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黏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黏土在土类划分上属于特殊性土,由于其特殊的成因过程及成因环境,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黏土的工程性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黏土界限含水量以及胀缩性的影响,探究其内在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浸泡7 d后的土体的界限含水量均会改变,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在NaCl和CaCl_2溶液中浸泡的土样液限和塑性指数增大、塑限减小,且随着酸性和碱性的增强会进一步加大这一趋势。而在NaCl和CaCl_2溶液中浸泡的土样的自由膨胀率、线缩率、体缩率会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自由膨胀率在酸性相同条件下随着p H的减小而增大,在碱性环境中自由膨胀率随着p H的升高而增大,线缩率和体缩率则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浸泡温度、浸泡时间、pH和磨浆时料水比、水温等为影响因素,以感官评分、得率和保水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北豆腐加工中最佳浸泡和磨浆工艺。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pH为7.5的条件下浸泡12h,磨浆料水比为1∶8、磨浆水温控制在40℃时所得北豆腐色泽均一,断面光滑、细腻,弹性好,豆香味浓郁,保水性和得率也最优。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石三轴测试系统对3种不同p H化学溶液浸泡后的花岗岩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探讨不同p H化学溶液对花岗岩力学特性的腐蚀效应,获得不同化学溶液对花岗岩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测量3种溶液浸泡过程中各溶液的p H变化以及浸泡岩样的质量变化分析化学溶液对岩石的腐蚀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 H化学溶液对花岗岩力学性质的影响不同,p H为10溶液浸泡后的花岗岩三轴压缩强度最高,p H为13溶液浸泡后的花岗岩三轴压缩强度次之,p H为7溶液浸泡后的花岗岩三轴压缩强度最低,且花岗岩的凝聚力随差浸泡溶液的p H增加而增加,而内摩擦角随着p H增加而减少,并进一步分析化学溶液对花岗岩强度的腐蚀机理。室内试验结果可为构建花岗岩化学腐蚀条件下本构模型提供重要的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提取叶蛋白后的花椰菜茎叶渣为原料,采取化学法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研究不同p H、碱浸温度、碱浸时间、酸浸温度、酸浸时间对花椰菜茎叶IDF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H2O2对提取出的IDF进行了脱色研究,探讨不同H2O2质量分数、料液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细度的花椰菜茎叶IDF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浸p H10、碱浸温度50℃、碱浸时间50min、酸浸温度40℃、酸浸时间60min,该工艺条件下IDF提取率达91.31%;最佳脱色工艺为:H2O2体积分数7%,料液比(g/m L)1/80、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漂白得到的IDF的白度达81.79;IDF粉碎过80目筛后,持水力和膨胀力达到最大,分别为8.37g/g和8.23 m L/g。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水的重复利用,采用混凝法对陕北某煤矿矿井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高分子助凝剂、p H对该矿井水混凝效果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絮体尺寸和絮体强度的测定探讨了混凝机理,提出了工艺控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工艺为:p H=8、投加35 mg/L的聚合硫酸铁,出水浊度为6.6 NTU,浊度去除率可达99%,达到了洗煤用水水质标准(GB 50359—2005),可回用于洗煤工艺。研究表明:聚合硫酸铁形成絮体后Zeta电位最接近0,混凝效果最佳。聚合硫酸铁形成絮体尺寸和强度较大但回复系数较小,在工艺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时间和搅拌强度,避免将混凝反应中聚合硫酸铁形成的絮体再次打碎,影响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拟减少碱用量,研究表面活性剂在布敦岩沥青与水界面的吸附性能,为热碱水洗分离布敦岩沥青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热碱水洗法分离天然沥青油,分析碱度、固液比、温度、吸附时间等条件对布敦岩沥青与水界面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复配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2%时,在p H值为8、固液比为1∶40、温度为75℃、吸附时间为90 min等条件下吸附效果较好.结论吸附动力学表明,p H值为8时吸附速率常数Ka比p H值为4时大,而吸附活化能Ea却比p H值为4时小,说明p H值为8时更利于反应的进行.吸附热力学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布敦岩沥青与水界面的吸附过程是吸热、且自发的过程.红外光谱显示,表面活性剂在布敦岩沥青与水界面的吸附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7.
