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CO2激光加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尖锐湿疣具有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4)及对照组(n=39),两组均给予CO2激光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改良式包皮环切术,其它治疗两组相同.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4.77,P<0.05).结论CO2激光加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尖锐湿疣,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2激光加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尖锐湿疣具有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4)及对照组(n=39),两组均给予CO2激光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改良式包皮环切术,其它治疗两组相同.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2=4.77,P<0.05).结论CO2激光加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尖锐湿疣,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包皮环套术和环切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包皮过长、包茎的较佳手术方式。方法对318例小儿包茎、包皮过长随机分为环套术206例、环切术112例,并进行随访,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分别为(9±1.5)和(28±5)min(P<0.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5%和15.18%(P<0.001);术后护理工作量,环套术组明显少于环切术组。结论小儿环套术操作简单、耗时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O2激光加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尖锐湿疣具有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4)及对照组(n=39),两组均给予CO2激光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改良式包皮环切术,其它治疗两组相同。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77,P<0.05)。结论CO2激光加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尖锐湿疣,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马仁军 《甘肃科技》2007,23(8):214-214,238
通过对63例包皮环切术的研究,文章简单介绍了包皮过长、包茎的危害,包皮环切术改进后的手术步骤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本人认为改进后的方法大大降低了传统方法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包皮过长和包茎临床极为常见.是泌尿外科常见病,治疗该病常做的传统手术即包皮环切术,疗效肯定,毋赓置疑.应用CO_2激光施行这种手术是新近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通过30例手术观察,效果十分满意.手术所用器械我使用了陕西人民医院研制的编钟式龟头保护罩(以下简称保护罩)和固定包皮的金属卡环以及切开包茎用的金属条片,这种器械操作简便,灵活安全,使用方便,配合CO_2激光  相似文献   

7.
探讨耳穴压豆法联合湿润烧伤膏在儿童商环包皮环切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受商环包皮环切术的儿童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法联合湿润烧伤膏涂抹进行术后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创面愈合效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儿童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应用耳穴压豆联合湿润烧伤膏的护理方法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成人包皮环扎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3年5月-2013年7月间的60例成人包皮环扎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金因肽治疗,随访3个月进行疗效观察比较分析。试验组术后伤口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包皮水肿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的结论是在成人的包皮环扎术中使用金因肽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用于痔疮治疗的效果。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痔疮患者,依据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6例痔疮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接受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研究组43例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进行2组疗效评价,对比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痔疮患者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疗效明显提升,所需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缩短,出血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4年起采用广州产塑料包皮套,进行改良包皮环切术,共进行手术920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由6个月到9岁,2岁以下病人手术的原因多为继发性(后天性)包茎,或有过至少一次包皮龟头炎、存在较大包皮垢或包茎同时包皮明显过长者,其中2岁~9岁之间的病儿约占85%。全部为门诊治疗,其中有25例术后有局都渗血,约占2.7%;有18例系带侧皮赘形成,约占1.9%。2方法麻醉可采用阴茎根部阻滞麻醉或氛胺团分离麻醉,平卧位,0.5%碘伏消毒皮肤,首先用血管钳分离内板与龟头之间的粘连,扩张包皮口,如包史口已形成挛…  相似文献   

11.
分析环乳晕切口手术应用于乳腺纤维瘤临床治疗的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依据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42例进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42例进行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评价2组疗效,同时对2组手术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双侧乳房对称率、手术瘢痕接受率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乳腺纤维瘤患者接受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不仅可明显增进疗效,而且可获得满意的美观效果,双侧乳房对称且瘢痕易被接受,此外,最小化手术所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刘新学 《科技资讯》2010,(7):234-234
目的评价国产吻合器和闭合器在食管癌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期间手术切除的387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手工吻合组(n=172)和器械吻合组(n=215),对两组患者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尽管器械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术中出血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的吻合时间明显少于后者(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9例,器械吻合组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吻合组术后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手工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发生吻合口漏11例,器械吻合组发生吻合口漏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5~2年的随访,排除失访病例,器械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4.6%(9/195),而手工吻合组发生率为10.3%(15/14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吻合器与和缝合器用于食管癌的消化道重建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PPH手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度痔患者2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PPH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改良PPH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0.83%,对照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9.17%,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痔复发脱出发生率0.00%,对照组术后痔复发脱出发生率8.33%,观察组术后痔复发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扩展了基础术式的适应证,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痔复发脱出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指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并发症及1 a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环乳晕切口组)与B组(放射状切口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效果、VSS评分、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 a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瘢痕长度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有效率(94.00%)高于B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VSS评分及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切口感染、局部血肿、乳晕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00%,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放射状切口手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术后瘢痕易于隐藏,对乳房美观度无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可达到治疗与美观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入住该院接受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35例研究组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观察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肠梗塞以及肠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失血量、伤口切口长度以及排气时间等树种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时间、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存活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右半结肠癌患者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切口感染率更低以及术后3年存活率更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探析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效果。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天水广济医院妇产科接受相关治疗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接受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研究组46例接受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手术,对比分析2组术中术后情况。对照组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多于研究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子宫肌瘤临床治疗采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手术,有助于减少术后镇痛泵使用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并且还可加速肛门排气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乳腺纤维瘤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选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经乳晕切口手术,B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对其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哺乳率明显优于前者(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的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P0.01).A组患者乳晕感觉正常,双侧乳房基本对称,手术瘢痕可接受程度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瘢痕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或瘀斑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切口瘢痕,使乳房外形美观,还可降低并发症、复发率,安全性较高,患者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73例患者进行全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动脉血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2%,相比对照组(8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有较大幅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两组患者的PaO_2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aCO_2和pH水平变化不明显,不同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较传统开胸手术损伤轻微、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动脉血气影响也相对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华利康双线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56例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78例患者使用铬制肠线与丝线缝合为对照组,178例患者使用华利康双线缝合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征、伤口疼痛、术后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伤口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硬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利康双线可明显缩短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加速伤口愈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经甘肃省成县人民医院确诊为子宫肌瘤需要进行手术摘除的患者118例,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总有效率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7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相比,研究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88.14%明显高于对照组6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