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城(麦市)知系字的读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位于鄂湘赣交界的通城方言成为方言学界讨论的焦点。其中,对知系字读舌尖塞音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是古音的保留,一种认为是中古音以后语音演变的结果。其实,通城话无论是知章组字读塞音,还是章组合口字读k或f声母,都是创新。引起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介音的作用。i介音使知章组开口三等由t^-或t^h-声母演变为td声母;知组合口三等字除外,u介音使t^-声母变为td声母,并且韵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章组合口则变为k声母或f声母。  相似文献   

2.
连南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其境内粤语属粤语勾漏片。连南粤语共有声母17个,韵母75个,声调8个。与广府片粤语的代表广州话相比,连南粤语最突出的特点有:古全浊声母清化不送气;拥有内爆音6、d;少量古清母字作[t^h]声母;唇音韵尾消失,古咸山摄、深臻摄今读合韵;古浊上今读绝大多数归阴去调。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西乡塘区平田平话有声母20个,韵母66个,声调10个,平田平话是在与普通话、南宁白话、壮语的接触背景下使用的,目前已经处于极濒危的状态。其主要语音特点为: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平仄基本读为不送气声母,例外主要是由字形或声旁相近、训读、语言接触等造成;大部分古微母字读如明母;古精知庄章组字今声母合流;鱼虞两韵有条件地分混;咸摄、深摄部分字韵尾受普通话影响变为-n;大部分曾摄开口三等字和梗摄开口三四等字与臻摄合流;上阴入、下阳入大部分是读书音和有音无字的音节;部分去声字存在阴阳混合现象。  相似文献   

4.
苗慧 《长春大学学报》2011,(9):41-42,72
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讨论了铁岭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一些不同之处,如平翘舌不分;舌面塞擦音[t][t‘]和擦音[],送气和不送气音相互混淆;零声母音节前增加声母[n];声母[■]一般由[l]或者[i]所代替;用[iau]代替[ye];省略介音[u];圆唇元音[o]读成[γ]等。声调的区别则体现在调值和变调上。  相似文献   

5.
防城区粤语属于粤方言钦廉片,无舌尖韵母()和撮口呼韵母y;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读送气音,仄声字绝大部分读为不送气音,少量仄声字读为送气音;存在边擦音和舌面前浊鼻声母;入声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6.
小江话与北京话共同的声母有15个,韵母有16个,调类有2个,但所辖的字以及声韵调的拼合情况不尽相同,不同的是:小江话有[η.η j v kw kwh]无[ts tsh z]声母,有丰富的辅音韵尾[m n η Ptk]和声化韵[m η]而无撮口呼韵母[y]、舌尖韵母[ll]和卷舌韵母[ ],调类有8个,小江话有入声韵。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50个日母字在当前大连话中的读音进行考察,发现除了止摄开口三等字仍读外,其他日母字的零声母[]和[l]声母有被[]声母取代的趋势,这种向普通话靠拢的发展走向在年轻人、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和随便语体中更为明显。这不是方言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普通话影响下的语言变异,也体现了语言使用者语言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广西蒙山陈塘话有声母20个,韵母64个,声调10个。其音系主要特点:声母方面,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者,不论平声、仄声,绝大多数读为相应的不送气清音;精、清二母分别读t-、t~h-;流、深、臻三摄开口三等见组字读舌叶音t∫-、t∫^h-等。韵母方面,如较整齐地保留了-m、-n、-η、-p、-t、-k韵尾的配对等。声调方面,古平上去入四声按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两类,阴入、阳入再依据韵母元音的长短分为四类,共十个声调。同音字汇收字4400余个。  相似文献   

9.
杭州方言有声母二十七个,零声母在内。有韵母四十五个,声化韵母【l】在内。有七个声调。从下一页开始,列出声母表、韵母表、声调表、声韵配合简表。 说明 声母表 杭州方言里【n】【l】都有,较为常见的是分读,也有混读情况,随人而  相似文献   

10.
田阳县那坡镇粤语共有21个声母(含零声母),50个韵母(包括自成音节的[η]在内)和8个声调(不合轻声).在归纳出声韵调系统的基础上概括说明其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1.
泰安话语音系统的结构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主要差别包括中古清声母入声的分派、零声母和韵母的等呼。参照中古音,泰安话和普通话同源异流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说明。音值方面修正了以前的论著对拼合口呼的[ts]和八个前鼻尾韵母的记音。  相似文献   

