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键词     
《科学之友》2010,(6):4-5
褐矮星 科学家迄今为止发现的离地球最近的褐矮星距离地球仅有9.6光年。这颗恒星比其他邻近星体更加“寒冷”,看上去就如同一颗“黑色太阳”。这暗示着可能有更多未探测到的褐矮星潜伏在地球周围。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08,(6):13
一个由法国和加拿大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小组最近观测到了最冷的褐矮星。这颗褐矮星被命名为CFBDS0059,它的温度大约为350℃,体积大约是木星的15倍-30倍,而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CFBDS0059距太阳系约40光年,不绕任何恒星运行,是恒星和巨行星之间的一种天体,体积通常不到木星体积的70倍。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现     
最冷酷的恒星一个由法国和加拿大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小组最近观测到了最冷的褐矮星。这颗褐矮星被命名为CFBDS0059,它的温度大约为350℃,体积大约是木星的15倍~30倍,而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1):7-7
近日,天文学家在位于波江座(距地球3D0光年)的 EF 波江星系发现了一颗已经死亡、几乎不可见的星球。这颗死星可能是一颗褐矮星,而夺走它生命的则可能是它旁边的一颗白矮星。这颗白矮星的质量约为太阳的3/5,现在它也已十分黯淡,要死不活的,不过,从很久以前直到现在难以计算的漫长岁月里,它却一直在吸走旁边那颗质  相似文献   

5.
谢懿 《世界科学》2004,(5):25-26
10年前,褐矮星还仅仅是天文学教科书中停留在理论上的天体,那时甚至还不知道这种质量介于巨行星和最低温矮星之间的天体是否存在。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来区分这些低质量天体。在最近一期的《天体物理学报》上,麦克雷(McLean )等人提出了基于褐矮星近红外光谱的统一分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1987A的近400年来最近的一次超新星于1987年2月23日在大麦哲伦云处爆炸,这一事件引发了持续至今的超新星热。好几项发现表明,无论是褐矮星抑或是行星之类的亚星体都是说绕太阳以外的恒星旋转的。有报告说,从外表上看星系是如此远古,以致它很可能就是原星系(出现在宇宙膨胀的初期),而星系就是在那时形成的。位于球状星系的第一颗脉冲星被发现。  相似文献   

7.
蒋世仰 《自然杂志》2004,26(3):156-160
褐矮星是质量界于13到75倍木星质量的天体.核心不能进行热核反应而靠引力收缩的能量发光.因此在它们的大气中能够找到锂谱线和甲烷线.1995年以来,人们找到了许多褐矮星.在年轻星团中比较容易找到褐矮星,也可以利用光时效应找到褐矮星.  相似文献   

8.
褐矮星之谜     
在“自然界探索”栏内,《褐矮星之谜》可能会使你产生浓厚的兴趣,什么是褐矮星?它在天文学上有什么意义?读完这篇文章,便可知道。  相似文献   

9.
谢懿 《世界科学》2004,(5):24-24
褐矮星质量太小不能成为恒星,但是按照传统的分类也不能将其分类为行星,它们一般都是孤立的。不过褐矮星同时具有恒星和行星的一些特征,而且它们的质量也处于行星和恒星之间(从10个木星质量到75个木星质量不等)。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褐矮星可能掌握着恒星和行星形成的线索。过去的5年时间里在太阳系附近以及在年轻的星团中发现了几百颗褐矮星,由此天学家对它们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傅承启 《自然杂志》2005,27(3):130-134
低质量恒星的观测和研究是近十年来恒星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褐矮星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族,它们不属于恒星,也不属于行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天体.褐矮星的研究使我们对恒星与行星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发现了延伸到主序下部更冷的L型和T型.褐矮星在银河系里数量可与主序星相比,但不是宇宙暗物质的主要成分.褐矮星的形成可能既不同于恒星也不同于行星,对它们形成的研究可以更透彻地理解恒星及行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追赶冥王星     
1977年1月21日.冥王星运行到一个和海王星轨道相交的地方,从这时开始.在此后的20多年里,冥王星都是在一个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的轨迹上运行着。1989年9月,冥王星通过近日点,这时的冥王星处在离太阳29.6个天文单位的地方.是自1930年它被发现以来离太阳最近的时候,而海王星此时距太阳达30.2个天文单位,比冥王星远了大约9千万千米。然而这样的情形是短暂的.通过近日点后,冥王星又要和太阳渐行渐远了.因为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巨大的椭圆。  相似文献   

12.
宇宙动态     
300年前苏醒的黑洞日本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300年前突然苏醒的黑洞,而且它已经开始"狼吞虎咽"。黑洞位于银河系中央,原来一直处于沉睡状态。距地球约26000光年的它就是"人马座A星",是一个质量为太阳的400万倍的"怪物"。  相似文献   

13.
质量小于恒星而大于行星的褐矮星长期被认为是很罕见的。但是新的巡天观测表明这类天体可能与恒星一样常见。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又一颗太空无线电信标(脉冲星)被发现。这颗脉冲星位于小孤星座,距地球约五千光年,它与迄今所知的所有脉冲星迥然不同。它的发现有可能改变人们对脉冲星的认识。这颗命名为4C21.53的脉冲星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天体,它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一倍或两倍,其半径可能还不超过十二公里(太阳半径为七十万公里),自转一周时间为千分之一点五秒,即为已知自转速度最快的脉冲星的二十倍。  相似文献   

15.
水星(Mercury)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从地球表面往天上看,水星离太阳最大的角距只有28°,中国古代把30°称为一“辰”,所以又将水星称为辰星,我国古人把水星列为五大行星之列。由于水星与太阳的角距小,在天空中水星出现在太阳的附近,在白天,太阳光很强,人们无法看到水星,人们只能在黎明时刚刚发白的天际或夕阳时太阳掩映的余辉中,才能寻觅它的身影。水星其实很亮,与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相比不相上下,但与太阳的余辉相比,仍显暗淡无光。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08,(6):12
日本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300年前突然苏醒的黑洞,而且它已经开始“狼吞虎咽”。黑洞位于银河系中央,原来一直处于沉睡状态。距地球约26000光年的它就是“人马座A星”,是一个质量为太阳的400万倍的“怪物”。日本天文学家利用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轨道望远镜”和美、日两国的X射线卫星发现,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关于太阳振荡的测定终于证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精通太阳结构理论的剑桥大学  相似文献   

18.
壮凌 《科学之友》2003,(1):30-31
冥王星平均离太阳有39.5天文单位,也就是地球距太阳平均距离的39.5倍;可以想象,在冥王星上,太阳看起来比在地球上小得多,暗得多,所以它也就冷得出奇——表面的平均温度是摄氏-233℃,比绝对零度才高出40℃。  相似文献   

19.
不像地球的兄弟星金星在太阳系中是次于水星的第二个靠近太阳的行星,绕着水星与地球之间的轨道运转。太阳与金星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82亿千米,是太阳与地球平均距离1.5亿千米的七成。金星半径约6000千米,比地球半径约6400千米稍小一点,没有卫星。鉴于金星距太阳的距离、大小和平均密度与地球非常接近,它被称为地球的"兄弟星"。  相似文献   

20.
谷子 《世界科学》2004,(8):46-46
欧洲科学家最近指出,太阳可能是造成地球变暖的“元凶”。因为太阳在最近60年内比过去的1000年“燃烧”得更猛烈,使地球变得越来越热。 在过去2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摄氏0.2度。根据1860年以来收集的全球天气纪录,1997年、1998年和200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