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金花  殷霞兵 《甘肃科技》2014,30(21):133-134
对比研究顺行及逆行静脉穿刺术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随机抽取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00例肿外周血管条件差的瘤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0位患者,实验组患者行逆行静脉穿刺操作,对照组行顺行静脉穿刺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实验组液体渗漏发生率为10%,对照组液体渗漏发生率为33.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手指的活动无明显影响,对照组对手指的活动有明显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液体流速无显著差异性。逆行静脉穿刺术与顺行静脉穿刺术相比,逆性静脉穿刺术应用于肿瘤患者是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方法,该技术提高了肿瘤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逆行静脉穿刺可作为一种可行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小儿的作用。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平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小儿1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比2组小儿疼痛程度疼痛相关指标、穿刺后心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观察组Wong-Bak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哭泣时间、穿刺后心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配合度91.94%优于对照组7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静脉输液小儿疼痛耐受程度,并能够改善配合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与输液相关护理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本院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在成立2年来的1245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相关的操作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本组1245例患儿静脉1次穿刺成功1213例(97.43%),提高了科室护士的整体穿刺水平和自信心;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和工作效率。结论注意技能培养,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7例需进行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选取的97例需实施静脉输液的患者,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成功率为80.41%,患者实施静脉输液失败率为19.59%。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保障静脉输液成功的首要因素,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从而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实施静脉输液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液流程再造后对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流程再造前、后各120例患者,比较输液流程再造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内容覆盖率。结果静脉输液流程再造前后输液等待时间,护士日平均穿刺人次,护理部检查分值,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内容覆盖率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液流程再造后使门急诊静脉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质量提高,增强了医院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组6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操作者进行。结果实验组一针成功率93.9%,对照组一针成功率87%,(z=17.098,P=0.002),实验组液体外渗率3.0%,对照组液体外渗率11%(x=29.490,P=0.000);实验组针头脱管率1.0%,对照组针头脱管率8.9%,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z=238.570,P〈0.01)。结论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使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针穿刺完成输液计划明显提高,提高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96例肿瘤患者PICC留置管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ICC留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和化疗中的优越性和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总结96例用常规方法留置PICC管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留置管在静脉输液和化疗中的优越性和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结果:96例病人PICC管留置成功率为97.9%,留置时间9~273 d(平均56 d).结论:PICC留置管解决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排除了化疗药物及高渗药物对外周血管损害,其操作简单,费用经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反向穿刺的可行性,以400例年龄从出生2天至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头皮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进行穿刺,试验组采用留置针反向穿刺,对照组采用正向穿刺。比较了两组穿刺的成功留置率和穿刺成功后的回血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成功留置率和成功穿刺后回血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得出结论: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差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握拳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同时采用传统握拳法和握手式握拳法实施操作,分析比较结果.结果 握手式握拳法在手背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传统握拳法更具优势(P<0.05).结论 握手式握拳法能克服传统握拳法中的诸多不足,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手背静脉穿刺时值得推行的一种握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综合护理措施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因感冒而输液的患者48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运用心理护理、穿刺技巧及温热疗法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分析易导致老年患者穿刺失败的原因,运用心理护理、穿刺技巧及温热疗法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护患关系,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 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头皮静脉穿刺息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握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同时采用传统握拳法和握手式握拳法实施操作,分析比较结果。结果握手式握拳法在手背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传统握拳法更具优势(P〈0.05)。结论握手式握拳法能克服传统握拳法中的诸多不足,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手背静脉穿刺时值得推行的一种握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魏秋文  张瑜 《科技信息》2009,(29):386-386,393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感,保持患者良好状态,维持血管通路,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次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颈内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方法 掌握颈内静脉插管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置管成功率.结果 通过对62例病人的穿刺,成功率高达96%.结论 颈内静脉插管操作简捷,安全可靠,透析效果满意,是临床上用于血液透析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颈内静脉插管血液透析。方法掌握颈内静脉插管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置管成功率。结果通过对62例病人的穿刺,成功率高达96%。结论颈内静脉插管操作简捷,安全可靠,透析效果满意,是临床上用于血液透析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层编号 994357 完成单位及南京鼓楼医院:冯敏、刘安琴、 主要人员孙燕芳、秦利荣、陆亚营 用山莨黄碱和一些其他药物涂以局部皮肤浅表血管,测量血管宽度,观察其效应.结果显示2%山莨黄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的显效达80%,与其他药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应用50例(静脉输液有困难,血管条件不良者),一次性穿刺成功38例,重复涂药的穿刺成功8例,采充盈术扩张4例,所用患者均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课题的创新点为:短时间内促使局部皮肤浅表血管扩张充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利于临床操作,无不良反应.该药品毒副作用低,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受到病人及护理人员的欢迎.利用该成果,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益于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九四O医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行静脉化疗治疗的104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式,B组则实施PICC方式。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2.31%与B组的96.15%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置管时间(156.74±16.59)d较A组的(3.68±1.83)d的长(P0.05),局部渗血及渗液、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A组低(P0.05),活动受限比例亦较A组低(P0.05),其带管舒适度较A组高(P0.05)。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与静脉留置针相比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显著减少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增加带管舒适度,且其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叶兰珠 《科技资讯》2012,(33):229-229
本文简单介绍了糖尿病患者两种静脉穿刺拔针方法效果比较的目的即观察糖尿病患者输液贴按压针眼处的止血效果;详细阐述了比较的方法即将56例糖尿病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使用输液贴按压针眼处,对照组26例使用医用棉签按压针眼处;得出了两种不同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输液贴按压针眼止血效果优于棉签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