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童太保 《科技资讯》2011,(32):39-40
在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天然地基设计或桩基设计时,不但要满足经济的要求,更要满足变形、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本文在实地调查、勘察、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划分了场地的地层、岩性,给出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建议值。根据规范,利用ITASCA公司的颗粒流分析程序(Partical Flow Code,简称PFC),对储罐外围的天然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对E区储罐中心E10孔进行了桩基承载力和变形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规范推荐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库区无论是天然地基还是桩基础的设计全部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拟建海南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原有地基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应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上部①层素填土为软弱土层,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拟建罐和附属配套装置,故建议对①层素填土进行强夯处理,以提高浅部地基土的土层强度及压缩性能.拟建8座原油储罐宜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方案.以④层砂岩为桩端持力层.最后采用FAC3D对桩基在不同桩顶附加应力条件下的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3.
某工程在复合地基施工中未经设计单位同意,将高压旋喷桩修改为深层搅拌桩,其后,业主怀疑下卧层强度不足,为确定现有复合地基的实际承载力及变形性能,采用深层沉降仪监测地基范围内各层土体的实际变形,并以观测数据分析不同土层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下卧层强度及变形性能满足原设计要求,工程可以施工到原设计高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以及地层性状,结合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特点,本工程选择④层细砂层为持力层,通过试桩试验和工程桩的检测,表明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对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减少地基变形明显,很好地满足了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为本地区此类工程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和值得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理论方法与数值模拟分析了地基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涵洞地基承载力与沉降的影响.并根据高填方涵洞工程的受力特性,提出了综合考虑强度与沉降控制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确定方法.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天然地基承载力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深、宽修正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表达式.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强度与变形要求来确定高填方涵洞的地基承载力,并进行深、宽修正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原-开封天然气输气管道穿越黄河主河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在研究管道施工工艺和定向钻地基承载力、定向要求、不良地质现象发生条件等岩土工程条件后,提出了不同于现行规范的管道接头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法:采用分台阶设计和采用钢板桩作为支护结构的方法满足工程功能性要求,采用预降水法控制不确定黄河水的补给途径和量,并对郎肯被动土压力值进行折减修正达到减少支护结构变形的目的.通过5个深基坑中按照该方法进行具体设计和施工,监测结果显示设计方法符合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建筑物基础若采用常规桩基,需进行一桩一探的施工勘探,不仅造价高工期长,而且成桩质量难以保证.与常规桩基相比,天然地基在工期、造价、施工质量上都具有较大优势.通过计算论证了岩溶地区某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并通过PLAXIS有限元程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筏板的尺寸效应、卵石层的应力扩散以及地基土的实际应力状态等一系列因素后,该项目各项测试指标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天然地基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泥岩地基中的锤击打入桩,经常出现承载力异常问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补强处理,造成材料浪费和工期拖延,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迄今为止尚未查清出现问题的原因,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难题。泥岩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岩,因其浸水易软化、受挤压易变形等特点,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承载力不足的现象。本文归纳了现阶段泥岩地基锤击打入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明确了泥岩的基本工程性质,结合青岛地区泥岩桩的工程实例分析了泥岩中打入桩的工作机制和破坏模式,总结了动力打桩造成的泥岩损伤、泥岩桩的室内模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泥岩地基动力打入桩的承载力问题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考虑到未来泥岩地区的发展及桩基工程的实际需求,针对泥岩的现场取样技术、泥岩桩的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泥土搅拌法在中科先进能源实验基地项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明 《工程与建设》2009,23(5):696-698
通过工程实例,文章阐述了水泥土搅拌法在软土层地区的应用,进行了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包括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给出了水泥搅拌桩设计要求以及施工工艺要点.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技术在处理该工程软土地基工程是可靠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王智 《厦门科技》2007,(4):46-48
