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哲人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学习哲学。莎剧《一报还一报》塑造的公爵文森修具有较为鲜明的“哲人王”特征,其治国之术具有哲人王色彩,在城邦的现实问题上表现了王者难以破解的困境。《一报还一报》包含的“哲人王”思想,承载了莎士比亚对王制问题的思考,表现了英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君主制”形成时期对君主个人品格的想象和关照。它基于欧洲古典哲学中对君主品质的完美设想,同时也批判地表达了实现这一设想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的本原物就是“火”。由于人们对“火”这个本原物的理解不同 ,因而便产生了对赫拉克利特哲学性质的争论。徐开来同志通过“火”与生命、“火”与“灵魂”这两个论据出发 ,得出赫拉克利特的“火”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混杂体 ,所以他的哲学是“二元论”。而笔者则认为 ,“火”不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结合 ;“火”与“灵魂”的替换使用没有改变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性质 ,因此赫拉克利特哲学就其本质而言 ,不是二元论 ,而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赫拉克利特哲学不是二元论——与徐开来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他的哲学的本原物就是“火”.由于人们对“火”这个本原物的理解不同,因而便产生了对赫拉克利特哲学性质的争论.徐开来同志通过“火”与生命、“火”与“灵魂”这两个论据出发,得出赫拉克利特的“火”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混杂体,所以他的哲学是“二元论”.而笔者则认为,“火”不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结合;“火”与“灵魂”的替换使用没有改变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性质,因此赫拉克利特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二元论,而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一词在古希腊时即“智慧”,哲人即“智者”,哲学也包括具体科学,是天地间一切学问、知识的总论。在古代中国,“哲”即“明理”,哲人即“明理的人”。因此,“哲学”一词从中西词源角度上看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奇怪的是在后来的发展道咱上却大相径庭,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西方哲学的发展始终与具体科学密切联系;而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却基本与具体科学相分离,并且日益呈互相排斥的趋势,愈是发展,排斥、分离愈严重。  相似文献   

5.
雅典城邦的土地制度是公有和私有的辩证统一体,它是城邦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到城邦的存亡;它促进了古典时代奴隶制的发展。雅典城邦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离不开土地制度等农业问题,土地制度成为雅典城邦的一块基石,农业性是希腊古典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两希文化”构成西方文化的源渊,希腊哲学原则和基督教观念这两种对立思想和张力,正是西方文化伟大成就的动因。两者接轨碰撞融合的历史原因:一是由于希腊文化能够接受基督教文化;二是希伯来文化自身内在的元素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关于赫拉克利特认识论的研究,在我国哲学史界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哲学史教科书和有关古希腊哲学史的专著,对赫氏认识论思想竟一字不提。在论及他的认识论思想的著作中,则存在简单化的表现。人们一般只提到:赫拉克利特在认识论上,“总的说来,初步表达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提出了感觉和思想这两种认识形式以及它们的作用”。接着便是:“他没有去探讨这两种认识形式之间的关系”,“不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科学从哲学中的分化,曾一度是二者一道步入成熟并获得高层次跃迁的重要标志.但在随后的发展中,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铲断了“哲人之石”的科学根基,使哲学发展呈现为特种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繁殖的过程;而以孔德为急先锋的科学哲学则将“哲人之石”拒斥在科学大门之外,使科学发展因丧失了人文理性的精神导引而陷入重重困境.正是有感于此,西方科学哲学的现代逻辑主义、历史主义各派才发出了接纳和重建“哲人之石”的呼唤.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努力又在西方后现代转向所张扬的颠覆声中,被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9.
王兢  李唐 《世界博览》2022,(13):66-69
<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科孚岛是拜占庭帝国防御西来入侵的前沿据点,后来则荣膺“西方文明抵御东方帝国的前哨堡垒”。古代希腊世界是一个由海洋定义的“碎片化”地区,这里的“碎片化”无论在政治形态还是地理形态上都说得通:各个城邦的政体各不相同,先后出现了一两百种政治制度,堪称人类史上的政体实验室;在希腊城邦的领土版图上,往往都是半岛与群岛,彼此之间横亘着山脉、  相似文献   

10.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其思想给后人以极大的影响,黑格尔说:“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295页)对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列宁也作过高度评价:“古代人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就其天真质朴来说,有时简直妙不可言。”(《哲学笔记》第387页) 在整个欧洲  相似文献   

11.
高校哲学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要通过每一具体教育活动来实现。哲学这一古老的被称为“使人聪明的学问”的学科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没能体现她的真正价值 ,甚至被一些大学生当作一种学习的累赘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哲学教学没能体现哲学的真谛 ,没能使大学生们感受到哲学对其素质提高的价值。一、哲学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哲学是古老的。哲学曾经是一个美妙的光环 ,谁戴上了她就是哲人、圣人、贤人 ,受到世人的敬仰和爱戴。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哲学发展历史的国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哲学思考的民族 ,哲学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特色 ,哲学…  相似文献   

12.
王义全  吴冬琴 《科技信息》2010,(16):I0001-I0002
城邦具有两重性,它即是一个公民集体,又是一个包括奴隶、外邦人、外侨在内的社会。它是一个小型王国,因为希腊城邦从荷马时代后期逐步形成到兴盛,最后到衰落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却没有像东方那样由小型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尽管这样,希腊城邦以海洋为依托,形成了发达的工商业。希腊城邦普遍实行的共和制,形成了宽松的政治氛围。这些特性又为希腊城邦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奠定了基础。希腊城邦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时间虽不算长,但是它孕育希腊文明,对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尼采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教士道德的奠基者,教士道德提出了完整的教士理想用来对付人的本能;本能在尼采的哲学中指酒神精神,日神精神是与苏格拉底的“知识型”理性对立的一种高贵的理性精神;苏格拉底倡导的教士道德促使了城邦工具理性盛行,教士道德由此扼杀了希腊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梭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史学界,对古代希腊,特别是雅典奴隶制城邦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历史影响的梭伦改革,自然成为史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近20年来,我国学者为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大胆的尝试。文章将对此进行简要的综述,以便为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问题上,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古代哲学是“知识总汇”,近代哲学是“科学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并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哲学对象上所引起的革命。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果真是这样进行的吗?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并与持上述观点的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普纽玛”是斯多亚学派哲学的核心范畴,通过对斯多亚学派的自然哲学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微观,还是宏观和宇宙层次上,“普纽玛”的原则贯彻始终,它所开启的理性原则不仅在自然哲学中得到体现,而且也贯穿于人的生活之中。有“普纽玛”的原则作根据,这使得斯多亚学派所主张的“按照自然生活”成为可能,在“普纽玛”的颤动节律的支配下,使得世界城邦的建立成为可能。所以,通过对斯多亚学派的“普纽玛”范畴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斯多亚学派主张的建立世界城邦和过一种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舒远招教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2003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再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哲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从而为我们了解和掌握中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哲学的发展状况、基本线索、精神实质、学术成果等提供了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有哲学“言意之辨”、文学“言意之辨”、艺术“言意之辨”和佛学“言意之辨” ,它们本属不同领域的研究 ,却在“言意之辨”这一命题下取得了一种同构关系。研究这种同构关系 ,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19.
“两希文化”构成西方文化的源渊,希腊哲学原则和基督教观念这两种对立思想和张力,正是西方文化伟大成就的动因。两者接轨碰撞融合的历史原因:一是由于希腊文化能够接受基督教文化;二是希伯来文化自身内在的元素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政治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与时俱进”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哲学角度诠释了这一思想的内涵,旨在为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从理论上提供一个有益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