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江西省吉安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均方差、M-K非参数检验法、EMD经验模态分解等分析方法,研究吉安市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对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吉安市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每10a增温0.17℃;通过M-K检验,得出2001年为吉安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年;通过年平均气温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得出气温与降水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而后根据EMD分解第5个IMF分量得出,年平均气温在年际尺度上呈显著增温趋势,而年平均降水呈显著递减趋势。最后以年平均气压、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日照和年平均风速5个气象因子为自变量,以年平均气温为因变量,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用于对年平均气温进行预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成县1961-2011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使用累积距平、一元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气候变化分析,找出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气候异常年份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成县51a来年平均气温以0.113℃/10a的趋势变暖,1年之中冬季变暖趋势明显,秋季增温不明显.春夏两季出现了2个增温期和1个降温期,与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大体分为1个偏冷期和2个偏暖期,1997年以来全年及冬、春、夏季平均气温偏暖明显;年降水量以12.58 mm/10 a的趋势减少,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明显,而冬季呈微弱的增长趋势.年降水量大体分为3个多雨时段和2个少雨时段;年日照时数以-60.335 h/10 a的倾向率减少,年日照时数大体分为2个多日照期和2个少日照期.1980年为日照的突变期,之前日照总体偏丰,其后日照总体偏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新疆于田县气象站1968—2018年的逐月气温数据,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于田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倾向率大小排列为:年均极端最低气温(0.42℃/10 a)>年均极端最高气温(0.36℃/10 a)>年平均气温(0.24℃/10 a)。四季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增减速率保持一致,冬季增温最快,夏季最慢;极端最低气温夏季最快,春季最慢。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00年、2002年和2001年。气温存在5~7 a和9~11 a的周期变化,其中极端最高气温10 a周期变化特征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6—2015年西宁城区、大通和湟中三个站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线性回归、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夏季城市热岛效应对西宁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1986—2015年西宁城区的夏季城市热岛强度呈减弱趋势,最高气温对其贡献最大。近30年西宁地区的夏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西宁城区、大通和湟中平均气温的升温率分别达0.7、1.0℃/10 a和0.5℃/10 a,西宁城区夏季气温在1997年出现突变,湟中在1994年出现突变,大通未发生突变。近30年西宁城区的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分别以4.5 mm/10 a和1.2 d/10 a的趋势增加;大通的夏季降水量在增加,降水日数在减少;湟中的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在减少。三个站的夏季降水量突变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西宁城区还在2000年发生突变。城区夏季最高气温热岛强度和最高气温与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郊区也是夏季最高气温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城市热岛效应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盛行风向和河谷地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监测站1960—2014年月气温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t检验及M-K突变检验法对呼伦贝尔市近55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近55年的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线性倾向率为0.42℃/10a,春季气温变暖趋势明显,对全年气温变暖贡献较大,线性倾向率为0.49℃/10a,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在1985年,1991以后一直到2014年这段时间气温上升趋势非常显著,这也和全球变暖的大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选取1959—2018年淮河流域的27个气象站点气温数据,基于MK突变检验对淮河流域气温变化对Hiatus现象的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全区年均温在2001年突变升高,四季气温突变变化差异较大。流域气温在1998年前后突变升高。(2)近60年研究区平均气温表现为0.023℃/10 a的增加趋势,而1998—2012年淮河流域的年均气温变化率为-0.251℃/10 a,存在较为显著的“变暖停滞”现象,且同时段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也呈现下降或者升温变缓趋势。(3)“变暖停滞”后气温进入快速升高阶段,2012—2018年年均气温变化率高达1.242℃/10 a,冬季均温变化是研究区气温变化趋势的主导。  相似文献   

7.
