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锦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4):15-19,115
花腰彝民间文化传承过程中蕴涵着诸多外显性、潜隐性文化特性,这不但体现了其民间文化传承结构系统所蕴涵着的社会功能,而且还是花腰彝民间传统文化能在代际间相沿成习下来的最为根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3.
彭艳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2):30-33
云南石屏慕善村的"舞龙",是花腰彝文化传承较好的一个典型,但也存在着传承人减少、缺乏经费、难以真正进入课堂等问题。在现代化、全球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花腰彝族是彝族尼苏支系的一个分支,花腰彝族剪纸是花腰彝族服饰制作过程的首道工艺,也是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针对花腰彝族剪纸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特征,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图像学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花腰彝族剪纸纹样的内在蕴意进行解读。其次,笔者依据调查收集所得的剪纸花样,对花腰彝族剪纸的纹样结构和题材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花腰彝族剪纸纹样是原始崇拜的产物,其纹样图案充分表征了花腰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花腰彝族人民独特而又智慧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走访与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的历史渊源、社会变迁、保护与发展传承等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特征与体育社会价值意义。研究表明:花腰彝女子舞龙活动起源于神话祭祀活动和英雄祖先崇拜,具有浓烈的宗教气息;嬗变至今,经历了萌芽状态、习俗养成、飞速发展并蜚声海内外、文化品牌确立等4个阶段,值得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研究。需注重彰显其文化内涵,提炼其价值意义,建构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6.
黄敏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3-67
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思想视角分析《西游记》中称谓语的动态翻译,阐述因受到语境的变量和称谓语背后隐藏的文化的影响,书中称谓语的正确翻译乃是难点之一,应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其隐含的意思来解析并选择最适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魏饴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31(4):14-2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大学素质教育以来,不论是素质教育理论还是实践均有不少成功的探索,但问题也非常突出。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本教育,而世界上一度风行的种种教育目的观却并非有利于素质教育,包括我国现行教育方针也是偏向社本的。只有明确教育目的观,只有教育回归人本,素质结构、课程设计、实践组织以及考试评价等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大学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步入坦途。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束缚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瓶颈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析,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亲属称谓是词汇系统中颇具特色的主题集合之一。本文分别从“长辈”、“平辈”、“晚辈”、“其它”四个方面归纳了吉安方言的亲属称谓,并分析说明了其特点及一些特殊称谓词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初中生学英语两极分化现象,运用教育心理学,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从重视兴趣培养,指导学法,以情感人3个方面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加速人的现代化进程,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王桂林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5):37-39
近几年,由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现状、原因及加快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门学科能否对社会有用,直接影响着它的生存和发展。民俗学在今天的中国也正面临着这样的检验。民俗学,虽然因它的研究对象民俗——传承性的生活文化——内容的丰富广泛,而形成价值诉求的多元化,但是,综观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归根结底,经世济民是民俗学科的最本位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石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6)
提出了研究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及思路:人、地关系;从藏缅语分化演变角度认识藏彝走廊中藏缅语民族的共同起源与历史演变;从整体和多学科综合角度进行藏彝走廊研究。并就这三个角度在研究和认识藏彝走廊中的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岳阳柏祥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有“长辈”、“平辈”、“晚辈”三大类,经考证该方言称谓词有些沿用古代亲属称谓词。该方言称谓系统中最具特色的是称谓词性别异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沿用古代称呼的传统并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