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的作用。宁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自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实施前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无菌物品管理合格率、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实施后止血钳、剪刀、持针器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器械包、敷料包、病区诊疗包管理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环境管理、设备管理、包装质量、清洗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正确洗手、防护知识、防护用具、日常防护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PDCA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提升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2.
探讨一体化管理方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应用的价值。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实施传统手术器械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消毒灭菌手术器械共1532件。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施一体化管理方案作为观察组,消毒灭菌手术器械共1534件。比较2组手术器械护理质量及手术器械遗失耗损量,比较手术医生对2组器械的满意度。观察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包灭菌合格率、包外标签完整率较对照组高,器械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手术器械遗失耗损量较对照组低(P0.05);手术医生对观察组手术器械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应用一体化管理方案,可显著提高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同时可有效降低其遗失耗损量。  相似文献   

3.
分析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质量管理对策。研究对象为甘肃省中医院使用过的150件胃镜与160件肠镜,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实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时间段设为实施后,将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未实施技术规范的时间段设为实施前,比较两个时间段胃镜与肠镜的灭菌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质量管理对策。实施前,胃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6.67%,实施后合格率为100.00%;肠镜实施前的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2.50%,实施后为100.00%,胃镜、肠镜实施前后的消毒灭菌合格率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共有48件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合格,其中,清洗剂或消毒剂浓度不够10件,浸泡周期不标准11件,清洗消毒过程不仔细9件,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12件,消毒后内镜存放不当6件。导致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不合格的因素有清洗剂或消毒剂浓度不够、浸泡周期不标准、清洗消毒过程不仔细、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消毒后内镜存放不当,院方要严格执行相关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相关卫生标准,提高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范清  朱红艳  袁亚萍  陈琼 《甘肃科技》2009,25(12):159-160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通过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追溯系统在实践中与医院HIS系统进行相关联前后24个月,员工院感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锐器伤发生率、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监测、检查包装管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无菌物品管理、临床满意度及感控质量管理的分进行比较。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感控措施落实得分及器械清洗效果、检查、包装管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无菌物品管理,临床满意度得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应用质量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工作中应用,实现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优化了工作流程,使消毒供应中心实现了工作流程标准化,质量可控化,追溯信息化和标准化;增强员工的自律性,事事责任到人,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保证生产质量,有效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还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院感管理质量和临床满意度。既能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全方位的质量和服务管理,在法律上可以举证倒置依据,又可以拓展专业领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追溯系统全面控制消毒供应中心各种无菌包的处理过程,通过扫描操作将信息系统与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供应管理等有效结合,建立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控信息,实现无菌物品的质量追溯和信息化管理。通过应用,该系统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医院消毒灭菌操作流程的科学管理,保障了循环使用医疗器械的供应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免疫机能低下的人群密集地方。随着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大量抗菌素的使用,菌群失调,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加强供应室灭菌物品的管理和质量监控,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人安全,防止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1 无菌物品的管理 1.1 合理的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无菌状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于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随机抽选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敦煌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为各科室提供的消毒器械和物品450份,本阶段作为质量改进前阶段,分为对照阶段,另外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提供的消毒器械和物品450份,本阶段为持续质量改进后阶段,为观察阶段,对比两个阶段的各科室满意度、消毒合格率和院内感染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阶段的各科室满意度、消毒合格率相较于对照阶段,明显提升,而院内感染率则明显下降(P0.05)。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规模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医学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医院建立一个规范的消毒供应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要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到位,各环节按照规定把控完成质量,严格杜绝医院感染现象发生.要想保证消毒室的工作可以正常完成,并且可以妥善保管已经消毒灭菌的物品.医院要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监管工作,文章对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消毒工作提出了几项合理性建议,以确保消毒供应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效果。选取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2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护士3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优质护理培训,并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医疗物品处理制度。对比护士在优质护理实施前后工作压力改善情况。在培训前后分别随机抽取380件医疗用品,测定洗涤、灭菌、包装的合格率。同时调查门诊、病房、手术三个科室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满意程度。优质护理实施后护士工作压力明显比实施前减轻(P0.05);优质护理实施后医疗用品洗涤、灭菌、包装的合格率明显比实施前高(P0.05);经过调查优质护理实施后门诊、病房、手术三个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程度比实施前高(P0.05)。优质护理应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可以明显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洁 《甘肃科技》2022,(5):110-113
