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前的闻一多研究已经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无论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目的,都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转变为多元。虽然某些方面如闻一多最终政治思想的转变乃至闻一多格律诗理论倡导及其创作实践的价值遭到质疑。但这从另方面看正说明时代的进步却并不影响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以及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反,无论对其肯定还是对其否定者,又都尊崇他的高洁人格并围绕其人格阐发各自的“文化”倾向。这虽然成为研究者寄托自己理想的一种兴象,但这正表明闻一多所具有的影响和魅力。闻一多在诗作、诗论以及学术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这就必然使闻一多研究走向世界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早期曾一度亲近宗教文化并确立过基督教信仰,这是社会-文化原因与个人心理-事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督教的宗教意识参与了他人格精神的建构,并影响到他的性格、气质及文学艺术活动的诸多方面,是研究闻一多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3.
纵观闻一多一生漫长阶段的探索,他之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历程的巨大反差即从艺术的忠臣转变为人民的忠臣,从绅士转变为斗士,从对国家主义崇奉到对人民至上呼喊这种根本性转变,就较之鲁迅在知识分子中更具典型意义。因为,闻一多转变的认识意义超越了他个人的范围而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象征。因此,我们纪念闻一多,作为知识分子就要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和最终愿意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而为人民根本利益勇于赴汤蹈火的不怕牺牲精神,作为各级政府则应汲取闻一多转变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这就是闻一多被"逼上梁山"留给我们今天的深远思考。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论稿》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论述闻一多由"艺术的忠臣"转变为"人民的忠臣",从绅士型知识分子转变为精英型民主斗士的必然,以及留给我们的深远思考。这部专著内容丰厚,史料翔实,论证严密充分,极具学理价值,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论稿》所体现的学术创新精神,以及在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上所作的可贵探索,在闻一多研究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闻一多先生从学者到民主战士的转变历程,高度评价中共统一战线对团结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以及闻一多先生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的意义是由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起点位置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后来的诗人和诗学者必然不同程度地经历“回到闻一多”的过程。从根本上说,闻一多这位辩证处理古今中外诗学关系的诗人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回到闻一多”的过程,这具体体现在他的诗歌转向方面。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诗歌除了"爱国"这一基本精神或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和个人性特征.就情感性特征而言,闻一多诗歌在形态各异的情感表达背后,隐伏着两大情感之源--孤独和失落.现实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孤独感、失落感,凝结成了闻一多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至于闻一多诗歌的个人性特征,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闻一多诗歌可以看作他同时期个人生活和情绪的忠实纪录;闻一多总以个人的情绪体验和存在状态来看取现实世界并构筑起诗歌中的精神世界;闻一多诗歌十分突出强调抒情主体--"我"并注重营造极富个人性、主观性的意象.闻一多诗歌中这两大特征的形成,主要决定于闻一多自身的个性、自我意识,闻一多对诗歌主体性的认知和对诗歌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首先,闻一多考辨唐诗与众不同,他从假设性的“叙录”做起,继而厘订诗人年谱,编辑诗人交流录及其著述目录,这既发展了年谱学,又将以上工作融入校正、辨析唐诗之中,为他最后撰写客观翔实、知人论世的唐代诗人评传奠定了基础。闻一多这种由假设和客观分析再到客观综合的整理思路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生涯。其次,同考辩唐诗,他又进入对唐人著述和唐史的研究:闻一多以目录治学,编制了《见存唐人著述目录》和《研究唐代用书目录举要》,一方面,两部书目各有特色,体例精当;另一方面,他以目录辨章学术、整理唐代文化史料尤富卓识,以上思路为中国文献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闻一多所展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的唐诗文献研究,突破了前人的局限,将辑佚、辨伪、辨重、校勘、注释等结合起来,将作品考订与作家生平事迹和交游考证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研究格局,显示出宏大气魄与广阔视野,反映了本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其功不可没。但限于时代环境等条件,他的这些研究均未完成,又令人兴“千古文章未尽才”的喟叹。  相似文献   

10.
许霆 《洛阳师专学报》1991,(1):57-64,54
闻一多、徐志摩新诗都富有音乐美,但其诗体风格差异较大,从声韵节奏上说,这是因为闻一多新诗体现的是音组连续排列的韵律节奏,而徐志摩的新诗体现的是意顿对应排列的旋律节奏,本文运用节奏理论,结合创作,具体论证了闻、徐诗律论的差异,提出了新诗两种节奏体系的见解,并对它们的价值和前途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将其短暂的一生用于治学,但他身居乱世不忘经世。他研究古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危机感是他治学的动力。他个人的学术研究史即是一部救国史。弘扬爱国主义是他治学的主题,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追求民主与民族独立是他一生的主旋律。他既是诗人、学者,同时又是民主斗士;他既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同时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锋。另外,闻一多垂教20余裁,作为一代良师,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学问与人品并重,为培养下一代古典文献整理工作者而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是中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学者,因为深受“史料学派”的影响,20世纪初期,他就开始在古小说中整理资料。他首先将见存的唐人小说划分为两大类别六个等级,以此厘定各部小说史料价值的高低,方便后学;其次;他又利用整理古小说得来的史增补书志、考辩唐诗和编辑多种史料长编,成就不凡。因此,闻一多不愧为我国古小说史料学领域里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3.
原始人类的巫术心理支配着他们的各种行为活动,在原始艺术中处处渗透着原始思维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闻一多在研究中发现,原始舞蹈的激情状态是原始巫术活动的典型表征,原始舞蹈作为原始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浸润了原始初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情感表达,反映了先民们的喜怒哀乐,充满了炽烈的迷狂的原始情感.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不仅是一位斐声文坛的诗人,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伏羲考》便是其学术代表作之一。从文化编码的角度看,后世文献中所载的伏羲、女娲形像,作为上古“龙图腾”的三级编码形态,已和编码前的原初形态有很大距离。作为一位处于新旧历史交替之际的现代学者,闻一多的优势在于既受过中国传统学术的训练,又善于汲取人类学、考古学等新兴学科所提供的知识。经由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比较,闻一多终于使得伏羲、女娲神话背后的中国文化“大传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以表达爱国情感为主,但在其诗歌创作的生涯中,诗歌中的主体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主体经过了快乐的流浪汉、痛苦的"流囚"到焦灼的拷问者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从而展现了闻一多诗歌情绪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