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 CD14)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中的变化水平及用于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65例,其中发生术后感染30例,未感染35例,同时选择30例同年龄段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液标本,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s CD14与PCT及CRP的关系,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s CD14用于术后感染诊断的临床效能。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清s CD14水平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第一天外,非感染组其余时间点的s CD14水平均低于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第一天外,非感染组其余时间点的PCT和CRP水平均低于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s CD14水平与PCT和CRP水平呈正比(r=0.697和0.781,P0.05)。s CD14用于诊断老年患者骨折术后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s CD14的特异度高于PCT及CRP,但敏感度低于PCT及CRP。s CD14联合PCT或CRP进行诊断的效果要高于上述指标单独使用。s CD14水平上升与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有关,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热患者中的鉴别意义.将200例肿瘤合并发热患者经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PCT、CRP阳性率情况分为肿瘤感染组及肿瘤发热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肿瘤感染组与肿瘤发热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升高(χ2=44.5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χ2=45.298),CRP升高(χ2=55.354),PCT升高(χ2=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而表明PCT和CRP检测有助于鉴别肿瘤患者的发热原因,为抗感染及肿瘤的治疗提供指导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23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另外选取同期未发生感染的29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并比较不同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感染组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均优于单独检测,差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及IL-6联合检测对于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应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23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另外选取同期未发生感染的29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不同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检测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均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可见血清PCT、CRP及IL-6联合检测对于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应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预测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吻合口漏(AL)定义将100例患者分为非AL组与AL组,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7 d(POD1,POD2,POD3,POD4,POD5,POD6,POD7)测定血清CRP及PC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院内死亡,均无中转开腹患者.AL组患者术后7 d内CRP及PCT的水平显著高于非AL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L组患者CRP水平在POD3时出现首次峰值,PCT水平在POD4时出现首次峰值.CRP在POD3时(AUC:0.778,截断值:136.7,95%CI:0.667~0.890) AUC值最大,PCT在POD4时(AUC:0.877,截断值:8.57,95%CI:0.798~0.933) AUC值最大.CRP联合PCT的首次峰值AUC为0.938(95%CI:0.874~0.976),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82.8%.结论 CRP及PCT作为AL的一个预测实验室指标其可行度较高,但CRP及PCT首次出现的峰值预测AL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潘云燕  赵有利 《甘肃科技》2014,(14):122-123
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PCT及CRP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PCT及CRP水平改变在发病中的作用和关系。选择7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其中重症支气管肺炎30例,轻型支气管肺炎组45例;健康对照组30例,均为同期儿保门诊体检健康者。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血浆PCT及CRP水平的变化。治疗前重症组、轻症组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PCT、全血CR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重症组患儿PCT、CR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治疗后,重症组、轻症组患儿血浆PCT、全血CRP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检测血浆PCT及CRP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和机体炎症强弱的预警指标,且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70例,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hs CRP,NO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与常规治疗前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hs CRP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治疗14 d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NO较常规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s CRP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397,P=0.001);治疗前NO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06).结论血浆hs CRP,NO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 CRP水平,升高NO水平,瑞舒伐他汀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血清CR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溶栓治疗对C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7例,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浓度,并动态观察STEMI患者血清中CRP的变化,对比分析各组间CRP浓度的差异.结果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溶栓再通组再通后CRP浓度迅速下降,与未再通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迅速下降,动态检测血清CRP浓度有利于观察STEMI患者病情演变过程,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血清CR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溶栓治疗对C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7例,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浓度,并动态观察STEMI患者血清中CRP的变化,对比分析各组间CRP浓度的差异.结果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溶栓再通组再通后CRP浓度迅速下降,与未再通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迅速下降,动态检测血清CRP浓度有利于观察STEMI患者病情演变过程,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血清CR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溶栓治疗对C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67例,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浓度,并动态观察STEMI患者血清中CRP的变化,对比分析各组间CRP浓度的差异。结果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溶栓再通组再通后CRP浓度迅速下降,与未再通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STEMI患者血清中CRP浓度迅速下降,动态检测血清CRP浓度有利于观察STEMI患者病情演变过程,有助于评价病情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老年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治疗前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其阳性率远高于ESR和外周血WBC计数.