用于数值模拟缩放型喷嘴内部的湍流流场;RNG k-ε湍流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缩放型喷嘴收缩角使喷嘴喉管部产生了低压场,压差的产生使水射流的空化效果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对柴油机三缸排气管进行二维非定常湍流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亚网格尺度模型,入口边界的流动随排气相位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当排气管处于一个缸排气时,流动出现很强的旋涡、回流及高压区;而当两个缸同时排气时,旋涡区消失,回流和高压区有较大的削弱.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气垫及来风对海洋结构物空中坠落入水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在对结构物坠落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结构物在空中坠落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尼及六自由度运动特点,结合流体三维瞬态N-S方程、湍流动力方程、能量方程和刚体6自由度运动方程,建立了三维复杂结构物空中坠落砰击入水的气-固耦合过程数学模型.对结构物坠落砰击入水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物模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数学模型能有效模拟空气中的坠落砰击过程.对不同高度以及来风时的坠落砰击过程的数值模拟表明:空气垫改变结构物砰击速度、压力分布;砰击会使空气垫温度上升;来风改变了结构物坠落姿态,使结构物在空中呈"之"字形摆动坠落并砰击水面.  相似文献   

7.
高速超高压水射流喷管内外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选用了应用最广泛的涡动粘性系数法中的-κ-ε模型对高速超高压射流辅助钻井钻头井底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高速超高压射流的结构特性和喷管内外流场的分布规律。模拟精度基本达到了工程技术要求。对高速超高压射流喷管内外湍流流场的全场数值模拟表明,高速超高压射流井底流场是由射流冲击区,漫流区,涡流区和返游戏我组成的,对于有较大锥形角的斜面或曲面内流道喷嘴,一般可不必考虑流体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炉风口粉煤燃烧及回旋区焦炭燃烧过程中高炉工作环境的探讨,得出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喷煤高炉风口煤粉及回旋区焦炭燃烧研究中的必要性,回顾了前人应用数值模拟的实验方法在此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了煤粉喷吹过程气-粒两相湍流流动数学模型;煤粉挥发分热解及辐射传热数学模型;回旋区焦炭颗粒燃烧能量方程,最后提出了基于CCD技术的数值模拟边界条件设定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9.
采用k-ε湍流模型对列车车厢内气流进行数值模拟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时间,为此,提出了采用零方程湍流模型对列车车厢内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分别采用零方程湍流模型与k-ε湍流模型对列车车厢内的空气流动及传热进行了数值计算,经分析比较可知,该两种湍流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吻合程度较好,采用零方程湍流模型可大大缩短计算时间,利用其简单、快捷的特点,可以为列车空调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简便的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力波翻转意味着对流不稳定并伴随有非线性的波流相互作用,这是重力波改变背景大气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自主建立的模拟重力波非线性传播过程的二维数值模式,研究了重力波的翻转时间(重力波发生对流不稳定时的持续时间)对湍流和分子扩散的依赖关系.模拟结果表明,翻转时间随着湍流扩散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通过与三维数值模式模拟的重力波翻转时间进行比较,适当调整湍流扩散系数,使得从二维模式得到的翻转时间与从三维模型得到的翻转时间具有可比性,从而得到湍流扩散系数的最优值.分子扩散从低热层开始,以指数形式增大,从而能够有效地耗散掉小尺度波动并使得重力波能够更快地恢复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一个含地形的二阶矩湍流闭合的大气中尺度数值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个包含地形作用的二阶矩湍流闭合的二维大气中尺度数值模式,该模式不仅具有描述大气边界层及其内湍流结构的能力,而且还能很好地模拟非线性地形波、波破碎观象以及波破碎区内的湍流结构.  相似文献   

