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建立了非零开口的比例阀控非对称液压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外负载和结构参数变化对系统负载流量的影响,得到了非对称系统负载流量特性曲线,提出了非对称控制策略,具体通过对液压缸不同运动方向或者同向不同负载情况时设置不同的最大流量、最小流量、比例放大系数和参考输入以实现液压缸速度基本一致.实验对比了有无非对称控制策略的系统速度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提高速度响应的一致性,响应时间均在0.2s内,误差小于0.002m/s.并将非对称控制策略应用于大型挤压机节流调速系统,实现了节流调速系统正反方向速度特性基本一致.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了特性分析的正确性和非对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以具有非对称阻尼网络的LHDV型平衡阀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平衡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求解绘制了平衡阀阀口位移过流面积曲线,研究了重载低速超越负载液压缸下放工况时平衡阀的动态特性,获得了系统瞬态响应过程中各被控腔压力、通过各阻尼元件的流量、平衡阀主阀阀芯及液压缸位移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该非对称阻尼网络具有压力削波、幅值衰减和方向阻尼作用,使平衡阀瞬态响应过程中开启比下降,阀芯运动具有快速开启慢速关闭特性,可有效抑制系统振荡;可调阻尼孔对平衡回路动态特性具有良好的微调特性,非对称阻尼网络具有良好的工况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非对称液压缸在启动过程的动态流场特性,建立了非对称液压缸运动的数学方程,对非对称液压缸流体域进行组合网格划分,用Fluent动网格技术进行动态仿真,设计实验进行了间接验证。结果表明,非对称液压缸在启动过程中流场压力和速度分布随着时间变得复杂,并且产生大量涡流。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液压缸的数学模型,对液压缸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得到了稳态速度,对影响液压缸稳定性的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液压缸低速爬行现象,阐述了爬行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消除爬行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静液式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能量收集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压缸的换能器.对换能器液压缸的非线性刚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到换能器液压缸等效刚度与活塞位置之间的变化曲线.针对动态特性影响下的换能器的振动问题,建立了一种液压缸非线性刚度约束下的换能器振动模型,并采用平均法求得系统的幅频响应,分析了换能器液压缸非线性刚度...  相似文献   

6.
非对称液压缸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非对称液压缸的所具有的非线性和难以建立精确的模型等特点和性能要求,本文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该控制器具有较完善的控制性能。同时在MATLAB环境下对非对称液压缸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具有较高的稳定精度,较强的鲁棒性,以及很好的快速响应特性,该仿真结果也表明该算法对非对称液压缸的控制是有根据的,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液压缸正反方向运动特性不一致问题,建立包含死区的电液比例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外负载变化、液压缸结构不对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比例阀开口处于线性区域时系统在任意负载状态下的负载流量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液压缸两腔面积比的减小,系统的不对称特性增大;随着压力负载增加,系统的非对称性先减弱后增强;随着拉力负载的增加,系统的非对称性增强;实际负载流量比与理论负载流量比相对误差不超过6%,验证了负载流量特性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液压差动回路中,通过对非对称比例阀控制非对称液压缸往复运动时静态速度特性的仿真分析,揭示了负载力和差动缸面积比对往复运动速度差异的规律及其影响.在此分析基础上,根据生产中往复运动速度相等的要求,分别针对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提出了速度特性的补偿方法,满足了控制性能和生产实践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平面移动式立体车库用的自动对中式汽车回转台,分析了其自动对中的工作原理和液压系统回路;建立了对称阀控非对称液压缸动力机构的模型,推导了液压缸活塞杆位移和伺服阀阀芯位移的传递函数;在AMESim和Simulink中分别建立了液压系统模型和输入信号模型,推导了输入信号和活塞杆位移的开环传递函数,论证了此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应用AMESim/Simulink对液压系统回路的动态特性进行联合仿真,得到了不同输入条件下两活塞杆位移曲线以及两活塞杆位移的误差曲线.仿真结果表明,两活塞杆位移存在一定失真度但属于正常现象,说明该装置可行并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主动悬架系统通过液压装置产生的作用力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通过性),而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直接影响作用力的控制过程。通过对液压缸工作进行分析,建立了液压缸工作状态的数学模型,并对它们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主动悬架系统的实现及控制系统的正确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