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玲在1927—1956年间的文本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的嬗变特征:女性叙事的逐渐湮灭、两性角色形象及重要性的日渐倒置、家庭要素由淡化到重现。结合丁玲在这段时期和中共党组织逐渐靠近并最终溶入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上述变化与中共性别混同、鼓励阶级审视、要求两性阶级内联合的社会性别范式的逐渐渗透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了-玲文本”也就成为研究“权力话语”进行社会性别范式驯化过程的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2.
柯卉 《科技信息》2010,(21):I0174-I0174
在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话语中,性别差异体现出不利于女性的一种社会权力关系及意识形态。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核心“社会性别”的角度观照大众传媒,分析和阐述了传媒中常见的男女性别话语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性别研究角度看,投影在文学艺术中的有男权话语也有女权话语,还有两种性别话语彼此扭结、共存其中的“性别复调话语”。透视历史上的“凰求凤”、“人神恋”文本,对于研究者从深层次上把握作为文字叙事模式的“性别复调”,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周亚莉 《甘肃科技》2005,21(6):188-189
本文通过梳理关于翻译的性别隐喻,认为女权主义文学理论中费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值得女性主义翻译者借鉴。在男女两性争夺话语权力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消除翻译话语中的性别歧视,克服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局限性,尝试建立新型的作者、译者关系,努力寻求双方平等对话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话语是一种可以再现中国民族的历史经验并表达其真实的现实需要的本土话语。然而由于西方话语的涌入及其合理化,现代百年以来中国话语出现了"失语"现象。话语是人类存在的家园,具有建构功能,还可以赋予权力。中国话语决定着中国在英语世界的位置,中国话语塑造中国形象。因此,加强中国话语的重建,有着其现实的必要性和长远的重要性。同时,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我们民族的声音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向世界,为世界所恭听。  相似文献   

6.
话语理解包括话语正解、误解和曲解。话语正解就是接受者对话语形式作符合表达者意图的理解,以此为标准可以甄别“一语多解”中的正解,诠释种种“话语变体”现象,揭秘“错传正解”等等。人们唯有坚持话语主体原则、话语形式原则、话语语境原则才能达到话语正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霍元甲》的经典形象是民族意识和男性话语的历史产物。2007年由李连杰主演的同名电影对这一文化经典的重新演绎,虽然已经意识到以往完全被忽视的女性形象和性别符号,然而在突出呈现文化英雄的民族主义话语的同时,仍然落入父权主义和男权话语的历史叙事模式。运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通过深入解读影片中的性别形象内涵,从而揭示出在民族英雄的历史叙事中被传统父权话语所遮蔽的性别批评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转型或变异在深层次上制约着中国现代小说人物话语的形态,以虚假个人声音为内容的衍生个人话语在中国现代小说的“撕破”策略中拓展了人物话语的叙事功能。衍生个人话语所具有的可以导致在语言传播与交流过程中所指与能指错位的掩饰、代偿、命名和康复等功能,揭示了无意识文化模式的某种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伶具有"卑贱者"和"色情者"的社会性别角色,它的形成有其最原始和最基础的控制力量,即权力采用"话语"的手段,以抵消优伶在舞台和现实中任何可能造成性别和权利的混乱乃至颠倒倾向,而在此背后,权力话语对中国优伶性别角色的组织和控制,实质上是对经济及其在此之上的政治权力的一种维护和巩固,或者说是,经济及其在此之上的政治权力的一种本能提防和警戒。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小说在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等方面突破了传统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模式,在借鉴了西方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特点之后,实现向现代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外宣话语及其翻译是“中国话语”的一部分,其叙事体制的阐释:从表象看,是中国话语翻译传播的中国视角及中国关键语外译中国特色化的语言符号系统;从深层看,是反映自我民族传统、时代精神的翻译思想阐释体系。而要趋近外宣翻译中国话语的意义本质,译介叙事之文本内力的聚成是关键:一是在翻译叙事的回应中,应深耕本土文化资源,凝练中国思想,揭示外宣翻译实践的文化基因;二是在翻译叙事的话语权意识协调中,选择代表中国经验本质的正能量话语,用中国表达来讲述原创性中国叙事,体现“正向传达”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把控国际话语及其舆论导向的言说权。  相似文献   

12.
话语与权力紧密相连,权力是通过话语表现的。在作为机构话语的法庭话语中,庭审参与各方的话语权力形成了一个连续体,律师的话语权力位于法官和公诉人之后,但又远大于原被告和证人。为了展现不同类型案件中律师话语的权力控制情况,以9场庭审话语的转录语料为研究样本,从律师的问话与答语两个方面,描述了律师话语与权力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革可以说是话语造成的悲剧.文革以阶级斗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控制话语权,决定话语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征用各种话语载体进行不断重复的话语传播把其所倡导的价值观灌输到民众的思想中,使他们逐渐丧失掉理性与批判思维的能力,渐渐沦为话语的奴隶.对文革话语的批评分析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话语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4.
法律语言研究专著《法庭话语权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是吕万英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扩充基础上出版的专著。该书“以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法庭审判话语中的权力话语为研究对象,以法庭话语交际参与者所享有的话语资源为着眼点,研究法庭话语中法官、公诉人、律师、原、被告以及证人之间话语权力不平等的权势关系,分析权力支配方控制和支配权力受支配方及后者抵制和消解权力主体控制与支配的言语策略”。(参见该书封面的内容提要)  相似文献   

15.
罗平县布依族民间学在“万物有灵”自然崇拜认识观和调和对比美学观基础上,形成了传达起源认识、记录生产经验、规范生活行为的社会话语功能以及寄托爱情追求、凸现坦诚性情的审美话语功能,功能的实现表现出与作家学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采用超越话语性别的叙事策略,更突出了王安忆创作的超前性、独特性,她为中国女性文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有益而又成功的探索,超越意在寻求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在沟通理解中更有效地传达话语。  相似文献   

17.
福柯"知识考古"谱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运用话语理论对知识的生成和变化进行考古研究,揭示话语在社会变迁中的权力关系。根据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和"天人合一"及话语理论,探究清明节气、寒食节及其习俗演变为清明节的社会文化变迁,阐释了清明节话语嬗变的偶发性、变异、错误和断层。  相似文献   

18.
《长恨歌》采用超越话语性别的叙事策略,更突出了王安忆创作的超前性、独特性,她为中国女性文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有益而又成功的探索。超越意在寻求心灵的对话与沟通,在沟通理解中更有效地传达话语。  相似文献   

19.
法庭机构话语运用与社会权利因素息息相关,庭审话语运用既反映机构权力的运作,同时又受制于机构权力。法律与语言的关系,特别是其中庭审中的权力研究成了法律话语研究热点。基于真实庭审语料,从话语权利博弈的视角分析庭审中不同参与者的话语交际特点,进而凸显庭审话语实践中话语权力不对称性和话语博弈不均衡性,有利于庭审话语运作机制的建构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知语境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境,将语境定义为“一种心理结构体”,即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动态语境观。话语意义与认知语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认知语境对话语意义有解释和制约作用,相同的语言形式,由于认知语境的不同,话语意义不一样;另一方面,话语意义对认知语境具有不可分割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