12.
2007年2月28日新疆强风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 铁路沿线测风站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对2007年2月28日造成新疆列车颠覆及重大人员伤亡的强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天山山脉的阻挡, 入侵新疆的冷空气在准噶尔盆地内大量堆积, 从而使峡谷两端的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之间产生了很强的气压梯度, 为此次强风天气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条件。这是一次强下坡风暴, 其起因与地形的狭管效应无关, 也不是高空动量下传的结果。造成这次强风天气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 被迫抬升的空气质点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垂直振荡, 形成重力波。 垂直传播的重力波在遇到临界层和逆温层后, 经过多次反射, 返回地面时形成强风; 2) 强的气压梯度迫使气流加速穿越峡谷, 加速后的气流沿陡峭的地势下降时使风速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分汊河道分层流紊动特性研究的空白,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探索分汊河道温差剪切分层流在不同上下层速度比与汊道宽度比影响下的紊动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上下层流速比由大变小,汊道分层流发生从分层到混合的转捩。在混合流条件下,支汊沿程断面高紊动区由C形分布转变为倒C形分布,最终全断面紊动分布均匀;随着支汊宽度增大,高紊动区出现的断面位置呈现滞后性,且紊动能量值增大。其他分层流态条件下,强紊动能分布的范围和量值都有所变化。对于交汇口断面,对称汊道在断面中心处掺混剧烈,随着上下层流速比的增大,紊动能量值减小;不对称汊道出口断面紊动强烈区域向较窄的左支汊一侧移动,与岛屿尾尖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多架直升机同时悬停时对舰船甲板流场特性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直升机多旋翼结构和舰船耦合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向工况下的流场结构、螺旋度分布以及湍动能.结果表明:各旋翼周围的流场参数相互耦合、相互影响;侧风的加入使得流场结构更加紊乱,形成来流、多旋翼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混合流场;湍动能超限区域覆盖了整个甲板流场,这对于直升机的起降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强对流天气发生前的先兆信息,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风场与谱宽数据对大气的湍能耗散率进行了反演。通过对2009年6月3日南京一次强雷暴过程和2009年6月14日南京一次飑线过程的研究发现,天气过程发生前湍能耗散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来判断湍流运动的剧烈程度。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往往会有晴空回波的出现;并且湍流运动较正常情况下剧烈。反演得到的边界层湍能耗散率可以用来识别较强的湍流运动。通过两次典型的强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还发现,湍流在降水过程发生前2~3 h,会有趋势变化的拐点出现;并且是一个持续的加强阶段。当趋势特征出现后,且湍能耗散率最大量级达到3 000 cm2·s-3以上时,可认为即将有强对流的天气过程出现。根据湍能耗散率的变化可以获得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先兆信息,这对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的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块(FLOTRANCFD),对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简称SCISR)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SCISR流场中各参数关于撞击面完全对称;导流筒上下两侧及撞击区内仍然有死区存在,可以通过增加雷诺数来减小·在撞击区内速度等值线比较密集,即这个区速度梯度比较大,这对于促进湍动混合非常有利·最后,应用计算机压力采集装置对流场进行了压力测试,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高层次人才是当今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人力资源。高新区之所以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正是因为其独特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功能。根据高新区发展的客观规律,其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功能将随着自身发展不断得到强化。宁波高新区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人才集聚功能大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18.
钝体后回流流场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量钝体后回流流场的速度、脉动速度相关量和温度的基础上,求出回流流场的热通量分布。结果表明了热通量分布与脉动相关量间的密切相关性,以及回流区及其边界区域相对强烈的热交换强度,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钝体后回流区在燃料燃烧火焰稳定中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球形燃料元件与水冷堆相结合,因其突出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新概念堆型探索方向之一.文中以水为工质,对多孔介质中Forchheimer区和湍流区下阻力压降进行研究,并将其与经典Ergun型方程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湍流区中Ergun型方程的值与实验值出现很大偏差,但二者之间有比较相似的总体趋势.在此基础上,修正了湍流区中Ergun型方程中的常系数,得到了合理的预测模型公式.  相似文献   

20.
具有吹吸速度的外掠多孔平板湍流流动特性是研究发散冷却和气膜冷却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将湍流速度边界层划分为层流底层和湍流核心区,采用三次多项式和1/5次幂函数分别代表流体沿两个区域厚度方向的速度分布,通过积分方法建立了动量方程,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得到可渗透壁面湍流边界层速度场的理论解析解,同时获得了壁面摩擦系数.对比表明,解析解与Whitten、Blackwell试验结果以及Kays的经验公式符合得较为满意,证明了所提出的湍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