某地下蓄水池工程,场地岩土主要工程特性指标如表1.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径Φ500,桩长15.0m,按1000×1000 mm纵横双向均匀布置,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50kN,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80kPa;施工后抽检4根桩进行载荷试验,水泥土搅拌桩单桩或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未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马迹山港矿石堆场属于大面积高堆载情形 ,其天然软土地基不能满足地基强度、稳定性及变形等工程要求 ,需对天然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因此 ,采用复合地基等理论对宝钢马迹山港区矿场由高堆载引起的地基变形、地基承载力及滑动失稳情形等进行了分析 .计算结果为地基加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CFG桩复合地基加固路基的数值分析,按桩体承载力和土体的承羲力组合计算承载力,按桩体和土体的力学参数组合计算承载力,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加固后软弱路基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地基软弱问题,依托某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实例,通过承载力试验分析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其承载力影响因素,运用ABAQUS建立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规律,与试验结果相互验证,得到结论:由承载力试验结果可知,提高当量配合比和养护龄期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粉细砂、粉质黏土、粉土、细砂地基承载力依次降低;由单桩模拟结果可知,最大竖向应力和桩身下沉难度均随桩身位移的增大而增大;由群桩模拟结果可知,数值模拟所得地基承载力略低于试验结果,在当量配合比及养护龄期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方面,两者规律相似,可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谷型风电工程地基承载力不足、砂土液化及沉降变形等不良条件,进行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施工。通过标贯试验检查砂土液化消除,利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试验对成桩质量和复合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检测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沉降观测数据以及压缩模量分析检验地基变形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振冲碎石桩对地基承载力提高效果明显,消除地基砂土液化,并加速地基沉降变形到位,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在处理后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低标号素混凝土桩在杭金衢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杭金衢高速公路某段路基承载力要求较低,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求不高,因此该路段加宽软基处理工程采用低标号素混凝土桩的地基处理方式.低标号素混凝土桩可按沉降控制要求设计,然后验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低标号素混凝土桩的桩径、桩距及平面布置、桩长、桩体强度和配比,设计褥垫层,注意新老路基的连接.最后对低标号素混凝土桩进行低应变动力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低标号素混凝土桩的地基处理方式,地基承载力大大高于设计要求,达到了减小工后沉降、加速施工工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陈德伟 《科技信息》2007,(27):120-120
桩周岩土极限摩阻力及其桩尖处岩土的容许承载力是公路工程钻(挖)孔摩擦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的重要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此,工程勘察设计人员不仅除遵守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场地地基岩土的地质时代、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及有关因素合理取值,不可机械地依规范查表确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某住宅小区工程实例,在大面积回填及湿陷性地基土的建筑场地中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法(SDDC)进行地基处理,以消除原有场地的湿陷性及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采用SDDC桩的目的,布置原则以及施工要求,并结合现场静载荷试验的检测结果对地基承载力,基础的变形进行验算分析,能够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为SDDC桩复合地基在甘肃陇东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软土地区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规律,以某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该段路基填筑过程和工后长期地基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土工格栅+水泥级配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形式的地基处理十分有效,满足客运专线地基沉降要求小于15 mm的要求.根据该工程实例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建立相应的路基计算模型,模拟了桩径和桩间距不同时,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表面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沉降的预测公式.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地基沉降变大,且呈凹形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桩径和桩间距与地基沉降关系较大,桩径与地基沉降量成负相关关系,桩间距与地基沉降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房桂英 《科技资讯》2012,(24):69-70
地基和基础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决定罐区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作者在查清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进行了评价,对现场岩土体进行了波速测试与分析,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了评价,根据场地稳定性评价结果,提出了地基与基础的方案。建议对高度较高、跨度较大、荷载较重、沉降敏感的建筑物,采用桩基础,建议采用第⑤层卵石或第⑥层弱胶结泥质砂岩为其持力层,建议其他附属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合肥中日美术馆建设场地位于南淝河河漫滩上,地基土为疏浚河道堆填的厚层淤泥质新填土。根据场地地基土层性质、地下水位以及工程建筑物的要求,选择小直径灰土桩加固方案,通过试桩、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和轻便动力触探等原位试验,分析了灰土桩处理淤泥质新填土地基的效果及复合地基强度与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灰土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桩周土的地基承载力提高了50%以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提高1倍以上,地基强度和变形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文中还探讨了灰土桩处理新填土地基的加固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