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王熙凤和《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的性格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位女主角所处历史背景相似,性格相似。二人都精明强干,治家有方;为聚敛钱财,不择手段;最后都落得个机关算尽,红颜薄命。  相似文献   

2.
原晓娉 《科技资讯》2006,(19):185-186
王熙凤有过人的管理才能,但其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不和谐,混淆了“管”与“理”的界限,不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我们要批判地吸收王熙凤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4.
【教学背景】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是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一个主要环节。同样是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由于两次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同。教学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雷会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06-108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既复杂又矛盾的女性形象,人物性格呈现出多重性,是一个既让人痛恨又让人同情的人物。痛恨其性格中的歹毒,心狠手辣;同情人物的悲惨结局。这种复杂性,引起笔者的深思,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为什么会同时给人两种矛盾的感受?笔者将再次从仔细分析人物事迹、言论入手,去解开这个谜。作为一个出身豪门,又聪明绝顶的脂粉队中的女英雄,王熙凤以为掌握了财权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最后的事实证明,她也只是“千红”“万艳”当中的一个,仍逃不脱“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作为小说《红楼梦》和《孽海花》中的重要女性形象,王熙凤与傅彩云既有美丽容貌、泼辣性情、爱财贪财及富于心计等诸多相似之处,又不乏人生追求与最终归宿方面的迥然之异,从而映照出她们细微的内心矛盾与情感困顿,彰显出其较为丰满立体的圆形人物形象特质,散发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CBA文化解读     
牛文君 《科技信息》2011,(29):I0178-I0178,I0065
本文研究以文化学为理论支撑,从文化视角对CBA文化进行了解读与分析,为进一步剖析CBA文化,推动CBA联赛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CBA文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悦 《科技信息》2009,(32):147-148
《红楼梦》和《飘》是两部不朽名著。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作者、年代和文化背景都不相同,但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王熙凤和郝思嘉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我们了解到虽然两位女性在性格和处事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社会背景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她们的最终结局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比不过你。”还有更高的评价:“王熙凤是几千年来唯一个心理素质完善的中国女性。”这就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作为一个荣国府的CEO,做事有热情、有韧劲,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都很强,对贾府上下方方面面的事都很清楚,业务能力令人称叹。作为一个千年一出的天才管理者,王熙凤缘何又在荣国府沦落之时惨淡收场?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称谓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属性、价值观念,并与人们所属的社会、民族心理、政治背景、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贾府中王熙凤没有文化教养,却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能享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必有她的过人之处。本文将结合现代公关理论来解读经典,从灵活权变、幽默风趣、因人制宜等角度来剖析王熙凤公关艺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自从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读大都把凤姐看成是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精神能干,泼辣狠毒的妇女形象,这个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凤姐首先也是人,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妇女,是一个想摆脱封建男权束缚,敢于向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挑战的封建妇女。  相似文献   

13.
文化精神是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一种文化的精神特质。从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出发,可以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多重解读: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文化精神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也是文化传统,即一种文化的精神特质,或一种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来说,文化精神体现为民族精神,进一步具体为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象学方法,从对广告的本质还原中全面、深入地探讨广告文化,揭示出广告文化的本质是资本的逻辑。对广告文化未来发展、倡导的思考皆应立足于这一根本认识之上。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汪成哲  董洁晶 《科技信息》2007,(10):143-144
设计是为人的,人不是抽象的,人是由人与人组成的社会的具象,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具象。所以,本文中认为设计是为一个特定时代的,某一特定地域的社会服务的,设计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文化运动。而鞋作为一种设计载体,并且是文化载体,提供给我们一些与其他产品和物件不同的特异的信息。鞋在各个地区不同的时代所具有的设计文化内涵是不同的。通过对鞋的设计文化的解读,对鞋的设计文化的密码进行解密,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鞋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并且可以对设计文化有一个观一斑而窥全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拉康的他者理论将"自我"归结为"他者",自我身份的认同形成于自我对他者的认识过程。作为文化符号转化的翻译活动,他者文化成为我族文化一种想象的投射,翻译过程的文化解读与诠释就成了以我者为中心为实现自我文化认同的主观能动性行为。他者的现身使得文化的解读与诠释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文化接近、文化操作和文化融合。在我者与他者的重叠共识中,文化意识的交融不断加强,自我文化可以形成反思历史和现实的新动力,文化的解读便会踏上以"他者"之石、琢"我者"之玉的征途。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化的符号,化是语言的载体。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化内涵。笔从语言的灵物崇拜、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宗教信仰、丧葬习俗、独特的人景观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汉语死亡委婉语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礼教的无奈奠品--论潘金莲与王熙凤悲剧人生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都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封建社会“弱者群”中的“强者”,她们都企图依恃美貌、睿智,发挥机巧权变,在各自所处的生活环境中自我抗争、自我追求直至最后毁灭。她们的一生明显有着自我挣扎、自我奋斗的轨迹,但在封建礼教尚存的男权社会不能容忍她们有独立人格的女性自我。因此,她们终究逃不出作为女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法国人费朗索瓦丝·德·博纳维尔著<原始声色:沐浴的历史>的中译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发行一年来,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