影响腐竹产率及感官品质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虹 《中州大学学报》2008,25(4):126-128
研究腐竹加工过程中关键因素对腐竹的产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浸泡大豆用水的pH值为7、水温为30℃、磨浆时料水比为1:8.5、揭竹温度在80℃~83℃时,腐竹的产率最高可达52%以上,所得腐竹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短柄五加果实多糖提取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利用水提醇沉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确定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5(W/V)、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h、p H6.0、重复2次。在该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3.25%。本研究为短柄五加果实多糖的提取分离条件提供了参考,有助于短柄五加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9.
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量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的影响.优选细辛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浸泡3h,提取3h.此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简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不同水温、浸泡时间及浸泡次数对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所泡茶水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为人们合理购茶、饮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日常饮茶方式浸泡茶叶,以酒石酸亚铁为显色剂、没食子酸丙酯为标准对照品,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水中茶多酚。结果:相同浸泡条件下,湄潭翠芽茶水中茶多酚的量最大,都匀毛尖次之,凤冈锌硒茶最少。浸泡水温越高,茶水中茶多酚含量越高;浸泡次数越多,茶水中茶多酚含量越低。浸泡水温比浸泡时间对茶水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更大。不同条件下浸泡出茶多酚的质量占茶叶总质量的12.50%~29.73%。  相似文献   

11.
黏土矿物为原料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蛭石为原料,以硫酸为改性剂,制备无机絮凝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对混浊的河水进行初步絮凝实验,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絮凝剂投加量、体系p H、搅拌速率、搅拌时间、沉淀时间以及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水温30,℃、调节水样p H为8、絮凝剂投加量为300,mg/L条件下,120,r/min快速搅拌2,min,40,r/min慢速搅拌15,min,静置20,min后浊度由189.3,NTU降至0.6,NTU,浊度去除率达到99.7%.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和2017年两个结冰期内对渤海某海水人工养殖池塘冰厚度的变化和冰盖下水体的温度、盐度、p H和溶解氧进行连续观测。冰厚采用超声测距仪定时测量,冰温、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 H分层观测。研究发现,盐度的变化与冰的生长密切相关,而冰厚度的变化主要受气温的控制,p H和溶解氧的变化与水温和光合作用相关,冰融化时p H和溶解氧变化浮动较大,冰融水起到了稀释作用,溶解氧浓度降低。可见,气温影响冰厚和水温,进而间接影响了盐度、p H和溶解氧。观测的养殖池塘水体溶氧含量一直大于8 mg·L-1,没有出现缺氧的情况。p H范围在7. 7~9. 0之间,没有出现异常。养殖池塘内的海参对盐度的耐受范围是20~35,而其栖息的水体底层的盐度,主要是在29. 022 7~34. 028 6间,仅当冰融化时,盐度最低值降到21. 074 8,但在之后再3~5 d内上升至29,可见,盐度的变化是在其可承受范围内。综上分析,温度是决定冬季海水养殖生物存活率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煤矸石中环境敏感性微量元素淋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新庄孜煤矿新鲜矸石、风化矸石、沉陷复垦区充填矸石和煤泥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分批浸出实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Cd,Cr,Pb和Mn 4种环境敏感性微量元素在3种p H的浸泡介质、3种粒径和6个时间段的浸出浓度,对比分析其阶段浸出率、总浸出率和最大浸泡析出量,探讨各元素的淋滤析出特征,参考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不同元素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的浸出效果随着粒径、p H降低呈增强趋势,元素的浸出总量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煤泥中各微量元素的总浸出率高于其他类型样品;在样品类型、粒径及浸泡介质等条件一定时,4种元素的浸出效果及对环境的危害性由大到小顺序为:Cd,Pb,Cr,Mn。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和2017年两个结冰期内对渤海某海水人工养殖池塘冰厚度的变化和冰盖下水体的温度、盐度、p H和溶解氧进行连续观测。