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理想气体的熵和吉布斯佯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许多文献之中对吉布斯佯谬的错误理解进行了讨论,并通过计算揭示了产生错误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吉布斯佯谬的精确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许多文献之中对吉布斯佯谬的错误理解进行了讨论,并通过计算揭示了产生错误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吉布斯佯谬的精确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指出混合理想气体的熵公式不适用于同种气体,从而对吉布斯佯谬给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混合理想气体的吉布斯佯谬进行了理论证明,通过证明发现吉布斯佯谬是由于错误的假设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给出双生子佯谬的3种狭义相对论解释.结果表明:在狭义相对论范畴,双生子佯谬仍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给出双生子佯谬的3种狭义相对论解释.结果表明在狭义相对论范畴,双生子佯谬仍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经典配分函数和量子配分函数,导出熵的两个不同的公式,并对Gibbs佯谬的两种错误解释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错误的原因,根据量子统计力学中的同种气体的分子具有全同性,密度发生突变,对Gibbs佯谬做出了正确的热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L型直角杆的两个佯谬,利用相对论连续体的能量方程以及相对论中运动长度收缩,相互作用以有限速度传播,刚体概念失效等性质对两个佯谬给出了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近独立的离域子(理想气体)体系的混合熵所产生的吉布斯佯谬现象,运用正则系统的统计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近独立的离域子 (理想气体 )体系的混合熵所产生的吉布斯佯谬现象 ,运用正则系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简单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闭区间套基数的计算,证明了“Cantor集的‘悖论’”中关于Cantor集可数的推导不成立,从而证明“Cantor集的‘悖论’”不存在.    相似文献   

12.
这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于1964年致我国著名学者、科技考古学家王振铎(1912—1992年)先生的一封信的译文及相关背景的注释。其中谈到英国学者研究苏颂水运仪象台时钟机构的基本论点和复原模型。译文注释则简要介绍了王振铎先生与李约瑟博士的交往,以及王先生于1958年研创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水运仪象台复原模型的起因。  相似文献   

13.
任何科学理论都只能建立在理想物质模型之上,考察并且讨论"油漆匠悖论"可以看到在理想模型与科学实践中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通过进一步的数学推演发现旋转体面积与体积之间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理想模型与实践的悖论.其中原因既有模型本身的不完善因素,也有对模型类型的混淆所造成的.从建立新物质模型的角度出发,着手寻找原有模型的缺陷,从而解决一些尚未解决的悖论."油漆匠悖论"问题中,计算油漆涂层的厚度,涉及到的物质模型应该是物质存在最小单位——分子的非连续的物质模型;而数学上微积分的物质模型则是连续的无限可分的,正是对这两种模型的混淆才造成该悖论,并通过建立新模型合理解释了该问题.从中引出认识:建立在理想物质模型上的科学理论都会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而任何科学理论都只能建立在理想物质模型之上,因此科学理论是无止境的、必然进化的和可追逐的.  相似文献   

14.
佩利曾提出关于上帝的类比设计论证。为解释该论证的理性根据以及如何可能根据这种论证的力度来为设计假设指派先验概率,介绍了佩利的设计论证及某些对该论证的批评,解释了人们从佩利设计论证的类比版本转向释然度版本的原因。认为基于释然度原则的设计论证并不能独自成立,类比仍然与设计论证有关。用Jeffery—Bolker等值定理阐明为什么形式类比是有力的,以及形式类比如何为设计假设指派先验概率。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钻孔无线电波透视法资料反演计算与作图的精度与速度,文中简述了方法原理,导出了计算公式,给出了程序的使用说明。经运行考证,用该程序自动反演,可把沿钻孔垂向测得的一维信息展拓到两孔之间的断面上,从而使解释更为明晰可靠,和手算比,工效提高数十倍。该程序的研制,极大地拓宽了“孔透法”的应用范围,并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图6,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自1998年封闭式基金规范上市到2003年年底以来整个封闭式基金市场特征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折价的解释因素,并用相应的量化指标将各种因素表示出来,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归纳出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朱军 《科技信息》2009,(15):189-190
“可译性”问题历来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论者的观点,说明翻译要受历史性、相对性和译者的主体性等方面的制约。翻译是可以完成的,但要受一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翻译的辩证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