利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K法)、滑动T检验(MTT法)、小波分析以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等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内34个气象观测站近60年(1953~2016)的气象观测数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气候变化趋势以增温为主,年均气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暖化趋势.珠江三角洲内不同地区年均气温的增温变化率: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增温幅度:年均最低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气温.其中年均最低温度的升高对珠三角地区的增温起到了极其显著的影响.珠三角地区近60年来气温变化过程中发生了4~5次的气温突变,年际均温以5~10年的短周期振荡为主,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气温开始显著变暖.珠三角地区地域性年均气温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西南到东部地区逐渐增温的特征,会由于不同具体区域以0.131~0.146℃/10a的气温变化率进行变暖.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1-2010年郑州气象站的太阳辐射和日照资料以及洛阳气象观测站日照、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水汽压、能见度资料,采用气候学计算、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相关分析、Min-max标准化等方法,对洛阳地区太阳辐射进行了计算,探讨了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洛阳1981-2010年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为4 842.36 MJ/m2,其中1986年最高,为5 245.20 MJ/m2,1989年最低,为4 548.60 MJ/m2。30年总体趋于下降,下降幅度-1.39 MJ/(m2·a)。年太阳总辐射在90年代中前期出现突变,1981-1993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4 812.23MJ/m2,1994-2008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4 919.55MJ/m2,突变前后年太阳总辐射相差107.32MJ/m2。日照时数和太阳总辐射近30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30年低云量、相对湿度、能见度呈显著下降趋势;总云量总体趋于下降,下降趋势不显著;水汽压总体趋于上升,上升趋势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水汽压与太阳辐射呈负相关,能见度呈正相关。低云量、相对湿度、水汽压、能见度与太阳辐射的相关系数表现为冬季春秋季夏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新乡市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气象因子与土壤湿度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新乡市近35a土壤年平均湿度或最低湿度显著下降,年平均土壤湿度下降0.4%左右;浅层和深层降低了土壤水分水平之间的垂直变化;新乡市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与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同时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相关性逐渐减小;新乡市土壤水分与季节温度变化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土壤水分随季节温度和降水量的二元回归方程通过了F检验,春季、秋季和冬季通过了F0.01的显著性检验,夏季通过了F0.05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河北省2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0 cm地温,对河北省0 cm地温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数学统计法,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河北省0 cm地温变化特征分析。【结果】1960—2020年河北省年平均地温呈显著波动上升的趋势,地温倾向率为0.36℃·(10 a)-1(P<0.01),与我国其他地区地温时间变化特征相似。【结论】河北省年均地温升高主要受春季、冬季和秋季的季节影响。春季为四个季节中平均地温变化相差最大的季节。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14年8-10月西安市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强度指数分析了西安市秋淋天气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近50年来西安市秋季9~10月降水量最少的阶段.1961年以来西安市共有23 a出现秋淋多雨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较多,1983年和1984年出现强秋淋;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10年代初期,只有1992年出现了1次秋淋天气;2011年以来,秋淋呈明显上升、增强趋势.1961-2014年秋淋天气过程平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偏多年份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和21世纪.厄尔尼诺使秋季9~10月降水量减少,与秋淋天气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近54年西安市秋淋没有发生显著的气候突变,存在4~6 a、10 a和24 a左右的长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2.