冰厚采用超声测距仪定时测量,冰温、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 H分层观测。研究发现,盐度的变化与冰的生长密切相关,而冰厚度的变化主要受气温的控制,p H和溶解氧的变化与水温和光合作用相关,冰融化时p H和溶解氧变化浮动较大,冰融水起到了稀释作用,溶解氧浓度降低。可见,气温影响冰厚和水温,进而间接影响了盐度、p H和溶解氧。观测的养殖池塘水体溶氧含量一直大于8 mg·L-1,没有出现缺氧的情况。p H范围在7. 7~9. 0之间,没有出现异常。养殖池塘内的海参对盐度的耐受范围是20~35,而其栖息的水体底层的盐度,主要是在29. 022 7~34. 028 6间,仅当冰融化时,盐度最低值降到21. 074 8,但在之后再3~5 d内上升至29,可见,盐度的变化是在其可承受范围内。综上分析,温度是决定冬季海水养殖生物存活率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对三段石灰法处理重金属硫酸废水的工艺进行了改进,提出石灰消化时间由原来的4 h延长到24 h以上,一段硫酸废水混凝反应的p H由原来的3~5变为10~11,弃用一段沉淀污泥回流;二段处理把原工艺采用石灰乳调节p H改用氢氧化钠和磷肥厂的磷酸废水,出水p H控制在8~9;二段出水过滤设备把原来纤维球过滤装置改为砂滤,砂滤出水回用于工艺,滤料反冲洗采用硫酸废水,清洗采用清水池循环水。实验表明:通过改进,出水中Zn2+,Pb2+,Cd2+,Cu2+浓度小于1.0 mg/L,废水中重金属达标排放,同时大大降低了出水中Ca2+浓度,缓解了出水循环利用工艺严重结垢问题,也解决了原工艺处理出水p H高形成较高浓度重金属配合物污染土壤河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补骨脂蛋白质,以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的蛋白质溶出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补骨脂蛋白质的碱提工艺条件,考察浸提p H、料液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补骨脂蛋白质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提取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浸提p H料液比温度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p H 10.0、料液比(g/m L)1∶20、温度45℃、浸提时间150 min,此条件下补骨脂蛋白质溶出率为23.69%.以BCA法测定酸沉蛋白质浓度,确定补骨脂蛋白质的最大沉淀量p H为4.5,蛋白质的最大沉淀率为55.16%.对比发现理论提取率与实际提取率基本相同,证明BCA法测定补骨脂蛋白质的方法准确、可靠,为补骨质蛋白质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石南藤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得油率为指标,以液料比、蒸馏时间、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5:1,蒸馏时间1.5h,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1h^[1],得油率为0.324%。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优选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以静置时间、酸沉p H值、保温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黄芩苷的最佳纯化条件.结果表明,黄芩苷最佳提取工艺为用70%的乙醇提取3次,2h/次;最佳纯化工艺为将提取液用酸调整p H值为2. 0,保温30min,静置12h,由此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可以获得含量较高的黄芩苷,工艺稳定可行.确定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为黄芩苷的工业生产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黑果枸杞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彪  李爱德 《甘肃科技》2013,(22):168-170
分别采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0.5% NaCl和不同时间浓H2SO4处理黑果枸杞种子,刺激种子发芽.结果表明,经浓H2SO4腐蚀种皮,可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其中3min处理的发芽效果最好.不同浓度IBA和0.5% NaCl溶液、低温(20℃)或高温(60℃)水浸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比对照低,发芽指数没有大的差异,说明抑制了种子发芽,最差为20℃水浸泡种子.  相似文献   

20.
新型甜面酱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甜面酱、豆酱各自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分析它们各自的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综合各种数据找出各自最佳的生产工艺及参数,并结合数据开发研究新型黄豆甜面酱的生产工艺方法。结果表明:黄豆面酱原料配比10∶1,浸泡时间60m in,蒸煮时间常压4h,或0.2Mpa30m in,制曲温度37℃,盐水用量为原料的90%,浓度约为12%,温度45℃,前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前期约40天;后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约30天。同时进行成曲及半成品配比实验,结果表明黄豆甜面酱采用半成品配比要比成曲配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