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麦积植物园发展科普旅游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森林生态旅游为载体,建设精品科普旅游项目;发展特色科普活动;加强园林景观建设,提高科普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完善科普设施、加强宣传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深入发展麦积植物园的科普旅游.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11,(2):20-20
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 近日,鹿城区委、区政府召开“鹿城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动员大会”,鹿城区将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力争今年创建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温州市“六城联创”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延安旅游开发的SWOT和CI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SWOT、CIS等分析设计方法,对延安旅游业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延安旅游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形象定位,提出了延安旅游文化的特色理念;构建了视觉、行为识别系统;并对延安旅游提出了提高可进入性、加快产品开发;建造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打造陕北第一旅游目的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桂林植物园开展科普旅游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科普基础设施,但是桂林植物园目前存在科普旅游经营意识淡薄、园林景观建设比较落后、科普旅游配套不够完善、推广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通过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园林景观建设,提高科普导游素质、完善科普旅游设施,加强宣传力度、努力开发客源市场等途径进一步深入开发桂林植物园的科普旅游工作.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发展前景、科普旅游资源、发展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普+旅游"模式的可行性,阐述了"旅游企业+科普场所"、"政府+科普旅游协会+科普场所+旅游企业"、"科普场所+旅游服务部"、"政府+教育机构+科普场所+旅游企业"等四种科普旅游工作模式,并从经济性与公益性的关系、娱乐休闲与学习知识的关系、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的关系、科学普及与群众参与的关系提出"科普+旅游"科普工作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科普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均亮 《海峡科学》2007,(10):20-23
科普旅游是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福建省拥有比较丰富的科普旅游资源,对发展科普旅游非常有利,鉴于福建科普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在各方面还不成熟,该文在国内外科普旅游的大背景下就当前福建省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提出福建省发展科普旅游的若干对策,以利于福建科普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福建科普旅游档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旅游转型升级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分析皖南示范区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因,分别从旅游经济、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旅游市场四个方面探讨皖南示范区旅游转型升级的效应,揭示皖南示范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由此,提出理念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市场升级等旅游转型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朝来农艺园场馆档案北京朝来农艺园位于京城东北五环路北侧、朝阳区来广营地区,占地面积30公顷,于1997年6月正式运营开放,是集高科技生产、净菜加工、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北京市一级农业公园,同时也是北京市首批都市农业项目之一。园区获得了ISO9000、ISO14000认证证书;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绿色食品证书;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被授予工厂化高效农业朝阳示范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农业标准化基地。  相似文献   

9.
李绍刚 《科技资讯》2006,(15):195-195
科普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本文对科普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科普旅游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普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科普旅游的内涵,探讨了科普旅游对于提升游客科学素养的作用,分析了山西省自然旅游资源中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内容,提出了融合创新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科普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并从贵州喀斯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分析了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该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阐明了旅游扶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文成县森林旅游业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立足生态优势的华侨投资等方面优势。同时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潜能巨大、我国首个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落户温州又为文成县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文成县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挖掘、森林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周边地区旅游的竞争日趋激烈、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等方面的弊端。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依托垄断性生态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才能提升文成县森林旅游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3.
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洞穴旅游是贵州旅游发展的品牌之一,洞穴资源具有数量多、观赏价值高等特点,但洞穴作为一种区域内遍在性资源,只发展传统观光旅游会导致洞穴重游率低,生命周期短。为保持洞穴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应充分发掘洞穴文化内涵,提高其文化品味,并设计多元化旅游产品以适应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王云弟  吴晋峰  吴姗姗  吴剑 《河南科学》2013,(11):2098-2104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文本分析法,从旅游信息获取途径、出游空间、旅游偏好、推荐意愿等4个方面研究了留学生旅游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留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朋友和网络;留学生出游空间大,居住地周边、重点旅游区域和热点旅游城市是其主要旅游活动空间;留学生市内旅游交通工具主要是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留学生偏好国际知名度高的城市和旅游热点城市,注重景点特色和知名度;留学生将所在城市的旅游景点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的意愿非常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旅游企业应重视留学生市场、旅游目的地应设法提高国际知名度、西安应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步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资源及其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集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为一体,拥有全球唯一的三江并流奇观、举世罕见的峡谷群、多处地质遗迹、壮美神奇的高山丹霞及喀斯特景观、全球最为壮观的雪山群和低纬冰川、秀丽神妙的高山湖群以及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等优势旅游资源,但同时地质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生态环境带幅窄且稳定性差,又属于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旅游资源环境十分脆弱。合理利用遗产旅游资源,必须有科学研究为支撑,法律法规为依托,科学管理为手段,旅游规划为指针,以生态旅游和科考科普旅游等低耗损产品为主打,以极高的遗产保护意识为动力,旅游资源开发与遗产保护、旅游扶贫相结合,多方齐动,推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主体的城郊山岳森林公园.在实地调查与勘察基础上,对该公园功能区划和旅游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结果表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可分为6大功能区,主要定位为生态功能、科普功能、游憩功能和休闲功能;旅游产品分为7个主系统,19个子系统,68个主要产品项目.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合理设计与开发将有助于提高该公园生态旅游服务,大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主体的城郊山岳森林公园.在实地调查与勘察基础上,对该公园功能区划和旅游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结果表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可分为6大功能区,主要定位为生态功能、科普功能、游憩功能和休闲功能;旅游产品分为7个主系统,19个子系统,68个主要产品项目.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合理...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塑造良好城市旅游意象,突出城市旅游特色,增强其旅游吸引力。方法 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结果 旅游者的旅游意象建立在对城市旅游意象要素感知的基础上。结论 通过对城市旅游意象要素的空间组织和设计,可加强旅游意象要素的可意象性,使游客产生强烈的感知。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的发散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体验经济的崛起使得体验式旅游大行其道。本文围绕体验型产品的设计,从三个方面进行由表及里的理论思考:我们必须从经历和感悟相统一的向度中去理解旅游“体验”的本质;从资源和市场的二极对应中,把握“旅游体验”中的互动发生机制;按照标准化和个性化彼此协调的思路,筹划体验型产品的营销运作。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陕西旅游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运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理论,分析了陕西旅游产品单一、渐趋老化;旅游类型单调、活力不足;世界级旅游产品太少、吸引力渐小;空间布局不合理、整合力不经等不足,提出了积极开发自然旅游产品,发展多元化旅游类型,增加旅游增长极,开发产品网络体系,打造名牌旅游产品,建立南北轴旅游走廓,挖掘旅游产品化属性,寻求物、化、科技、教育和旅游的结合,聘请化名人作旅游形象大使等旅游产品开发及旅游促销宣传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