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对太阳能供热水系统特点及空气源热泵工作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以空气源热泵和电加热器为辅助热源的太阳能集中供热水远程监测系统,不仅解决了太阳能供热水系统单一热源的局限性问题,同时也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测.以天津某高校培训中心采用的太阳能供热系统为例,结合当地气候,计算了工程需要的集热器面积和空气源热泵机组数量,详细介绍了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开发远程监测系统的过程,并与原天然气供热水系统的水、电和天然气实测消耗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多方式辅助加热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的综合运行费用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能源梯级应用的原理,将太阳能光电和燃料电池发电、太阳能光热和燃料电池余热回收利用相结合,构建太阳能耦合燃料电池的热电联供系统.搭建太阳能气象工作站、太阳能光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拟器、低温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试验平台,验证太阳能耦合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100 W太阳能光伏板平均充电电压值为11.73 V,平均充电功率为18.29 W,平均充电效率为14.22%,光伏板平均温度系数为0.076 3,PEM FC电能转化效率为22.06%.在低温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中,储热水箱最低平均温度为44.24℃,管板集热器总平均热效率为35.43%,黑陶瓷集热器总平均热效率为40.21%.试验结果验证了太阳能耦合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可行性,对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地源热泵组合系统是将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相结合的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系统,实现供热、空调和供热水三联供。本文介绍了PV/T土壤源热泵联合系统与SGCHPSS系统的优点、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其进行经济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集热干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集热干燥技术在物料干燥中应用广泛.以集热器型、温室-集热器型、集热-热水器型系统为代表,并结合具体的研究工作,从结构、机理及其应用等方面对太阳能干燥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太阳能集热干燥技术的未来发展及研究方向作了更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商业应用,针对城市住宅小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方案.对屋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布置和分组串接技术、光伏系统外置设备的防雷保护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保护技术以及光伏系统负荷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浙江省慈溪市天和家园住宅小区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具体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做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与措施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太阳能-地热能联合供能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就系统在示范工程上的冬季、夏季运行模式、土壤源温度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冬季、夏季运行工况进行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严寒地区进行太阳能-地热能联合供能在满足室内环境要求情况下不仅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大降低能耗,并且用数据说明了该能克服土壤源温度不平衡的问题,可为严寒地区太阳能-地热能的联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病房采用太阳能供水的原理和病房供热设计原则.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供电热水的优势和前景,并详细介绍了病房太阳能供热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真空管、水箱等的结构设计.建议医院同行们解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与节能改造的应用背景,结合郑州某高校太阳能供热水系统节能改造应用实例,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量测算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该模式在太阳能供热领域的节能收益较低,盈利回报期9年以上,合同执行周期长.但随着太阳能应用项目规模的扩大和常规能源价格的上涨,太阳能供热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会更具应用价值,仍是今后太阳能供热节能改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当前能源紧张的情况下,太阳能热泵技术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论述了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的发展,提出了研究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的关键问题是找到系统集热/蒸发器的MSS线,为直接膨胀式太阳能热泵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热点.针对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国内外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进展,探讨了国内外几个典型的太阳能建筑的技术特点,指出了我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充电系统控制结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技术是当今世界竞相研究的应用技术,太阳能充电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应用方式.通过对太阳能电池板输出模型的研究以及太阳能充电系统效率的分析,得出充电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为提高太阳能充电效率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并以此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充电系统设计方案.经过设计、验证,该系统可完成充电要求,并一定程度的提高充电效率,而且可实现充电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公寓第十小区85-87幢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太阳能与空气源熟泵系统联合供热水系统的可行性,对其进行负荷计算,对主要设备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熟泵进行进型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太阳能溶液再生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用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新型太阳能溶液耦合再生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该系统的耗能模型,并与传统太阳能溶液热再生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运行模式下,太阳能耦合再生系统与太阳能热再生系统相比具有较大的节能优势.在太阳能耦合再生系统运行模式下,太阳能集热/再生器出口处溶液浓度对太阳能耦合再生系统耗能的影响最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将太阳能集热/再生器出口处溶液浓度设计得尽可能小.此外,太阳能集热/再生器的再生效率对太阳能耦合再生系统的耗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目前太阳能利用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研究价值的技术之一,相较于光伏发电具有输出连续稳定可调、碳排放量低等独特的优势.作为光热电站的最主要投资部分,太阳能集热系统对光热发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光热发电在集热技术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集热技术路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对太阳能光热发电集热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合理展望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一款基于太阳能发电技术与模糊控制算法的太阳能草坪灯控制系统,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与软件设计.此系统采用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利用传感器采集周围环境信息,单片机通过模糊算法分析环境信息控制草坪灯的开闭以及亮度调节.主要讨论了太阳能充电部分的管理电路原理与系统决策中的模糊控制算法.为太阳能草坪灯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案,同时为路灯控制系统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实验和运行数据充分证明了其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应用前景.文中较系统的回顾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吸热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应用较为广泛的熔盐吸热器、空气吸热器及水/蒸汽吸热器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展望了我国开展塔武太阳能热发电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太阳能热水系统占地大、供热水稳定性差、空气源热泵冬季易结霜、能效比较低的问题,提出太阳能/空气能蒸发集热器并构建其热泵热水系统.建立该系统的TRNSYS模型,分别研究太原地区的夏季和冬季工况的系统制热性能参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太阳辐射照度大典型工况下,该系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COP)值为6.026,较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提高44.16%;在冬季低温高湿易结霜典型工况下,该系统平均COP值为3.25,较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提高6.56%.  相似文献   

18.
目前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多用铅蓄电池储能,由此带来了成本高、维护频繁、铅污染等问题.本文提出将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同太阳能集热技术结合,通过一种廉价、清洁的储能方式利用太阳能,制作了系统模型,进行了实验,并讨论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采用水工质作为传热介质,吸热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直接驱动汽轮机,可有效减少热量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水工质在蓄/放热过程中会发生相变,单一显热蓄热技术难以与水工质的温-焓曲线匹配,从而产生较大(火用)损.嵌入与水工质温焓曲线相匹配的显热-潜热多级蓄热系统是有效减少系统(火用)损失、提高蓄热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介绍了太阳能光热发电中常用的显热蓄热技术及其优缺点;其次,给出了适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潜热蓄热技术;再次,从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3个层面对显热-潜热多级蓄热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指出了太阳能直接蒸汽发电系统中多级蓄热技术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近年来对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的研究非常活跃.简要概括了关于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优势,介绍了其商用电站的建设进展,分析了在我国建设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