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菌群对艰难梭菌拮抗作用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成年仓鼠肠道菌群可拮抗艰难梭菌在该动物肠道中定居.将该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并经过抗生素和热(70℃,10 min)简化处理后,仍有拮抗艰难梭菌的能力,并能拮抗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中定居,由此建立了一研究拮抗艰难梭菌在肠道中定居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丁酸梭菌和巴氏梭菌是两种产氢能力很强的细菌。本文研究了Clostridium butyricum LMG1213、A69及Clostridium pasteurianum LMG3285~T在不同碳源上的生长及产氢。不同的菌株对碳源的利用差异很大,但葡萄糖做碳源时都能很好的生长产氢。  相似文献   

3.
在体外实验中,自肠道分离的95株厌氧菌菌株对氯林霉素、甲砜霉素和灭滴灵都比较敏感。用氯林霉素[2.5 mg/(d·小鼠)]处理只结合有厌氧菌并能拮抗艰难梭菌肠道定居的悉生小鼠,可引起菌群屏障可逆性的破坏,使艰难梭菌接种物能在肠道中定居繁殖;在艰难梭菌菌数达到一定水平时,可在动物盲肠中检测到艰难梭菌细胞毒素。文中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与抗生素疗法有关的伪膜性结肠炎产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脂肪酸在拮抗艰难梭菌定居菌群屏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几种不同动物盲肠内含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并检验了体内外VFA 对艰难梭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严格厌氧菌是肠道VFA 的主要产生菌;单VFA 无法抑制艰难梭菌在肠道中的定居,必定还存在其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你在医院注射抗生素,最后可能会感染上别的菌种,如梭状芽孢杆菌(亦称作艰难梭菌)。抗生素会杀死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之后艰难梭菌便会在没有微生物的肠道中大肆繁殖。在美国,每年感染这种细菌的总人数超过300000,其中约14000人因此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VPI 1718产1,3-丙二醇的能力,采用均匀设计试验和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配方(g/L):废甘油70,酵母粉2.0,KH2PO4 0.6,K2HPO4 1.2,(NH4)2SO42.6,MgSO4 0.2;使用该培养基在5 L发酵罐中分批培养14 h丁酸梭菌后,1,3-丙二醇质量浓度为33.0g/L,转化率为55.3%,生产强度为2.36 g/(L·h),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2.5%,7.17%和33.3%.  相似文献   

7.
针对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需求,选用黄铁矿(FeS2)和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两种材料,构建应用于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的反硝化生物填充床,通过进出水水质监测、材料结构表征(扫描电镜)、高通量测序等技术手段,探究了FeS2-PHBV协同自养-异养反硝化体系的工艺运行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FeS2-PHBV协同反硝化体系脱氮速率优于单独FeS2自养体系,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h时,脱氮效率为90%以上,且产生更少的硫酸盐副产物.相比于单独PHBV异养体系,协同体系在达到相同总氮去除效果的同时释放更低的DOC(23.62mg/L).FeS2-PHBV协同体系中两种材料表面结构均较利用前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富集和利用.共混反应器内优势菌群为厌氧发酵菌属(Sporomusaceae)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7),两者实现了共混体系异养-自养的协同反硝化效果,其中Fe代谢相关梭菌属(Clostridium)主导的自养反硝化在共混...  相似文献   

8.
采用亨盖特(Hungate)厌氧滚管技术从锦州湾受砷污染的底泥中分离纯化出3株具有砷(V)还原活性的硫酸盐还原菌,分别编号为S2、S3-11和S13.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这3株菌分别与梭菌属(Clostridium)内的不同"种"之间亲缘关系最近.在As(V)初始浓度为1.0 mmol·L-1时,菌株S3-11可在10 h内还原23.4%的As(V),但当As(V)初始浓度增加到3.0或5.0 mmol·L-1时,菌株S2和S13则相对于S3-11展现出更强的砷还原能力,菌株S2甚至可以在7.0 mmol·L-1的砷环境中生长并在24 h内将14.2%的As(V)还原.菌株S2为严格厌氧菌,为直杆状革兰氏阳性菌,产芽孢,其细胞大小约为2.0μm×0.6μm,16S r RNA基因序列与梭菌属中Clostridium sporogenes strain JCM 7849同源性为99%.菌株S2可利用蔗糖、葡萄糖、甲酸钠、乳酸钠和乙酸钠为唯一碳源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9.
正一项于2019年8月12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称,一种名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细菌进化出了适应医院环境的新种群。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能感染肠道并导致抗生素相关腹泻,即不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被肠道中的有益菌压制,使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该细菌感染,引起严重腹泻。通过对从不同环境中收集到的906株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进行DNA测序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该细菌已经进化出了2个新种群,其中一种尤其适  相似文献   