治疗前后外周血WBC计数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RP水平较外周血WBC计数和ESR,能更敏感地反映老年AECOPD患者炎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粉防己碱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 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粉防己碱2# ,3次/d,口服,其它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清hs-CRP测定,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hs-CR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均在梗死后7 d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 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7 d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7例新生儿进行PCT测定,并与CRP、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和正常新生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CT>0.5ng/ml为阳性,CRP>8mg/L为阳性.在重症感染时PCT阳性率95%,CRP阳性率55%,两者统计学分析P<0.005,有显著差异;一般感染时PCT阳性率33.3%,CRP阳性率23.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非感染性疾病和和正常新生儿PCT、CRP无差异性.PCT在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非感染组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5).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CT在新生儿早期全身重症感染时升高明显,比CRP、白细胞计数敏感性高,是新生儿早期重症感染很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7例新生儿进行PCT测定,并与CRP、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和正常新生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CT>0.5ng/ml为阳性,CRP>8mg/L为阳性.在重症感染时PCT阳性率95%,CRP阳性率55%,两者统计学分析P<0.005,有显著差异;一般感染时PCT阳性率33.3%,CRP阳性率23.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在非感染性疾病和和正常新生儿PCT、CRP无差异性.PCT在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非感染组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5).白细胞计数在重症感染、一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CT在新生儿早期全身重症感染时升高明显,比CRP、白细胞计数敏感性高,是新生儿早期重症感染很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探讨病灶清除术联合疽愈喷剂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骨肿瘤科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病灶清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病灶清除术联合疽愈喷剂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炎症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炎症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慢性骨髓炎患者行病灶清除术与疽愈喷剂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缩短其康复时间,显著降低其复发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疗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急性左心衰竭,慢性全心衰竭患者作了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定量测定,同时与排除感染、恶性肿瘤等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作对照。结果发现,急性左心衰竭组中81.2%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浓度显著升高,治疗好转后浓度迅速下降。两者间有非常显著差异,慢性充血性心衰治疗前血清CRP浓度轻微升高,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对照组CRP含量正常,无变化。  相似文献   

17.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煤矿工人肺爆震伤时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回顾性选择60例煤矿工人肺爆震伤患者,随机分为鸟司他丁联合强的松龙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强的松龙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地强的松龙治疗,而联合治疗组应用鸟司他丁联合强的松龙治疗。其常规治疗包括镇痛、吸氧、限制晶体液量、营养支持、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部分患者需要机械通气等基本相同。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CRP浓度。结果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指标在治疗后48h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比对照组CRP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联合强的松龙可以更好地改善煤矿工人肺爆震伤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状况,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对手术情况、炎症因子、胃肠激素、血清淀粉酶水平、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比分析开腹手术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50)的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完成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胃肠激素水平即MTL,GAS指标无差异(P0.05),术后虽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炎症因子水平CRP,TNF-ɑ,IL-6,IL-8无差异(P0.05),术后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组前患者血清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肝功能指标ALT,TBIL,AST,GGT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术后出血、高淀粉酶血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降低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血清淀酚酶情况,促进胃肠功能、免疫功能、肝功能尽快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探究血清Hcy水平在评估慢性肾脏病性心衰患者预后的价值。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脏病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测定入院后血清Hcy水平,将Hcy值15μmol/L患者列入Hcy正常组(n=32),Hcy值≥15μmol/L患者列入高Hcy组(n=28)。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6个月后的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再住院率及全因死亡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肾脏病性心衰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6个月后,高Hcy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差于治疗前及Hcy正常组(P0.05);高Hcy组患者的BNP水平高于Hcy正常组, 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患者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均高于Hcy正常组(P0.05);血清Hcy、CysC水平为慢性肾脏病性心衰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血清Hcy水平在慢性肾脏病性心衰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IL-6、TNF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及与疾病发展的关系 ,采取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检测 3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IL— 6、TNF值 ,发现其IL— 6、TNF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IL— 6、TNF值与CRE值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 =0 40 12、r =0 3895 .笔者将 35例患者非透析疗法治疗 30d .治疗后检测IL— 6、TNF、CRE值 ,并根据CRE的变化将 35例患者分为三组 (上升组、不变组、下降组 ) ,结果下降组治疗后IL— 6、TNF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不变组及上升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上述资料表明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IL— 6、TNF值 ,明显升高 ,并与肾功能不全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