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与应用在我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发展很快,已遍及全国广大地区.关于钢管拱肋的加工、拼装和对此类结构的施工技术、施工规范、检验程序与指标仍不很完善.本文结合银川绕城高速公路大西湖特大桥钢管拱桥的施工实践,对钢管拱加工与现场预拼施工方法作简要介绍,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与应用在我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发展很快,已遍及全国广大地区。关于钢管拱肋的加工、拼装和对此类结构的施工技术、施工规范、检验程序与指标仍不很完善。本文结合银川绕城高速公路大西湖特大桥钢管拱桥的施工实践,对钢管拱加工与现场预拼施工方法作简要介绍,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索拱组合结构进行了受力性能理论分析,以我国已建成的主跨为400 m的一座斜拉拱组合桥梁为例,运用平面杆系分析系统,与普通拱桥对比了在恒载作用下斜拉拱组合桥的内力、挠度计算结果以及承载能力极限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包络图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拱桥相比,合理的设计斜拉拱组合桥中斜拉索的参数,能够一定程度地降低整个拱肋的轴力,减小拱脚的负弯矩和剪力.由此得到结论;斜拉拱组合桥不仅桥型新颖美观,更重要的是拱肋轴力可调,该拱桥桥型可以大跨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为背景工程,研究设置临时锚锭的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桥梁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先缆后梁”施工方法的特点,采用梁段间临时绞连接,边跨段与支架段分离的主梁连接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确定在边跨吊装4个节段后,进行支架段与边跨间合拢段的吊装;设置6个临时拉索张拉步骤,可有效平衡主缆的水平力,同时保证辅助墩的受力安全。辅助墩最大拉应力为1.00 MPa;通过设置梁面压重水袋可有效控制主塔应力,避免主缆滑移。主塔最大拉应力为1.65 MPa,塔顶位移控制在±16.0 cm内。施工方案的确定过程可为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施工方案从吊装节段划分、支撑体系的制造及安装、吊装工具的选型和钢箱梁吊装流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结合本桥的现场条件及结构特点,采取合理划分吊装节段、厂内完成运输节段的总装及预装,用汽车吊完成节段的安装工作。通过对吊装节段进行合理划分及安装,尽量保持了三环线的畅通,减少了节段数量,缩短了吊装工期,按期保质地完成钢箱梁节段的施工工作,为同类工程结构的吊装技术施工提供了实践依据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拱桥因其合理的拱轴线、灵活的拱脚位置和桥面纵坡,能够更好地适应起伏较大的山区地形,使拱桥跨径选择更合理、更经济、更美观。主拱圈作为拱桥的主要承重结构,其拱轴线形直接影响拱肋截面内力的分布和大小。因此,确定大跨度非对称拱桥线形是拱桥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理论推导非对称拱桥的合理拱轴线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弯曲变形能最小和惩罚函数思想的拱轴线形优化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全拱肋的受力状态,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性能,并兼顾了桥梁造型和施工便捷性。研究以某大跨度铁路非对称拱桥为工程背景,通过遗传算法(GA)和有限元法搭建了MATLAB-ANSYS联合仿真程序,吸纳了GA全局搜索能力强的特点,方便快捷地确定了其最佳的拱轴线形,验证了采用该方法优化拱轴线形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最后对结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探究了结构参数对拱肋受力的影响。研究为大跨度非对称拱桥结构合理拱轴线形的确定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了设计效率,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人工成本增加,国内外均在寻求更省工、效率更高及安全质量有保证的施工方法。特别是清水砼及装饰砼逐渐流行,这方面的工作愈来愈被人们重视。这项工作包含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结构吊装及施工工艺问题,同时还涉及设备的通用化、模块化等问题,涉及复杂的、综合性强的系统技术问题,需要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去解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桁式索拱桥的结构体系机理,提出弹性支承连续梁-桁架-无铰拱的组合体系理论模型;基于各简单体系满足边界位移协调与力的平衡条件,运用柔度法建立理论模型的体系协调矩阵方程组.通过对本文方法、试验实测数据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来分析桁式索拱桥的体系协作机理;试验模型桥梁的体系协作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跨均布荷载工况下桁架体系承担大部分外荷载,与普通上承式拱桥力学行为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某混凝土斜拉桥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本研究在试验检测和有限元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固方案,并在斜拉索更换施工中对斜拉索索力、主梁位移、主塔偏位等关键指标进行施工控制。同时,结合施工控制结果和加固前、后荷载试验对比,对桥梁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换索施工过程控制良好,加固后结构受力得到改善,桥梁承载能力、整体抗弯刚度有明显提高,结构安全储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省兰州市某钢箱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拱肋横撑的布置位置和刚度对钢箱系杆拱桥在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响应的影响。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数值模型,模拟计算出拱桥上选定的节点在横向、纵向和竖向三个方向的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包括各节点的位移和正应力。