10.
从新疆地区特色饮料“生命营养液”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CICC 10820。旨在明确菌株CICC 10820的分类地位,为研究饮料“生命营养液”的营养功效及该菌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奠定基础。依次采用16S rRNA和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序列分析的分子分类鉴定工具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鉴定结果,菌株CICC 10820为第三梭菌(Clostridium tertium)。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棉纤维织物、聚乙烯醇缩甲醛柱体、活性炭颗粒在35℃、厌氧条件下吸附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将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有效性,选择活性炭颗粒作为固定化丁酸梭菌的较佳载体.以活性炭颗粒作为吸附载体时,初始甘油质量浓度从20g/L提高至252g/L,最终1,3-丙二醇质量浓度从9.5g/L增加至38.3g/L,同时残余甘油质量浓度从0g/L提高至96.3g/L,1,3-丙二醇的时空产率从0.7g/(L·h)提高至2.2g/(L·h),摩尔得率从65%降低至58%.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导入改良的丁醇合成途径,使非生产菌株大肠杆菌具备产丁醇的能力。【方法】克隆大肠杆菌乙酰转移酶基因atoB和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丁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rt、hbd、adhE),构建多顺反子表达质粒pSE380-atoB-adhE-crt-hbd;克隆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反式烯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ter,构建表达质粒pSTV29-ter,并将双质粒导入到大肠杆菌。【结果】构建的工程菌能半厌氧发酵产微量丁醇,产量为0.08g/L。【结论】大肠杆菌中的丁醇合成途径导入成功,构建了产丁醇的大肠杆菌工程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克隆表达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DSM10702菌株的蔗糖磷酸化酶基因,并探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和转糖苷功能。从丁酸梭菌C.butyricum DSM10702菌株中克隆蔗糖磷酸化酶基因cbsp,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cbsp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XL1-blue中诱导表达;将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和转糖苷功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底物,重组酶Cbsp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7.0、Vmax和Km分别为(957±23.29)μmol·mg-1·min-1和(62.4±4.749) mmol·L-1。当以葡萄糖-1-磷酸(G-1-P)为糖基供体时,重组酶Cbsp对于多数单糖、糖醇类、(-)-儿茶素、己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L-抗坏血酸表现出转糖苷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丰富蔗糖磷酸化酶相关数据库,为其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注采水样微生物群落与高凝原油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凝油藏开发过程中,原油易在孔隙中析蜡、发生胶质和沥青质沉积等。研究不同水驱环境中内源微生物群落及其与高凝油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河南魏岗油田高凝油藏产出水样为研究对象,优选最佳激活体系;通过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考察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情况,研究激活前后内源微生物的群落变化以及原油组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注采水样中微生物群落差异明显,内源微生物被激活后优势菌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和梭菌(Clostridium ultunense)等,原油乳化分散等级最高可达5级,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最高为12.51%;凝点最多降低5℃,蜡含量降低3.95%以上,同时多环芳烃萘、菲及其同系物等降解较为明显;不同水驱环境中内源微生物在驱油、原油降解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微生物电解池为平台, 考察了阴极电势, pH以及初始乙酸盐浓度对乙酸还原及其丁酸、乙醇等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 恒定阴极电势-900mV(vs.Ag/AgCl)、 pH60时, 初始乙酸钠浓度为10g/L时, 丁酸产量最高, 可达到80(±5)mg/L, 乙醇积累26(±5)mg/L.在-900mV阴极电势下, 总碳回收率达到632%, 产物电子回收率为1306%; 在-800mV阴极电势下, 总碳回收率达到428%, 产物电子回收率为544%.控制阴极电势-850mV, 初始乙酸钠浓度由1g/L增加到5g/L, 丁酸的产量由488mg/L增加到762mg/L, 提高了56%.扫描电镜显示, 阴极碳毡上菌体主要为杆菌.对阴极附着微生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 DGGE)分析发现,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梭菌属(Clostridium)为主要的功能菌群, 假单胞菌可能与阴极电子传递有关, 而梭菌可能与高值有机物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羊肠毒血症又叫软肾病或过食症,主要发生于绵羊的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典型病变是肾脏松软如泥,小肠粘膜急性出血、充血,故也有“血肠子病”之称。常呈散发性发病,并可呈地方流行性,是危害养羊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可直接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现将小拐某连队养羊户本病流行情况与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腐败梭菌是专性厌氧菌,它可引起多种疾病,对畜禽养殖有较大危害.为了探讨有效控制该菌危害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腐败梭菌病原学、致病机理、感染途径及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灵敏地测定样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本实验以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滤液经硫酸铵分段盐析、丙酮分段沉淀及凝胶过滤得精制α毒素,在96孔细胞板上,经卵黄反应浊度(微量)法测定精制α毒素及培养滤液卵黄反应滴度分别为1:32768和1:2048,且该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是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青海省小麦条锈菌在小麦潜育期叶片菌源量,文中以小麦条锈菌延伸因子EF1为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小麦条锈菌潜育期菌源量检测体系。结果表明:(1)小麦条锈菌延伸因子EF1引物能从小麦叶片gDNA中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243 bp。(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是常规PCR灵敏度的100倍。(3)铭贤169叶片接种小麦条锈菌后第1天到第8天均检测到条锈菌,且菌源量随着天数的变化呈指数型增长趋势。本研究建立的检测体系可检测到小麦条锈菌在小麦潜育期叶片菌源量,为早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芯稀酸水解液(CDAH)中抑制物含量影响其制备生物丁醇的发酵性能。对玉米芯稀酸水解液的灭菌处理方式(如pH,灭菌温度等)与抑制物含量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灭菌温度、水解糖液总糖浓度对蒸汽灭菌过程中抑制物的产生有显著影响,在优化的灭菌条件(总糖质量浓度70 g/L,pH 4.0,灭菌温度115℃,灭菌时间15 min)下,灭菌后的水解糖液中,糠醛11.2 mg/L,羟甲基糠醛(HMF)43.4 mg/L,单酚74.3 mg/L,多酚46.7 mg/L。产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XY16能利用水解糖液,总糖质量浓度为40 g/L时,丙酮、丁醇和乙醇(ABE)质量浓度达到11.78 g/L,其中丁醇为7.36 g/L,和传统灭菌处理(121℃,15 min)及过滤除菌处理的水解糖液相比,丁醇、丙酮和乙醇(ABE)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29%和228%,丁醇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116%和2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