<正> 旱涝灾害迄今仍是河南省农业的严重灾害。建国以来,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虽有效地提高了防御旱涝能力。但是,洪涝渍和干旱灾害、仍然困扰着河南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一、农业旱涝灾害特征 1.季节性明显,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较大,年雨量50-60%降落在夏季,成为农业洪涝灾害的主导原因。冬春少雨蒸发量大,农业生产频遭春旱。由于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加重了旱涝灾害的防御难度。春旱平均相对变率在50-70%。夏播作物生长旺季的6-8月间,由于各年夏季风强弱和迟早的差异、降水量极不稳定,6月变率可高达80%左右。7-8月变率达39-65%,使当地农业防旱与抗涝频繁交替难以驾驭。 2.旱涝灾害随地势高低呈阶梯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张婉 《河南科技》2023,(17):91-94
【目的】研究驻马店市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为大气污染预报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驻马店市大气颗粒物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对驻马店市PM2.5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研究气象要素及其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21年驻马店市大气污染日全年占比12%,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9.2~176.4μg/m3,年平均浓度为44.5μg/m3,冬季浓度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低,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PM2.5/PM10平均比值62%,冬季最大,春季最小。【结论】从相关性来看,边界层高度和气温、风速、辐射强度均呈正相关;PM2.5浓度与气温、辐射、降水和边界层高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呈弱的负相关。此外,风速和大气边界层高度所代表的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对PM2.5污染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安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西安市2002年12月—2012年11月逐年、季、月植被NDVI序列,结合同期西安市的观测数据,总结出西安市NDVI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安市NDVI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值在0.237 8~0.252 5之间;春季NDVI增加量最大,为0.004/a.(2)10年来西安市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气温基本持平,气候驱动力不利于植被覆盖增长;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雨热同期满足了植被生长发育需求.(3)年和季NDVI总体上与同期平均气温、上期降水相关性较好.(4)西安市植被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5)人为因素在植被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汤阴县1965—2017年53年日照时数的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汤阴县日照时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和月份变化、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阴县日照时数随着时间呈现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8h.10a-1,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偏多,年代际变化不明显,80年代急剧减少,年代际呈显著急剧减少趋势;月总日照时数最高值为5月,最低值为1月,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较大;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四季均呈显著性减少的趋势,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祁连山西段北坡34个观测站点29年的实测平均降水量,从30m、90m、1km、2km、5km、7.5km、10km 7种分辨率DEM中提取坡度、坡向、局部最大高程、局部最小高程、局部平均高程、局部高差等地形因子,分析不同分辨率下地形因子与降水的相关性,并利用多项式回归+残差插值法进行降水面域化处理.结果表明,最佳DEM分辨率是2km,插值结果百分比误差在10%以内.降水随海拔升高而线性递增,递增速率为18mm/100m,最大降水高度点海拔在3 400m左右,降水量最大达到853mm/a,是地形抬升及"狭管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Morlet复小波函数对1960—2015年信阳市降水量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2016年以后一段时间内呈偏少趋势,春季降水将呈略偏多趋势,夏秋冬三季的降水将均呈偏少趋势;信阳年降水量主要受10~16年和4~8年时间尺度的影响,具有5年和8年、16年的时间尺度周期;春季降水量具有6年和14年的时间尺度周期;夏季降水量具有5、8、11年和16年的时间尺度周期;秋季降水量具有6、11年和16年的主周期;冬季降水量具有5、9年和15年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小波分析、Morlet复小波函数对1960—2015年信阳市降水量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2016年以后一段时间内呈偏少趋势,春季降水将呈略偏多趋势,夏秋冬三季的降水将均呈偏少趋势;信阳年降水量主要受10~16年和4~8年时间尺度的影响,具有5年和8年、16年的时间尺度周期;春季降水量具有6年和14年的时间尺度周期;夏季降水量具有5、8、11年和16年的时间尺度周期;秋季降水量具有6、11年和16年的主周期;冬季降水量具有5、9年和15年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19.
利用GIS技术对黄淮海地区202个气象站点自1970—2013年的气温、光照及降水等气象要素和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季内该区域的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内热量资源分布在1 800~2 800℃,并有逐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基本空间格局;光照条件由北到南逐步递减,平均日照时数在500~900h,但累积光照时数下降明显;降水资源总体较为稳定,平均降雨量位于260~580mm,但年际变化和区域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王琛 《河南科技》2022,(14):120-123
通过研究 2016—2018 年许昌城区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得出以下结论。(1)2016—2018年许昌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有所好转,达标率逐年降低。(2)月均浓度呈“V”型变化。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PM10春季浓度高于秋季。PM2.5平均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PM10平均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3)PM2.5浓度主要与气温呈负相关;PM2.5、PM10浓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在春、冬季呈正相关,夏季呈负相关;PM10浓度和相对湿度主要呈负相关;PM2.5、PM10浓度与风速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