12.
由于汉语方言发展的复杂性,山东武城方言日母字今音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面貌.日母儿类字[ι]、[( )]共存;非儿类字以今洪、细为条件,分化为[l-]、[Φ-]两种语音形式.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非儿类字是移民和文教传习造成的韵母洪、细的叠置和声母[l-]、[Φ](j-)的叠置;儿类字的[ι]、[( )-]与非儿类字的[l-]、[j-]分别对应,分别是文读和白读.在非儿类字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条件音变的局限性,以及韵母的文白异读可以导致声母的不同读法.  相似文献   

13.
黄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6):247-247
大新镇位于北部吴语的毗陵小片,来母字读如定母的现象在江西赣方言、客家方言并不少见,但是在北部吴语却是首例。同时在毗陵小片流摄开口一等字有[-i-]介音以及[o][o]韵的[f/v]读如[h/|↓]的现象也很少能见了,但是在大新话中这三种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调查洛阳方言的语音,重在描写洛阳方言中合口呼的读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差异,并加以辨正。调查显示在洛阳市所辖的6区9县内:(一)普通话韵腹为[u]的洛阳方言中,老成区、栾川等地区的读音只存在声调的不同,洛龙区、宜阳等地区的韵母变[u]为[u],某些特殊字变[u]为[Ч];(二)普通话韵头为[u]的洛阳方言中,市区、偃师等地区韵母[ue i]可以同声母[n]、[l]相拼,洛宁、汝阳等地区逢声母[t]、[t‘]和韵母[ue i]相拼,则丢失韵头[u];(三)洛阳方言中没有合口呼韵母[uo]、[uai]、[u n],与之相应的是韵母[u]、[ue]、[un];(四)个别与合口呼有关的特殊字也需要单独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15.
山西汾西方言古知庄章组字今读一般都读为ts类声母,只有来自古合口章组的一部分字今读f声母。读f声母的章组字,其实是古知二庄与知三章两分格局的遗留,也就是说,汾西方言是古知庄章组声母合口两分型的方言,这种情况在山西方言中是极为少见的一类。  相似文献   

16.
陕北晋语的入声有比较明显的舒化倾向。从入声韵的舒化和中古声母之间的关系看,全清、次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最多,全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次之,舒化最少的是次清声母入声字。中古各组声母中,影组声母入声字舒化都比较多,最少的是章组。就单个声母看,影母、以母舒化最多。从入声韵的舒化和韵摄之间的关系看,以咸山宕江四摄舒化速度最快,已经基本舒化,曾梗摄字次之,深曾通三摄舒化最慢。  相似文献   

17.
陕北晋语的入声有比较明显的舒化倾向。从入声韵的舒化和中古声母之间的关系看,全清、次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最多,全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次之,舒化最少的是次清声母入声字。中古各组声母中,影组声母入声字舒化都比较多,最少的是章组。就单个声母看,影母、以母舒化最多。从入声韵的舒化和韵摄之间的关系看,以咸山宕江四摄舒化速度最快,已经基本舒化,曾梗摄字次之,深曾通三摄舒化最慢。  相似文献   

18.
以中古音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等摄为纲 ,系统分析了南宁市白话韵母系统与中古音、普通话韵母系统主要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韵母也开始合流了。-P尾塞辅音弱化消变的有缉韵入声字,同时,咸摄三、四等与山摄三、四等入声字混同;-k、~t尾消变趋势是臻摄、山摄入声三、四等-t尾,与其主要元音相近的-k尾梗、曾两摄入声三、四靠拢混同。  相似文献   

20.
一般都认为一等字古无腭介音,三等字古有j介音,洪细区别巨大。但温州方言中有好些一等字读如三等,又有好些三等字读如一等,打破了它们的畛域,其中尤以流摄字为显。这一现象,很值得注意。一等读如三等的字 1.1 温州流摄字除唇音字异化外,都读-u尾韵,一等候韵一般读-au,三等尤韵精知照组读-(?),尤幽韵见系读-jau,来母读-(?),例如(由于印刷原因,本文以ng表η以n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