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云南鲁甸县拖姑村丧葬活动为研究对象,试图应用"通过仪式"理论,阐述回族丧葬仪式文化,挖掘回族丧葬仪式内在的结构模式,探析回族丧葬仪式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是我国石窟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砂岩石窟表面风化一直是保护难题,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甘肃砂岩石窟浅表层风化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甘肃砂岩石窟分布可分为三个区域:陇东地区、陇中地区、河西地区.浅表层风化受自然和人为环境影响,烟熏病害普遍存在;陇东地区主要病害为粉状风化、泛盐和植物病害;陇中地区黄河干流砂岩石窟以植物病...  相似文献   

3.
丧礼在传统社会因备受民间推崇与国家重视而得以延续数千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丧葬仪式经历数次变迁并曾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复兴。然而某些地区的丧礼却在复兴之后走上了一条全然不同传统的仪式再造之路。笔者通过考察灵官殿村丧礼的建立、改革、中断、复兴以及再造的过程,结合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展现了国家与社会互动在推动丧葬仪式变迁之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无人能够逃脱的自然法则。死亡意味着什么,生死是否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轮回,人们应该如何认识、如何对待死亡?从上古的先民开始, 人类从未停止过回答的尝试,这些迥然不同的回答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尤其集中地体现在仪式,特别是丧葬仪式上。世界上存在过和存在着的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丧葬礼俗,也正是各个民族的智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问题所作的回答和解读。  相似文献   

5.
丧葬礼俗是中国古来极富特色的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其场面大多充满了庄重、严肃、悲痛的氛围,但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中却出现了“以喜寄哀”的丧葬舞蹈,这种特殊的仪式既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又蕴含着共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仪式"一直是文化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仪式与原始舞蹈之间有着密切且深刻的联系,从而有助于我们诠释仪式的人类学本体性意义。在广西特有民族(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舞蹈中保留着最为"原生态"民族舞蹈表演,以此达成人与神沟通、人与人之间交流,他们是上演于现代社会的少数民族仪式操演。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轮回思想、利他思想以及施舍精神贯穿于整个藏族丧葬习俗的仪式过程中,成为藏族丧葬习俗最根本的思想基础。藏族丧葬习俗主要包括卜算、施"颇瓦"法、送殡、天葬、吊祭等内容。文章指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在藏区地方性文化的时空中,按仪式顺序依次展演分离-过渡-聚合的全部过程,充分反映了藏民族对待死亡的智慧,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死亡打破平衡后,通过仪式的净化,得到新的平衡,使生者的生活能够继续。  相似文献   

8.
此《布洛陀经幡》系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木厂镇舍迷乌村壮族濮侬支系传承使用,用于该村原始宗教的丧葬仪式,布摩在仪式活动中吟诵《摩荷泰》经诗时,需高县经幡宣教后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丧葬是中国古代庄严且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礼俗仪式.处于"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子十分重视丧葬礼俗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些在<论语>中都有所体现.涉及丧葬礼俗的言论显示了圣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愿望,也渗透着儒家礼、仁、孝等核心思想.梳理<论语>所见之丧葬礼俗,研究它与儒家思想的密切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文本和孔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人类学的仪式理论与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俗体育就是一种仪式活动。因此,我们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应该大力依靠仪式活动。在民俗体育传承过程中,认清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正确对待民俗体育文化;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以简单、强制的法令形式让民俗体育退却;可将民俗体育文化的象征意义建构为城市精神,为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刺树信仰及其所形成的仪式,是中越边境金平县境内太平村哈尼人文化的重要特征。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从挂刺与生育习俗、挂刺与"治疗"、挂刺背后的文化归属三个方面作了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甘肃河西走廊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利用地理信息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河西内陆流域水资源分配和调控的优化模型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而探讨人地关系协调发民遥综合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甘肃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河西地区社会经济空间格局的基本特点,认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综合研究一个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贵州黎平县龙额乡赶春社仪式活动中的花脸形象,以“双性同体”①的符号表征,“深描”了隐藏于古俗文化背后的意义结构。1.民俗意义上,赶春社与源自于中原古俗的春社祭祀社神祈求丰收大同小异;2.赶春社以捞鱼为仪式的核心,其寓意与“圣婚”时期人类对性活力、生命繁殖力的崇拜有关;3.花脸形象以符号聚合体的方式总合了前2个意义的蕴含,即以“双性同体”的符号方式,昭示“人类富有生命创造力和繁殖力的完美状态的周期性回归”的可能性和再度现实性。总之,人类学意义上,侗族赶春社花脸形象的“双性同体”符号表征,在于编织从属观念基础范畴的具有解释性功能、反映人类社会历史信息与普遍规律的意义之网,且在族群集体的信仰诉求的源头上规限及制约着一个民族对世界的定义与解释。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2)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 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3)在时间分布上,5-9 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最为严重;(4)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纸钱是旧俗祭祀时烧化给死人当钱用的纸币、纸锭之类 ,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丧葬和祭祀用品 ,纸钱既是实物又是一种象征符号并具有各种复杂的象征功能 ,其间折射出传统丧葬风俗的基本观念和心态。  相似文献   

16.
运用翔实的统计资料,概括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灾防灾的一些战略性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丧葬制度。作为社会习俗的一部分,丧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事死如生;奉行儒家礼仪;等级森严。丧葬制度内容很多,既表现在葬礼的过程中,又表现在坟丘的建筑规模上。丧葬制度直至今天还有着很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元江县白族的丧葬习俗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受其它民族的化观念与习俗的影响,显示了作为多民族地区的元江白族丧葬习俗的特异性和包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