结果表明,随着拱肋横撑的布置位置和刚度的变化,拱桥的地震响应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对该类桥型的横撑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格丑沟特大桥主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结构特点,利用有限元程序Midas,计算出了全桥的轴力、剪力、弯矩,以及整体的稳定安全系数.分析探讨了桥的静力特性、动力特性和稳定性,为该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也为桥梁在运营过程中的健康检测和维护提供了基础性数据,对于改进同类拱桥的结构布置和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洞口段施工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国省干线横九线何家陂隧道进洞方案的成功工程实例,采用反压护拱、大管棚超前支护、砂浆锚杆、超前小导管及锚喷联合支护加固洞口岩体,利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保证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庞村西特大桥是郑新快速通道上的一座控制性工程,主桥为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文章系统介绍了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支架施工工艺及方法,对该类桥型在施工中的主要环节作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具体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双向倾斜桥塔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应科学设置横撑,并对其进行施工控制。本文以某斜塔空间扭索双索面斜拉桥方案为例,对全桥模型进行复核和施工阶段计算后提出了横撑设置方案,并在主动横撑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同时对横撑的拆除时机与方法也进行了阐述,从而得出结论:在主动横撑设计时要做到内力控制为主、变形控制为辅,主要控制中塔柱根部混凝土截面应力来确定主动横撑的预顶力;主动横撑的预顶力值受温度和焊接变形的内力变化值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要保证塔柱施工质量和横撑的焊接质量,最后还要掌握合理横撑的拆除时机。  相似文献   

15.
钢结构自身存在很多结构形式与特征,从它的特征中可以看出建筑行业的综合效益。目前,我国钢结构发展非常迅速,钢结构吊装施工系统较为复杂,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施工进度等影响非常大,为了避免在钢结构吊装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选择最佳的吊装方法。本文主要以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的施工工法为例,探讨钢结构吊装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郑州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依托,该深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双排桩+锚索"支护结构型式。对该支护结构型式通过理正深基坑软件计算设计,结果表明:采用"双排桩+锚索"支护能够保证深基坑的安全性要求,且经济,施工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北京望京城盈中心的基坑建设为背景,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施工过程,基坑护坡桩顶部的水平位移及竖直沉降的时空效应规律。将计算值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锚索的水平角度,基坑支护效果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的水平角对整个桩锚支护结构体系的支护效果敏感性较高,施工时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对桥梁工程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践过程中,若将预应力砼结构应用于桥梁工程,则有利于增强这类工程的实践应用效果。但是,预应力砼结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腐蚀问题,进而会威胁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其安全性能,缩短桥梁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后张法预应力砼桥梁施工技术应用分析,确保桥梁工程结构性能可靠。基于此,本文就后张法预应力砼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ANSYS对DP60/30B型节段拼装架桥机的各施工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架桥机施工过程满足强度及刚度要求。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2个会使主梁产生较大响应的频率,分别为0.180Hz和0.409Hz。所得结论对施工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鑫磊 《河南科技》2023,(24):63-66
【目的】路堑边坡稳定性是影响公路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某公路段运营期边坡安全,以某公路路堑边坡为例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中的slope模块,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锚索不同预应力损失率条件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建立预应力损失率与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关系式,结合现场边坡稳定状态调查及锚锁预应力损失率检测结果,综合评价现状条件下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路堑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若预应力损失率达到60%,则可能出现失稳风险。【结论】建议加强监测,并适时进行相关检测,必要时采取相应补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