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公告信息,不同投资者的认知会有显著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规律。利用变更公告、账户数据和逐笔交易数据,对投向变更前后及后续定向增发时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变更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对变更公司有显著的减持倾向;发生投向变更后,后续定向增发的融资成本更高,机构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显著更低,但个体投资者对是否变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募资投向变更的公司会受到机构投资者"惩罚",而个体投资者不能对变更决策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有效识别。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公司决策与投资者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完善上市公司融资监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司法》第142条有关股份回购的规定修改之后,掀起了一波股份回购热潮.以2018-10-26—2018-12-31期间发布股份回购公告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60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事件研究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短期效应及影响短期公告效应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对股价变动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且该效应与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前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回购价格比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有限关注"理论,以股吧发帖量数据作为投资者关注度指标,针对个股当期和滞后一期的反应进行了分析,检验了并购重组事件中的停牌效应和信息传播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停牌显著增加了市场信息的流通,缓解了并购重组重大事件对上市公司股价造成的波动,即停牌期间投资者关注度与其复牌日股价波动成反比。同时,停牌期间发帖热度越高,投资者关注度越高,其持有相关股票的动机越大,个股回报率越高。此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停牌前一周内存在信息泄漏问题,有显著的异常收益。这些发现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相关停牌的决定,对投资者的有关投资决策和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的信息披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检索港股主板上市公司2005至2014年发生的228件企业层面负面事件,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了负面事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负面事件情境中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在遭遇负面事件时股价的超常收益率越大,即企业价值受到负面事件的冲击越小。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在负面事件中对企业价值的变化产生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升品牌价值是市场营销的重要部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选取2013—2017年获得品牌故事大赛奖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企业获得品牌奖是否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区间内(事件日前1天到后3天)企业会产生-1.14%的股价异常回报率,而位于东部地区的公司相较中西部地区会具有更为强烈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6.
使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中国公开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活动(MA)对其股票长期绩效表现的影响并探究潜在因素对并购公司股票长期绩效表现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长期异常收益率为负,统计不显著,而特定类型的并购会获得相对较好的长期绩效表现.  相似文献   

7.
发行理财产品作为上市银行重要的揽储方式,对银行收益以及股价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研究发行理财产品对银行股票的影响,以2004—2018年我国29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了理财产品发行量对银行股票收益率及成交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与银行个股收益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股票成交量显著正相关。自《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发布以来,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与银行个股的收益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对股票成交量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也说明在银行理财产品单独管理的模式下,银行会自发用自身收益来偿还违约的理财产品,从而对银行收益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司资产重组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公司资产重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对公司资产重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从基于财务指标和配对统计检验方法、基于股价指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CAR)方法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总体来看,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长期绩效较差.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进行了解释,有助于促进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小股东状告大股东侵权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其监管力度,不少违规的大股东受到监管部门的查处。应当利用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对大股东、小股东和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公司治理绩效建议:对大股东进行有效的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大股东的侵权成本,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小股东的雏权意识。以便保护小股东权益。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师院学报》2021,(4):13-20
近年来因公司治理系统不完善而导致的商业银行风险事件频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采用固定效应和混合回归模型,从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激励三个角度,探究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高管薪酬、管理层持股对商业银行风险具有正向影响,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水平;最大股东股权性质为国有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风险水平较其他股权性质更低;独立董事占比对商业银行风险具有负向影响,占比越大风险水平越高。因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机制,以更好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股票更名公告前后市场上的交易量和收益率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股票更名前后存在超常交易量和超额收益率,市场对更名事件存在过度反应.另外,实证研究还发现不同原因引起的更名公告的交易量和收益率反应是不一样的,说明我国股市存在较严重的题材炒作和投机现象.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数、上海证劵综合指数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关联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三者是否具有长期共同关系建立了EGARCH模型,定量地研究了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数和上海证劵综合指数的关联性及其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会计委派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会计造假事件经常发生,会计造假与偷税漏税、操纵股价、伪造业绩,甚至与地方官员政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客观反映的会计人员为何成为案件的帮凶、甚至是主谋呢?这当然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当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的  相似文献   

14.
