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物形象是小说文本的核心,如何凸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便成了小说家们永恒的追求,曹雪芹无疑是此中高手。在凸现贾府二小姐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时,曹雪芹的艺术处理恰好正与现代叙述学的理论不谋而合:故事外叙述者/非人物叙述者和故事内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一起共同担当了架构人物的媒介,于是,人物及至文本就获得了一种超越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李纨妙玉的生存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李纨妙玉是曹雪芹有意加以比较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可比较性在于,都具有高情卓出、远过时辈的风雅,而现实世界一方面要把她们拉到凡俗的层次,一方面又让她们毁情弃性,扼杀正常的生活欲望,同时还昭示出她们的牺牲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这个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含蓄笔法,展示其隐微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出这个形象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含蓄笔法这种独特的笔法,从而揭示出薛宝钗隐藏在“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下真正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一书自问世以来,便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形成一门学问——"红学"。书中人物也为人津津乐道。令人惊讶的是,《红楼梦》全书塑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仅常提到的也有三、四十个,读来却没有重复,拖沓之感,反而每个人物形象鲜活,栩栩如生。本文由"宝玉挨打"这一事件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探讨曹雪芹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黛玉之死”,不少人都承认有两种安排:一种是把黛玉之死和宝钗出嫁安排在同时,流行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就是这样;一种是推断,黛玉之死和宝钗出嫁先后不同时,这是一些红学家在肯定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前提下,根据脂评的提示以及对前八十回作了艺术分析导引出的曹雪芹原稿的情节。这两种安排何者见长?红学界的同志们发表了许多意见。本文试图从作品本身出发,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进行比较,予以初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吉姆老爷》中吉姆与自然、吉姆与女性的关系来挖掘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生态女性主义观,以便更客观、更准确地评价作者康拉德的种族意识和女性意识。在小说中,康拉德通过肯定吉姆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父权制的谴责,以及对女性地位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周汝昌、周伦警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中写道;“他(曹雪芹)借了他对一大群女子的命运的感叹伤怀,写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待的巨大问题……他借了男人应当如何对待女子的这一根本态度问题,抒发了人对人的关系的亟待改善的伟思宏愿”。并且进一步断言:“假如对待女子的态度能够有所改变,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定能够达到一个崭新的崇高的换界”。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与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并不相符,带有很大的臆想成分。《红楼梦》不是曹雪芹身世的简单描摩,但其中确有曹氏自身经历的痕迹。贾宝玉的言语行止,理当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曹…  相似文献   

8.
唐明皇、杨贵妃是两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由于他们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他们纵情欢愉,争幸邀宠导致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发生。本文对这一爱情悲剧及伤口的艺术成就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美国作家中,罗伯特·潘·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在《乌莓之冬》这部小说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流浪汉的形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表现小说的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本文旨在对这部小说中出现的流浪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解读。流浪汉这一人物形象包含着多重身份,即:穷困潦倒的流浪汉,尊严、体面的流浪汉,作为“精神之父”的流浪汉,成人世界缩影的流浪汉以及以花衣魔笛手为神话原型的流浪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学作品中的春秋笔法是对人物的行为细节、语言等方面进行富褒于贬或寓贬于褒的描写,只有对人物进行仔细分析、反复琢磨,才能品味出作者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深刻描划,以及作者在人物中的深邃寓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整部作品的主旨。贾探春在(红楼梦》“十二钗”中名列第三,是仅次于林黛玉、薛宝钗的重要人物,“红学”评论界一直对探春持以肯定的态度,对其姿容,才略及性格都加以褒扬。但是,经过对原著关于描写探春的所有章节加以细致严谨的推敲,我对夙论不敢苟同。我觉得曹雪芹在塑造探春的人物形象中运用了传统的寓贬于褒的春…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杜撰出“脂砚斋作《石头记》”论,企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事实上,《石头记》乃是曹雪芹在《风月宝鉴》 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红楼梦》二稿。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贾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 ,但曹雪芹依然将他塑造得富于立体感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贾政这一人物的塑造表明了曹雪芹对儒家人格理想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必然毁灭的艺术认识 ,他与宝玉的父子关系被异化了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人生理想面前 ,贾政完全是一个失败者。过去我们在研究这一人物时 ,有以阶级分析代替一切关系分析的倾向 ,贾政这一人物也被概念化地图解了。这种分析有背于曹雪芹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贾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曹雪芹依然将他塑造得富于立体意,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贾政这一人物的塑造表明了曹雪芹对儒家人格理想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必然毁灭的艺术认识。他与宝玉的父子关系被异化了。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人生理想面前,贾政完全是一个失败者。过去我们在研究这一人物时。有以阶级分析代替一切关系分析的倾向,贾政这一人物也被概念化地图解了。这种分析有背于曹雪芹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黄昏意象在元杂剧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一意象通过即景生情、缘情布景、状物抒情三种方式营造出来的和谐意境,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地影响着剧情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观众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以其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丫环司棋痴情刚烈但又低俗,为了追求自主的爱情和婚姻,做了封建专制统治祭坛上可悲的祭品。她的命运是悲惨的。  相似文献   

17.
宝玉挨打这一重要事件足以显现《红楼梦》的叙事指向,它透示出《红楼梦》在否定贾府肮脏现实世界之后,建构太虚幻境、大观园世界和创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存在论意义;而宝玉拒绝冲突,则足以驳正以往盛行的各种冲突论观点.  相似文献   

18.
黄昏意象在元杂剧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一意象通过即景生情、缘情布景、状物抒情三种方式营造出来的和谐意境,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地影响着剧情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观众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唐明皇、杨贵妃是两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由于他们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他们纵情欢愉,争幸邀宠导致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发生。本文对这一爱情悲剧及作品的艺术成就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一书在“开宗明义”中宣称:“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又说:此书是“将真事隐去,用的假语村言”,所传是被镌在石头上的一段故事,后来曹雪芹只是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已。这里则是声明这本书乃曹雪芹仅是得到原稿的整理者,它的著作权根本与他无涉。继而更说:此书“朝代年纪、地具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其中所言“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等等。以上所引非常清楚,乃是曹雪芹怕触犯文网特意施放出来的烟幕。假若果如脂批学家所说,脂砚斋乃是曹雪芹最接近的亲属,曹一面写他即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