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和形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价电子结构理论计算、微观成分的实验测定和TEM原位动态拉伸变形试验,研究了Fe-Mn-C合金中的C-Mn偏聚及其对相变和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Fe-8Mn-1.2C合金奥氏体中含C-Mn晶胞的n_A值是不含C晶胞的3.98倍,是含C晶胞的1.40倍;含C-Mn晶胞的n_C~D值是含C晶胞的2.21倍;在Fe-Mn-C合金奥氏体中存在C-Mn原子的微观偏聚,并形成了由-C-Mn-C-Mn-强键络相联结的Fe-Mn-C原子团偏聚区;散乱分布于Fe-Mn-C合金奥氏体中的Fe-Mn-C原子团偏聚区能有效地束缚原子的运动、阻滞滑移系的启动和阻碍位错的运动,强烈影响合金的相交和形变行为.  相似文献   

2.
Fe-Mn-Si合金γ→ε马氏体相变Ms的热力学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于3种成分Fe-Mn-Si2合金层错几纺的X射线测量,计算了层错几率与合金成分Fe-Mn-Si三元系的层错几率的倒数1/Psf-一个表达式。结合层错形核的热力学模型,经回归得Fe-Mn-Si合金γ(f.c.c)→δ(h.c.p)马氏体相变的临界相变驱动力和层错几率的关系为ΔGC=67.487+0.1775/Psf(J/mol),显示临界相变驱动力与层错几率存在线性关系,并随层错几率下降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揭示出1种钢和2种铸造合金的(Cr,Fe)7C3面缺陷特征,将电子衍射-矩阵分析同面缺陷迹线分析相结合,并利用基体胞和2个旋转胞所构成的复合倒空间,全面地确定了(Cr,Fe)7C3中(011)和(013)面缺陷,建立了(Cr,Fe)7C3的晶体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Cu在非晶合金Fe—Zr—B结晶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场离子显微镜-原子探针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Cu在非晶合金Fe-7Zr-3B-1Cu初晶转变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结晶前有富Cu的原子团簇形成,结晶过程中富Cu的原子团簇为α-Fe相提供形核位置,有效提高了α-Fe的形核密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在原子力显微镜对Fe-Ni-C多晶体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并与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PTMC理论,计算了试验材料中马氏体的切变角,与AFM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fcc(γ)→hcp(ε)马氏体相变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列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判据。据此,将Fe-Mn-Si基合金中的fcc(γ)→hcp(ε)马氏体相变归属半热弹性相变,和铁基合金中fccγ→bct(bcc)α‘,βCu基合金中的热弹性马氏体相变以及含ZrO2的陶瓷中t→m不同,在Fe-Mn-Si的γ→ε中,母相的强化和晶粒大小不显著影响Ms,以及马氏体相变的内耗峰并不对应母相弹性模量的急剧下降,显示其可能层错直接形核而不强烈需求软模。比较了热诱发和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Fe-Ni-Mn和Cu-Zn-Al合金贝氏体形貌和亚结构。证实贝氏体相变单元的存在。贝氏体通过相变单元的应力应变诱发形核伸长,通过沿缺陷面方向的扩展实现增厚。贝氏体相变单元的横向尺寸差和贝氏体沿缺陷面的滑移,错动形成了贝氏体/奥氏体相界面台阶,台阶阶面与缺陷面对应,难以进行侧向迁移。  相似文献   

8.
M3C型碳化物层内和层间键合力迥异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低合金白口铸铁中M3C型碳化物的价电子结构及其晶胞中各共价键的键能,提出了层内与层间键合力贮迥系数θ,并据此分析了凝固过程中合金元素Cr,Mn和W对渗碳体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周国治提出的溶液模型计算所得的Fe-Mn-Si中γ和ε相的Gibbs自由能,并考虑了Si的影响,重新导出了γ和ε相随温度变化的热力学 。  相似文献   