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一直是金融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自身发展状况以及投资者心理变化情况的影响,股票价格的收益率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波动,收益的方差是自相关的,表现出分形和混沌的特征.随着股票市场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展了以ARCH族模型和随机波动模型(SV)为代表的波动预测模型.但是,目前这些预测模型大多仅从股价自身的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很少考虑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股价运行规律的影响.本文结合行为金融的前景理论、GARCH模型,以及神经网络等理论,建立基于投资者心理变化的波动率模型,对该模型的估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我国上证综合指数(HSEC)和深证成份指数(ZSEC)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磁诱导方法调控水泥砂浆中钢纤维朝向制备了钢纤维定向增强水泥基材料,研究了试件尺寸、纤维定向程度及掺量对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还讨论了纤维长径比、定向程度、掺量对初裂弯拉强度、极限弯拉强度和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尺寸效应明显,随着试件高度增加其单轴抗压强度呈总体下降趋势;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长径比可以提高试件弯曲抗拉强度,但相较于长径比而言,钢纤维掺量及取向对试件的初裂弯拉强度、极限弯拉强度的影响更大;定向试样的韧性指数均高于乱向试样,且纤维掺量越高,提高幅度越大,尤其在纤维长径比为100、掺量为1.5%时其增强比率相较于乱向试样提高了58.63%。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企混改对债券发行溢价的影响机理,首先选取2008~2021年国有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数据检验了国企混改程度对于债券发行溢价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企混改程度更大的上市公司债券发行溢价更低,经过稳健性测试和内生性处理后,结果依旧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国企混改通过提高公司绩效和信息披露质量,进而影响债券发行溢价;最后,进一步分析表明,相较于中央控股的国企,地方性国企中混改程度对债券发行溢价的影响更显著;此外,当国企混改中引进外资时,也同样可以增强国企混改对于债券发行溢价的积极影响.不仅有助于充实国企混改经济后果的研究框架,而且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债券发行溢价的影响机理类文献.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师院学报》2021,(2):13-19
为检验相对剥夺感对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以及行为安全监管对情感相对剥夺感与不安全行为意向的调节作用,收集624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逐层回归分析和Bootstrapping法检验了个体认知相对剥夺感、情感相对剥夺感与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关系,以及行为安全监管对个体情感相对剥夺感和不安全行为意向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情感相对剥夺感在认知相对剥夺感和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认知相对剥夺感越高,情感相对剥夺感越高,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意向越强;行为安全监管对情感相对剥夺感与不安全行为意向的调节效应显著,即行为安全监管水平越低,情感相对剥夺感与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关系越显著。研究为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干预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债务治理因素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根据债权人的行为和企业债务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水平的影响建立了一个新的研究模型,并选取我国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代表指标与债务治理有关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将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主要指标。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长期资本负债率及营业利润率、公司规模和成长能力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以债务治理为核心分别从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以及成长能力方面来评价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与资本结构,适当负债能更好地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关于目标定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茹 《淮北煤师院学报》2002,23(3):76-78,93
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研究是体育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领域之一,目标定向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动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体育运动中的目标定向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在体育教学中两种不同的目标定向即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以及体育教学中学生目标定向的形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20.
侯艳丽  董杰 《理工高教研究》2001,20(3):29-30,38
股票期权起源于美国。1952年,一家叫菲泽尔的公司,为了避免公司主管们的现金薪金被高额的所得税率“吃掉”,在雇员中推出了世界第一个股票期权计划。到90年代,股票期权作为企业一项新的金融创新,已在美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得到成功的实践和推广,随着美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活跃,这种显露出巨大激励效应的制度,逐渐成为世界潮流。 股票期权制度进入中国还是近几年的事。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率先引入这种机制,如国有企业中的联想、方正开风气之先,向其高级管理人员授予股票期权;武汉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大股东向其下属公司的高级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