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民国时期桂东北瑶汉两族随着经济联系的密切,瑶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以多种方式接触和交流,强化了两族间的文化认同,密切了两族关系,有力地推动了瑶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瑶族的进步。文化交流使瑶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联系得以加强,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2.
《两广猺山调查》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它反映出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团结的,表现在:居住格局上,瑶汉杂居相处,生产和生活互助;经济上,互相交换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瑶汉民族相互通婚,风俗习惯上的同化与融合等。文章对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成因及《两广猺山调查》在研究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中的史料价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瑶族,是我国南方迁徒频繁、历史悠久的山居民族.“南岭无山不有瑶”的谚语,多少反映出瑶族依山建寨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瑶族已发展成为支系繁多的民族,瑶族称谓甚多,有自称和他称之分.自称有“逸”、“金门”、“拉伽”、“布努”、等二十多种.他称是按族源、生产、服饰、居住的特点,又分为盘瑶、兰靛瑶、过山瑶、平地瑶、自裤瑶等三十多种.近年来,通过阅读有关瑶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资料,感到瑶族的文化与宗教有  相似文献   

4.
湖南移民徙居桂东北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人口很早就开始徙居桂东北 ,明、清和民国时期 ,迁移规模更大。在地域分布上 ,则以桂林和全州、资源、灌阳、兴安、灵川等县接受湖南移民为最多。造成这种迁移时间和分布地域高度集中态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湖南人口的发展状况、交通条件的制约 ,以及桂东北与湖南之间长期而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其结果造成了桂东北独特文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角度论证陶渊明所属的溪族源于山越,部分演变成瑶族的茶山瑶支系,进而推论陶渊明是中国瑶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人。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众多高校和研究所加大了对瑶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重点不再是族源、历史等方面,而放在了促进瑶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瑶族群众的生活上,但专家学者一刻也没有停止对瑶族其他方面的研究.2000年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预示着未来的瑶族研究将会不断取得新进步.  相似文献   

7.
瑶族的民间借贷主要包括族内的无息借贷和瑶族向汉、壮等族的高利贷借贷。民国时期,瑶民借高利贷的现象很普遍,预卖与赊借是其中的主要借贷方式,二者又是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相结合的借贷形式。高利贷的盛行,对瑶族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瑶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与华夏族同居于黄河流域,是亲族关系,所以瑶族的语言尽管方言很多,仍归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语族瑶语支,瑶语中有很多词语与古汉语可相通,就证明了这一点。瑶人当周代时便开始由黄河流域南迁到长江流域。到了唐宋时代,瑶人又有部份南迁于两广地区。清代以后,又有部分自两广再南迁到云南以至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的北部。形  相似文献   

9.
从瑶族来源与迁徙史,瑶族生存环境、瑶族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探索了瑶医药思想根源,认为瑶医药思想与中医药思想同源、异流,虽然瑶医药整体发展水平低于中医药,但在一些特殊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材的特殊应用方面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佛教在古代广西的传播及其对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据文物考古和文献资料,可以初步确认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传到了广西地区;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桂林成为岭南的佛教中心;宋元明清,佛教的影响逐步从桂东北扩大到桂中、桂南和桂西南地区;广西壮、瑶、侗、水、仫佬等族的生死观念、社会公益思想、年俗节习、宗教仪式等文化思想的形成与佛教的传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扎什伦布寺格西安钦呼图克图在内地倡办并参与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前往汉地佛教团体和寺院讲授格鲁派历史与显密经典,后经由汉地僧侣和居士弟子翻译刊行,传承影响至今;与太虚法师共同参与组建佛教同愿会,推进汉藏两地佛学交流研究与文化联系。安钦呼图克图先后两次往返西藏与内地之间商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转告中央政府的涉藏政策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立场,国民政府封授其“普静禅师”名号。安钦呼图克图以非官方身份弘法讲经沟通汉藏文化,为汉藏双方意见立场的直接表达奔走往返两地之间,成为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依托的僧侣使者。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最早的出海通道在广西。据史书《汉书·地理志》记载,自两汉开始,今日的广西就是北上中原的通道。这是因为广西当时具有区位、政治和人才三个优势条件。自唐以后,经五代、两宋、元、明、清至民国的1000余年的时间里,由于因素诸多政治、历史、经济原因的变化,广西通道的作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直至变为一个内陆省份。广西现代通道地位的突现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不过那时通道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经济建设,而是巩固边防,是为援越抗美战争服务的。广西通道经济作用真正开始启动并让世人瞩目的时代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运转。这不仅在于其是“西南地区的惟一出海通道”,而且在于其是“沟通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国际通道”之一和“中(国)越(南)两国合作的经济走廊”。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满足于“区位优势”,而应从增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大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3.
明清以前,桂西地区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清至民国时期,在移民运动的影响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进一步瓦解土司的社会基础,同时及时调解和处理农业生产中的“来土矛盾”,维护外来移民的利益,使其获得了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开放,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在这里建立会馆、码头,本地民众积极捐款修建桥梁、公路,共同培育商品市场,从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改变。民族经济融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侬族来自广西的壮族地区。壮族与侬族的文化在诸多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壮族的汉化在进行,而由于受国境划分,中国王朝和汉族的影响没有直接波及侬族,因此侬族保留了更古老的习俗。尽管受国境划分,但两者间往来还持续着。虽然民族政策渗透而人们受国家的制约,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意识到国家,他们的生活圈很容易超越带有政治色彩的国境线。这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产生的国境的意义的问题,今后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论述造纸大概于清末民初由汉区传入瑶族地区,详细描述瑶族造纸的工艺和生产过程,分析造纸术在蓝靛瑶地区面临失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对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流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力。新中国建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广西与东南亚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日益频繁,更凸显出广西和东南亚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本文介绍了广西瑶族民居发展变化,分析其变化特点。进而结合泰国瑶族民居建筑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利于我们对跨境民族更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推进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政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国初年开始,随着汉地佛教的复兴,藏密在内地渐起,汉藏佛教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赓续。这不仅缘起于佛教界自身发展所承载的文化交流使命,而且与宗教文化所赖以存在和交往的政治情势息息相关。这一时期汉藏佛教界作为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的主体是其社会地位和政策空间共同演进的历史结果,彼此间文化交流的发展是其间政治背景与宗教文化自身因素相作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集市贸易的兴起及发展推动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文山地区各县、乡镇集市发展基本定型,各街市定期集贸,既方便了民间互通有无,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文山地区早期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主要是汉族移民,汉族聚居区逐渐成为集市和后来县、乡镇所在地,成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发展将农民卷进了商品经济的轨道,促进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对越贸易更促进了文山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