分析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管理中应用品管圈(QCC)活动的作用。以2019年6月—2019年11月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未实施QCC活动的这一段时间作为对照组,共清洗消毒软式内镜314件。以2019年12月—2020年5月内镜中心实施QCC活动后这一段时间作为研究组,共清洗消毒软式内镜317件。比较2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包括清洗不合格率、消毒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器械损毁率等。同时采用自制的相关量表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评估。研究组清洗不合格率、消毒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器械损毁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总分(35.16±2.93)分亦明显较高于对照组(31.16±2.58)分(P<0.05)。运用QCC活动可明显提高内镜中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时期骨科外来器械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物流、清洗灭菌因素、操作人员的行为和流程管理方法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骨科外来器械管理将适时调整管理策略,重点在保障和促进骨科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和功能达标,注重外来人员和器械证件验收部门的管理,提高各流程效率,减少不必要资源浪费,以及质量追溯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研究,健全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管理团队,开展学术交流,充分发挥自动化清洗消毒和信息化管理、交流的优势,为医院感染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信息支持,使发展骨科外来器械管理、预防骨科外来器械造成医院感染,成为大众意识、多家医院、多个部门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观察供应室实施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的实际效果,探讨该工作方式的应用价值。庆阳市人民医院供应室于2016年1月开始实行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分别选择2015年12月及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收集其临床病历,对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供应室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供应室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实行前医院感染率为9.47%(18/190),实行后医院感染率为3.30%(6/182),实行后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实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应室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明显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提升了整体医疗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0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这一时间段作为对照组,接收外来器械共4182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这一时间段作为观察组,接收外来器械共4198件。对比两组工作人员对外来器械知识认知程度及外来器械护理质量。观察组工作人员对外来器械各项知识的认知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外来器械有效交接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器械完整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明显提高工作人员对外来器械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改善外来器械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急救药械完好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将2015年武威肿瘤医院应用传统管理方法对急救药械完好率的管理设为对照组,2016年医院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急救药械完好率进行管理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实施两种管理方法后急救车、抢救设备、急救药品、抢救用药记录本、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的完好情况。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急救药品、一次性物品、无菌物品、抢救设备、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抢救用药记录本的完好率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质量改进可促进急救药械完好率的提升,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人及结核病人使用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由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使用密闭转运箱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再由专业清洗消毒人员在标准防护情况下进行处置,严格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遵循"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16)",对不同诊疗物品和器械、器具,采取有针对性的消毒灭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评价手术室不同干手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参与外科手术的医务人员93名,并随机划分为3组,即毛巾组、无菌干手纸组及普通干手纸组,每组各31名。每组均于完成洗手、干手及消毒流程后实施细菌培养并核算成本,比较3组消毒合格情况及经济成本。3组干手方法外科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普通干手纸组经济成本较毛巾组、无菌干手纸组低。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使用普通干手纸干手,操作简便,经济成本低,且能有效保证手消毒效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消毒灭菌设备负责对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等器材的消毒灭菌工作,设备消毒结果和医疗安全息息相关,感染管理必须要重视消毒灭菌设备的管理。基于此,该文先对消毒灭菌设备管理存在的弊端展开分析,从而提出了消毒灭菌设备加强感染控制的管理方法。以期能够提高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设备的管理,让医院感染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红波 《甘肃科技》2012,28(24):103-104
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从2011年8月开始由分散式转变成集中式,开展了所有消毒物品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经过努力,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操作流程,实现消毒物品的质量可控制、可追溯。通过对复用医疗器械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控制院内感染、费用等比较,发现复用医疗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后医疗器械质量达到标准、使用寿命延长,节省了人力和物资消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了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复用医疗器械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清洗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热源、微生物及有害物质的关键措施,其优点是能降低物体上的生物负荷,而达到灭菌时无菌保障水平(SAL)10-6[1]。清洗为消毒清除障碍,是医疗用品再处理的必要过程,如果清洗不彻底,将成为医院感染的传染源。通过对我院可再生使用医疗器械清洗过程的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积极找出对策,提高了清洗质量,保证了消毒灭菌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