10.
一次结晶时石墨球化的电子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键距差分析表明,含Mg、Zr,S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与Fe-C奥氏体、渗碳体的价电子结构显著不同,研究发现这些差异联系着石墨球化理论的吸附说,表面张力说和过冷说,将“类拖曳效应的价电子理论模型”引入结晶理论,可用相价电子结构参数阐述Mg,Zr的球化机理和S的反球化作用,从而提出了石墨球化的电子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1.
CaO—SiO2熔渣键合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CaO-SiO2溶渣中的键合结构,模拟结果表明偏径向分布函数gij(r)的特征与X射线衍射的结果相一致,SiOn四面体中Qn随组分变化的规律与Raman光谱测得结果相吻合。分子动力学计算的振动态密度在636 ̄737cm^-1和800 ̄1200cm^-1处出现峰值,与Raman光谱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Ag—Cu系相图和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C理论中反映组元间不同相互作用规律的Gibbs自由能函数都 能以相同的精度来绘制Ag-Cu系相图,由这些函数求得组元的偏摩尔性质值相同,这暴露出传统合金热力学的不足之处,由Ag-Cu系的能量、体积、原子排布和电子结构相关性研究选择的G-函数,求得了合金及其组元的各种平均热力学性质、CC理论是建立合金设计用的晶体结构参数、电子结构参数和多种性质数据库的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3.
论奥氏体和马氏体中的Fe原子杂化状态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余(瑞璜)氏计算电子结构的理论为基础,应用程(开甲)氏提出“各原子相接触的表面上电子密度必须连接”的电子边界条件,确定了奥氏体含碳结构单元中的Fe^c,Fe^f原子的杂化状态及马氏体含碳结构单元中的Fe1,FeII,FeⅢ原子的杂化状态,其结果为,奥氏体中Fe^c,Fe^f原子的杂化状态分别为13和14阶,马氏体中Fe1,FeⅡ、FeⅢ原子的杂化状态分别为12,10和9阶,低碳时11,10,9阶  相似文献   

14.
利用Hall系数测量、热重分析和Mossbauer谱等多种实验手段并结合有效价键模型计算,研究了(Tl0.5Pb0.5)(Sr0.8Ba0.2)2Ca2(Cu1-xFex)3O9+y超导体中由于铁掺杂所诱导的额外氧缺陷对载流子浓度和微结构的影响,在低浓度掺杂水平(x=0 ̄0.05)上,铁掺杂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与载流子浓度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零电阻温度T∞随铁掺杂量线性降低,Hall系数测量结果也  相似文献   

15.
采用-FS多体势形式,拟合了B2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NiAl的势参数。并利用Rose等提出的经验P-V关系,对势函数进行了进一步修正。作为对势函数的验证和应用,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NiAl合金中点缺陷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类代数几何码,在其错误向量的伴随式序列上引进了一种递推关系,运用广义Berlekamp-Massey算法,结合大数表决方案,给出了一类代数几何码的一个达到 Feng-Rao界的有效译码算法,这个算法的复杂度为O(ro1n^2),对于不同的代数曲线,可通过适当选取基函数来降低算法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
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环境脆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确定氢原子在Fe3Al和FeAl中占据间隙位置,然后根据计算的溶氢Fe3Al和FeAl的价电子结构和键能,研究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环境脆性,分析得出,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中溶氢后原子状态发生变化,更多的晶格电子为了与氢原子成键转化为共价电子。使晶体内局域金属性下降,同时,由于氢原子参与成键,晶体内形成具有明显各向异性的键络,更易于解理,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Fe3Al和FeAl的环境脆性  相似文献   

18.
铝铁合金熔体的微观多相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液态X射线衍射对铝铁合金系12个成分的熔体在1550℃时进行了研究。用微观多相模型解释实验结果,发现铝铁合金系以Al,A7Fe,Al5Fe2,FeAl和Fe边界分成4个浓度区间,  相似文献   

19.
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和界面结构的TEM和HREM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TEM研究了钢中贝氏体的精细结构、碳化物形貌及分布和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的面貌,采用HREM研究了Cu-Zn-Al合金的界面结构台阶界面晶格象,加入微量元素使贝氏体铁素体组织明显细化。贝氏体铁素体由亚单元或亚块组成,碳化物形貌不一,分布在条间,片内和亚块边界。贝氏体铁素体内有极为丰富的精细组织,Cu-Zn-Al合金初生贝氏体有阶存在,界面结构台阶高度在3 ̄40nm范围,相当15 ̄200  相似文献   

20.
非晶态合金晶化过程的高精度电阻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了一种高精度四线交流电阻测试设备,原位监测Ni80P20,FeZr2和Fe86B14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发现非晶合金早期晶化过程,测试出的晶化温度范围明显宽于DSC方法,能够更加灵敏地反映晶化过程的信息,这种方法还能够临别共晶型和多形型晶化中的形核和长大过程,而对于初晶型晶化过程电阻测试亦反映了初晶相的形核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